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力量 构建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
2021-01-02石海城
■ 石海城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不稳定不确定性持续增多。面对机遇和挑战,基层央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指导业务工作、开创履职新局面,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基层央行重大政治任务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
中央银行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基层央行要从“人民银行是政治机关”这一属性出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全面履行现代中央银行职能的必然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以及总行党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和要求,推动人民银行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学在深处、落到细处、干在实处。
(二)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重点任务
基层央行要紧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六个进一步”要求,围绕中央通知明确的“六个方面”学习内容,坚持统筹兼顾、聚焦履职,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与人民银行中心工作实现“四个紧密结合”。一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金融系统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强实抑虚、回归本源。二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三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四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人民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和维护金融稳定等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
(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想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基层央行要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坚决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着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养分,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前进动力和工作实效。坚持学史明理,把稳思想之舵。在学习中认真思考领悟党史背后的思想逻辑、理论逻辑,切实增强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学史增信,筑牢信仰根基。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持学史崇德,升华精神境界。在党史学习中要传承弘扬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精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担当实干的精气神。坚持学史力行,勇于担当作为。把党史学习与业务履职统筹、贯通和衔接起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实际成效,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现实诉求,着力解决好金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新时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解决金融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难题
基层央行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必须认真思考党史教育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自觉把地方金融发展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去考虑,找准基层和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党史教育引领业务履职,以业务履职丰富党史教育载体,形成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履职工作相互促进和互相提升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整体而言,金融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监管不够是我国金融事业长期面临的短板弱项。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金融基础设施在连接金融机构、保障市场运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好发挥金融功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速度、改革深度都明显滞后于现代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建设,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新时期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和新兴科技广泛运用,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效率进一步面临多方面冲击和挑战。基层央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史智慧力量在补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监管能效方面的指导作用,既是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二)新时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统筹监管作出了清晰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优化设施布局,健全治理结构,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细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监管具体措施。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社会各界对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具体思路已形成共识。
(三)青海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要聚焦两个关键点
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包括开展集中清算业务的中央对手方)、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等六个方面,我国不同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不同、侧重点各异。具体到青海,由于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征信白户”群体占比高、体量大,大部分地区金融服务半径广、成本高、难度大,金融生态环境较弱、支付结算渠道较窄,金融业发展、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提升面临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推进青海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加快征信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要通过优化信用生态环境、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三、奋力建设青海现代化征信体系
(一)征信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诚信社会、提升经济金融资源配置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创新开展企业贷款证试点,通过贷款证逐笔记录企业信贷情况,为银行后续信贷决策提供征信服务,拉开我国征信事业发展序幕。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升级改造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推动征信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人民银行系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总行部署的征信工作方略措施,深入实施“信用县、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农牧区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征信工作成绩显著。
(二)发展新阶段对征信工作提出新要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推到新的历史高度,对征信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客观看,青海征信体系建设水平距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征信覆盖范围有待拓展。经济社会高度繁荣发展背景下,信用活动日益复杂,传统以信贷信息共享为主的征信模式难以满足持续扩展的信用交易需求。二是征信科技化水平有待提升。青海深处内陆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受空间、距离和信息约束较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科技在征信服务领域的运用亟待深入探索,数字化征信产品与服务有待持续创新。三是信息安全防护压力增大。随着征信内涵外延拓展,信息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农牧民的信息安全与守护。
(三)青海建设现代化征信体系具体路径
青海人民银行系统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布局和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征信工作的安排部署,紧密围绕征信工作宏观环境变化,深刻把握青海征信工作进入发展黄金期这一契机,深入推进现代化征信体系建设。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征信为民”初心使命。以新思想、新理念为统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牢记“征信为民”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征信在优化金融环境、促进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紧扣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民生重点领域打造新型信用产品、改善征信服务效率,持续增强征信服务惠民利企能力。丰富征信查询渠道,提高征信查询普惠性,创新多元化征信增值服务,提升群众触达征信服务的便利性。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户信用评级和普惠授信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社会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深化青少年诚信教育基地建设,将征信文化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校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拓展深度广度,构建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新时代青海征信体系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从信息数量、功能维度、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覆盖全社会。建立健全征信工作从金融向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延伸的制度规范,将征信服务领域逐步从银行信用扩展到商业信用以及与信用相关的其他领域,深化非信贷类征信信息归集共享,促进社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创共享。