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整合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2021-01-02陈秉朴李文川韦花媚罗春英朱晓莹
杨 洁 陈秉朴 李 海 李文川 韦花媚 罗春英 朱晓莹
([1]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在临床诊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学生们将理论课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在实验课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从而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多年来,病理学形态实验教学的讲授模式大多是固定的,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病理学形态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对微观病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实验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对病变组织的观察和识别能力,进而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近年来,我们形态学教学团队因势利导,在病理形态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整合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案例进行授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下面是我在病理学形态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体会。
1 多学科融合
医学知识包罗万象、琳琅满目,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融会贯通。病理形态学的学习要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重要的基础学科,都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解剖学讲述了人体器官的正常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的微观结构特点及其执行的相关功能的科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阐释疾病的本质;而病理学则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本质的学科,是以多元的基础学科为基础,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基础医学。各学科在医学领域都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且学科内容相辅相成。我们教学团队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生源质量的一般情况,精简教学内容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编写了案例版理论教材,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把提供案例教学把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提前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2 从正常到异常的宏观比较
所谓的无解剖学无医学,道出了解剖学是学习所有医学学科的基础,解剖学讲述了人体的正常结构,局部解剖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正常人体器官的结构,病理学亦是一门形态学科,属于微观的、异常的组织结构学。因此病理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带教大体标本时,将大体正常的组织器官与病变的组织器官相比较,要讲大体标本的肉眼所见(正常与异常的区别),让学生更清晰的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部位的性状、质地、颜色,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运用,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目的。
3 从宏观到微观的重点转移
病理学描绘了疾病的微观结构。在讲解大体标本的同时可通过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将细胞层面的微观结构渗透给学生。同时有侧重点的讲解正常组织与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所呈现的区别,阐明不同表现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联系大体病理标本的病变部位及肉眼改变,了解病理组织切片所呈现的病变是在什么组织结构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通过宏观的大体表现理解微观层面的病变特点进而充分理解疾病发生的本质。在讲解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镜的能力,首先低倍镜观察组织病变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动态的观察组织切片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疾病的发生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病理切片记录的只是疾病某个阶段的组织学形态,要建立发散思维,联系疾病动态发生发展过程,全面的建立临床思维。
4 病理学实验教学系统
4.1 三维标本图像数据库
病理三维标本数据库是相关学科专业人士依靠数码相机和图片处理软件制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大体标本制作成三维图像,然后再利用一系列处理方法后将三维图像设置成互动观察的模式,同时标注出有病变的部位及相应病理诊断和诊断依据。学生可以在校园网覆盖的任何区域使用软件对三维图像的标本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图片可以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移动等操作。建立病理三维标本图像数据库,一方面有利于病理大体标本数据的数字化保存,减少典型病理大体标本不足的缺陷,同时规避长期浸泡在4%中性甲醛液的大体标本发生失真的情况(比如颜色丢失、形态改变等);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让学生摆脱时间与地点的束从而缓解学生人数多与典型病理标本数量少之间的矛盾。
4.2 高清扫描切片数据库
数字化切片亦称虚拟切片,是计算机程序精密的操控显微镜载物台自动的、有序的、规律的移动,对所观察到的病理组织切片视野进行全方位的、全自动的聚集扫描,同时逐幅自动收集数字化显微图像,拼接成一幅定态的、高精度的、多视野的、无缝隙的自动拼图数字图像。制作数字切片、建立数字化切片库、开发数字化切片库网络平台等最基本的工作是要收集、筛选和制作高质量的、适合教学使用的病理组织切片。高清扫描切片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能从存储系统检索,在网络浏览器上运行图像管理软件,之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数字化切片能提供整张切片全视野信息,有效弥补传统玻璃组织切片的固有缺陷,在现阶段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具应用优势。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同学们都可以在数字化切片库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灵活了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捷。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显微镜老化、玻片老化模糊或者学生显微镜操作不当造成的图像不清晰。
4.3 病理教学影像
将病理学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短片,是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本教学团队根据多学科整合后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系统的总结,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制作短视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同学可以在课堂或者课后根据小视频内容进行复习或预习。及时解决了学生无从学起的茫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视频学习有声音、动画,使枯燥的书本知识更容易接受。短视频的播放时间相对较短,不会花费过长的时间,学生可以自主的、随时随地的点击观看学习,化零为整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除病理教学影像外,病理网络教学平台以及病理实验室对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面进行自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理论知识。
5 临床病理案例讨论教学模式
临床病理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即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法,其核心宗旨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教学。可以将授课班级内全部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上课前发放相关病例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及临床信息(包括主诉、临床表现、遗传史、家族史、相关临床检查结果、临床医生诊疗经过、转归、大体表现及显微镜下表现等),同时发放的还有上课时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准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围绕病例进行讨论,每组可推举一名同学总结发言,提出本组的主要观点及其依据(包括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与此同时,其他组的同学可随时提出不同意见或进行补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教师作为引导者,不可急于公布正确答案,应适时加以引导。等待所有同学讨论及最后总结发言结束后,老师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解析,同时也要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及总结,最重要的是需提出讨论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开展临床病理案例讨论式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有机结合,全面的理解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复杂的临床实操融会贯通。
临床病理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侧重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改善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6 讨论
病理学形态实验课的学习过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上好病理学形态实验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知所学知所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静态观察、动态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整个病理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质量。通过病理学形态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病变组织的观察和辨认能力,懂正常辨异常,从而能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多学科整合联合临床实际案例应用于病理学形态实验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吸收接纳新的知识,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学会什么异常,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作为授课者——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掌控着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归纳。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拥有扎实广博的理论基础,需要教师在授课前进行全面的备课,查阅相关文献。并且在工作中时常进行交叉学科备课,多学科教师统一全面的对授课内容进行把控及纠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观点的碰撞,知识的更新,老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及弱点,同时可以从学生身上收获大量感性材料。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及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大脑兴奋转移,及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维持精神集中状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大家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充分发挥和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彼此受益。综上所述,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临床病理案例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