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机大类培养“金课”与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以“数据结构”为例
2021-01-02
(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发挥高校全部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与“金课建设”的目标一致。
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注重问题导向和创新教育理念培养。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计算机大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必须夯实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科学化、工程化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精准定位新时代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提炼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元素,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认知转化为信念和信仰的追求,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行。
1 基于“金课”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
“金课”建设的重点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在“金课”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也在于此,因此在数据结构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优秀的教师队伍成为核心要素。“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首先就是需要建设一支具有高阶性知识体系、创新性思维方式和愿意迎接挑战度的师资队伍。
1.1 课情对师资的要求
我校属于财经类院校,坚持“新工科+新商科”的办学思路,数据结构课程于本科阶段第二学期开设,主要研究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各种组织结构以及建立在这些结构上的运算算法及其实现。数据结构一方面包含很宽泛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其概念抽象,入门较难,另一方面数据结构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强调学生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通过实践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复合型师资队伍是数据结构课程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大类涵盖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等,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可针对各专业的基础性和未来的专业要求,吸纳具有各个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可集思广益地将各专业的知识体系、背景定位融入到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来。
1.2 学情对师资的要求
学生基于生源基础、对课程的需求、学习主动性差异都会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充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把握住“金课”的内涵,深化课堂改革。计算机大类的生源来自于全国各个区域,由于区域教学资源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基础不均衡。入校之后,学生对专业的规划也会导致出对数据结构课程的不同需求,有考研需求的同学会针对课程基本知识做深入和提高,对编程能力有追求的同学会致力于课程算法的实现与改进,只被动追求获取学分的同学学习主动性很一般。吴岩曾提到过大学课堂教育的五个境界,教师需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打破传统一本教材、一份教案对所有学生的思想弊端。对于教师队伍来说,这是一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自我升华。
1.3 课程思政对师资的要求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金课”建设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也需要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任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数据结构课程思政的工作要求下,师资队伍建设需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从内部注重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能力提高;从外部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为师生树立榜样效应,带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2 “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对课程思政内涵的把握
“金课”具有“两性一度”的特征,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建设不是完全打造一门新的课程,而是把低阶性、陈旧性的“水课”,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拓展成更加高阶、创新和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减或课程体系的调整,它是一种方法,是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2.1 “高阶性”有机融合中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
传统低阶的课程学习,仅仅着眼于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掌握,“金课”的高阶性破除原本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知识体系、运用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数据结构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工程算法设计能力是第一需要培养的高阶能力。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计算机思维三位一体层次性有机进行融合,并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落实到教学一线,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认知转化为信念和信仰的追求,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行,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2 “创新性”推陈出新中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
“金课”建设的创新性要统领教学的全过程,理论知识体系要更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更具有互动性,翻转课堂、SPOC教学模式都是非常不错的新兴教学手段,计算机专业思维的形成要鼓励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探讨来自主性生成。创新性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延伸式思维方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有共同性、方向有一致性、要求有契合性。在数据结构教学中,许多问题解答并不具备唯一正确的答案,面对复杂的具体问题,灵活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凝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2.3 “挑战度”不惧困难中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
“金课”建设的挑战度是指课程要有难度有挑战性,教师需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精神上下功夫,克服畏难情绪。可将竞赛教学模式纳入数据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实践课堂上,设置难度进阶,双重考验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解决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3 数据结构“金课”建设中课程思政的实施
习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课程思政“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将这六点总要求根植于数据结构“金课”建设中。
3.1 构建“一核心二管理三评价”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现有研究对专业课程思政的模式研究,切入点较为具体,多集中于基于某门具体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未形成通用可移植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中自我定位问题,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教育要素以及创新教育理念衔接的问题,推进课程思政从更高远的视野实现整体推进。形成课程思政从制度安排、设计规划、经费支撑、评价体系的整体规划。避免生硬教学考评体系对师生产生的压迫感,可采取柔性评价指标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运用“四维感知”评价指标模型构建课程思政满意度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一核心二管理三评价”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3.2 推动数据结构“金课”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以专业课程改革为平台,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数据结构》为关键点位,将“一核心二管理三评价”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改革实践中。
首先分析数据结构课程现有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与课程思政新要求的不适性,通过制定新教学大纲,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基于已有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避免生硬突兀地直接切入思政元素,可将数据结构的知识点辅以富含思政因素的案例进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指导,结合智慧课堂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实践。有以下几个实践案例:
(1)课程背景:介绍课程背景知识时,可介绍计算机专业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2)队列:队列的特征是先进先出,在课堂讲授时可将知法、守法等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培养自然融入其中;
(3)最小生成树:可借鉴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案例,一方面讲解理论知识原理及内涵,再者介绍计算思维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指引。
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结构从法制观念、道德水平、爱国情怀、心理素质四个大方向,知法、守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素养、民族自豪感、维护祖国安全统一、专业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十个细致目标入手。
3.3 推进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资源共享平台
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想的资源共享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度信息交流与参与机制,促进本专业不同课程间、校内相关专业间、校内思政课引领全面课程以及省内高校间课程思政的共同建设,形成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通过我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抛砖引玉地吸引更多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加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资源共享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因此本项目计划从云端共享服务、应用服务、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审核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更新机制,搭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资源共享平台。
4 总结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金课”建设过程中,要紧抓课程思政的内涵,本文首先从课程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课建设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其次,从“金课”的“两性一度”分析了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最后,以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数据结构为例,给出了“金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