以青海省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中心平台(简称“青信融”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金融征信+大数据征信”融合发展,发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优势,探索利用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商业银行多维度判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提高首贷、信用贷投放力度。积极做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高效、便捷的登记服务。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服务质量和效率,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征信救济工作。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征信服务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青海征信体系建设要紧贴国际前沿、产业前沿、行业前沿,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引领、价值引领和质量引领,持续提升征信服务社会治理效能。积极借鉴“长三角”征信一体化工作经验模式,探索推进兰西城市群征信一体化、十个藏族自治州农村信用体系联盟等征信工作新模式,持续提升征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深化征信市场培育,积极引导私营资本、社会力量有序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构建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干、多元商业性征信机构为补充的“1+N”的征信体系。扩大征信服务应用场景,提高人工智能、大数据、监管科技、合规科技在征信建设及监管中的应用能力,打造信用数据类APP,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持续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机制,明确修复期限、范围等细则,帮扶失信主体重返金融市场。积极探索征信体系建设与文明家庭创建等工作融合的有效路径,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有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率全面提升。
四是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数字征信”。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为探索创新征信服务模式提供了新机遇。青海人民银行系统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契机,紧扣市场需求和新兴科技发展,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征信体系。加强可视化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在征信数据归集清洗、标准化处理、交互共享、保密脱敏等领域运用,强化区块链技术在区域内征信机构数据共享互通方面的运用,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升级征信评价模型算法,深度挖掘征信数据效用,开发替代数据应用场景,持续增加征信有效供给。在偏远农牧区积极推进互联网+征信、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技术+征信等模式,重构征信机构底层基础技术平台,建立拓展信用产业生态链,提升征信工作数据化、智能化程度。
五是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征信信息安全防线。青海人民银行系统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征信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措施,全面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各类信用信息安全、合规、合理流动。严格实行持牌经营制度,加快将所有金融行为纳入征信监管,深化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增强技术防范措施,持续迭代升级征信查询前置系统,从业务、技术和管理上细化监管措施。加强征信乱象专项治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非法从事征信业务的活动,严厉打击恶意竞争、倒卖征信数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征信信息泄露的风险底线。
四、健全青海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
(一)支付结算体系基本框架
支付结算体系是金融运行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扎实履行支付结算体系管理职责,负责制定全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国支付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建立起以央行支付、银联支付和网联支付为主体框架的支付结算体系,确保货币资金高效运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央行支付,推动建立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为核心,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为辅的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体系。二是银联支付,成立中国银联公司,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促进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便利使用。三是网联支付,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为支付宝、财付通等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转接清算平台,通过网联统一和商业银行系统进行互联,实现资金在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的高效运转。
(二)信息时代支付结算发展趋势
5G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支付结算体系进入加速变革时期,支付手段创新层出不穷、移动支付迅速发展、风险复杂多变、监管指引措施实时更新,美国持续加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法律的速度,英国针对支付创新推出一系列试验性的行为监管措施。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对标和应对国际支付体系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支付服务模式,提升支付服务质效,加快支付服务普惠进程,助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进入新时代,我国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支付体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客观看,支付结算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仍然不足。
(三)青海建设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路径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人民银行系统积极完善支付结算制度机制设计,持续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大力推进农牧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生产和服务水平,“惠农金融服务点”、金融流动服务车等创新模式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推广。展望“十四五”,青海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深化期已经到来,在现有成效经验基础上,加快在稳健与安全中持续推动支付结算体系改革创新,成为人民银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夯实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基础。建立青海省支付结算稳定发展自律机制,将制度机制作为防范支付领域风险的第一道屏障,推动支付结算工作由他律走向自律。引导金融机构逐渐改变重财务轻结算的理念,牢固树立遵守自律机制意识、自觉执行自律内容,按照安全、效率、诚信和公平竞争原则进一步严格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依法合规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加快推进支付结算监管重点由事后、事中向事前延伸,更好地规范金融机构支付结算行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内部优势,资源共享,形成应对风险的利益共同体,营造安全、平稳、绿色的支付环境。在运行稳健顺畅后,青海辖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逐步将支付结算稳定发展自律机制向市、州层面推进,逐步实现全省“一张网”覆盖。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丰富支付结算工具手段。坚持开放、平台、融合、共享原则,加强新兴科技在支付结算领域运用,从支付账户、渠道、手段、组织、模式等多方面创新支付结算服务。加强与央行数字货币实验区交流合作,探索加强数字货币在有源(电源)环境下的双离线(无网络)支付和扫码、二维码收付款等功能实践,逐步创新数字货币发展形势下的新型支付结算方式。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推动移动支付重点场景开发应用,促进“云闪付”“聚合支付”、条码支付等新兴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提升支付结算数据可视化程度,为用户提供便捷性和增值服务。着力改善小微企业开户服务,创新银行账户业务及管理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全面提升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农牧区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有线电视网络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惠农移动支付服务生态圈,进一步增强惠农金融服务站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三是拓展服务范围,以支付结算赋能社会治理。当下,支付结算工作已经超越就金融论金融的阶段,逐步承担起大量社会责任、维稳责任、协助公权机关办案责任、协助纪检审计责任等。青海人民银行系统要积极拓展支付结算工作外延和内涵,丰富支付结算产品、拓宽服务范围,构建多层次新型支付体系框架,惠及更多的领域和社会人群。以《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为指导,从加强账户实名制、阻断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资金转移的主要通道、深化个人支付信息安全保护、建立个人资金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综合治理,筑牢金融业支付结算安全防线,维护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是聚焦风险防控,提升支付结算有效监管能力。防风险、促规范、保安全是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安身立命之本”,加快提升有效监管能力是支付结算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青海人民银行系统要以账户管理和支付通道治理为核心,探索企业银行账户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形成账户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严监管常态化,依法依规做好支付结算领域关联线索报送、核查、处置等信息共享,加强特约商户管理,强化收单业务风险监测,推动支付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强化支付领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结合市场监管总局处罚阿里巴巴等事件,引导区域内商业化支付机构诚实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