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就业工作实践探索
2021-01-02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2)
0 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开始变得日益严峻和复杂,但通过此次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将其严重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了。在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和往届毕业生受此影响导致未就业的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造成就业岗位需求缩减的三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2月1日召开的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都指出各高校要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立足新起点,落实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千方百计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本文以辅导员的视角,对高校就业推进工作做进一步的探索。
1 深刻意识到应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义与内涵
1.1 对身边同学的正向辐射作用
年级中率先斩获高薪工作的学生对于其他人总是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这种“领头羊”的影响力会迅速蔓延至整个年级,这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既是榜样,同时也是激励同学们奋起竞争的“假想敌”,没有落实就业的同学不甘落后,自嘲与羡慕过后再一次把头埋下去苦苦修改起了简历,拿到了录用通知但是不够满意的同学,又重新燃起斗志的火焰,转身便再一次加入了招聘的浪潮中。
1.2 对低年级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
每到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的开展阶段,各年级都会采取主题分享的方式,邀请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学作为主讲人,听一听他们对于自身的思考以及关于就业的经验和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低年级同学在职业发展规划上带来一定的导向和影响,促使他们针对真身的职业发展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认识更加清晰。
1.3 校企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高质量的人才输出必将是高校和企业之间达成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高质量的毕业生使得企业对高校培养人才方式及成果的认可度大大提高,会更乐于到高校进行招聘活动,增加与高校的接触机会,加深与高校的合作力度,拓展合作的领域,反过来进而提高高校及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加大高校输送人才的力度,实现良性循环,即双赢局面。
1.4 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并服务于高校的就业
短期来看,新入职的毕业生会主动申请或者就业单位会主动要求有代表性的毕业生参与下一学年的校招工作,刚入职的毕业生还有着深厚的校园情怀,特别是曾经得到过学长学姐的就业指导帮助,并实现了良好就业的毕业生,希望将这份精神和爱心传递下去,为母校或者学弟学妹作出自己的贡献。长期来看,我们的校友企业以及优秀的校友资源都是我们就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助力,在招聘过程中,高校对于校友企业在政策和资源上都会有极大的支持与倾斜,更利于校友企业招聘工作的开展。同时校友企业对于母校培养的毕业生更加认可,间接性的提高招聘录取率,更好的发挥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拥有较多本校毕业生并成长为企业中高层的单位,这一特点也必将成为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宣传点,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可忽视。
1.5 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高校大学生又是富有思想与批判精神的群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不言而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内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高校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尽一切之力落实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 加强树立和引导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工作
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成为第一批遭受就业直接冲击的群体,自然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此事件的持续性,使得2021届毕业生在上半年最需要就业观念树立和引导的关键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各高校碍于时空和形式的局限性,没能及时做足做实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工作,导致2021届高校毕业生出现“考研占比高”、“就业节奏慢”、“就业思路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所以应当结合以下几点积极引导并纠正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认知偏差。
2.1 结合就业新形势让毕业生认知就业
想要帮助毕业生了解真实的就业形势就必须要结合行业或者专业,本人负责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就业工作,对于“考研占比高”的问题,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较为盲目,接受信息不清晰,有跟风嫌疑,学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虽受此影响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总量有所减少,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岗位需求最大的行业,尤其是信息行业所受到的冲击对校招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反而今年参与招聘的企业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学生不应该因为整体表现出来的就业形势而盲目避开就业。
2.2 结合就业新途径让学生乐于就业
目前学生对于就业途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完整的认知体系,大多数学生简单的认为毕业后的去向大致分为考研和求职两种,将求职又简单的分为专业相关工作和考公两类。所以各高校应针对就业途径及政策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普及,包括但不限于科研助理岗位以及第二学士学位的招收、应届毕业生应征入退役后在就业安置及攻读研究生的优惠政策;让学生拓展自身就业新空间,支持毕业生多向就业、自主创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网店等经营活动;鼓励学生发扬兴趣、发掘潜力,成为作家、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者。
2.3 结合就业新理念让学生正确就业
学生需要明白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份工作,求职的整个过程与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过程十分相似,学生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擅长什么、潜力在哪里,然后不足之处是什么以及如何弥补,就业机会在哪里有哪些,遇到问题该如何转变和应对,所以必须要像对待一份真正的工作那样对待“找工作”。学生更应该清楚求职的正确方法与顺序,求职也应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应该是根据岗位及岗位要求用自身能力去匹配与比较,进而完善自身知识储备,而不是“一张简历投千家”;知彼应该是先了解企业再参与竞聘再到签约,而不是盲目竞聘,一直到被企业催签就业协议书后再开始考虑企业的优劣。“到有工作的地方去,哪怕是在最艰苦的基层”,充分实现就业就要让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要完善对基层就业的正确认知,学校需加大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改变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知偏差,让学生给予实现人生价值更多定义,树立他们以基层就业为荣的思想观念,在基层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才资源。
3 缩小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需求不对称性
目前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即企业招聘高期待低收获,宣讲会人数低迷,发出的offer数量屈指可数,毕业生苦苦奔波,笔试面试一场接一场,但最终有结果的寥寥无几,“就业难”和“用工荒”这种就业结构性的矛盾持续加剧。很多岗位要求的专业素养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与高校毕业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是有差别的,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与社会生产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性。高校应该意识到不能过于被动的接受就业,应该主动出击,了解企业对于学生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期许与要求并在人才培养中作出合理调整,进一步减小“输送人才”与“需要人才”之间的间隙。同时做好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企业的看法和诉求的反馈工作,校企一同携手做好就业的提升和改进工作。
4 进一步加强精准就业的指导与服务
4.1 牢固构建院级层面就业指导体系
很多高校在学院层面是不设立就业办公室的,加之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基本上都是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本年级的就业工作,虽然会经过针对性的培训,但在专业性和敏锐度上存在局限性,存在被就业工作牵着鼻子走的问题。所以高校在学院层面应该设立就业办公室,学院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就业办公室设就业专干,专门负责本院的就业工作,学院党政一把手、就业专干、毕业班辅导员组成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专干自身的专业性以及充分掌握本院就业工作规律性,加上毕业班辅导员对毕业生的熟知度以及年级工作开展的便利性,必然会使就业工作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升。
4.2 充分做好就业资源的发掘、整合与利用
继续加大与校友企业和深度合作企业的联系力度,建立企业信息交流群,方便及时获取各单位对于实习、招聘等方面的就业信息,并同步给相应的年级学生;同时加强学院间的交流与联系,建立学院间的校园大使交流群,更大范围的接受交叉专业覆盖的企业就业信息,充分利用就业资源。
4.3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班级就业委员是信息员队伍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其为同学服务的能力至关重要,就业委员不能只是简单的就业信息转发和收集,也需在同学们需要简历制作、面试指导、就业抉择等方面的帮助时提供简单有效的指导和建议。毕业班辅导员以及班级就业委员都要对所负责的学生特别是有就业困难的同学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切实有效的做到就业信息的精准推荐。
5 结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应该积极主动面对冲击与挑战,寻一切之法,主动求变,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不要让慢就业成为漫无目的,协同各方切实落实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