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功能内涵及实现路径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为视角

2021-01-02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处徐迎

区域治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模块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处 徐迎

一、研究背景

2020年11月,经过长达8年的奋斗,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但扶贫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由此可见,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历史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是新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贫困家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旨在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扶贫新阶段工作任务的重要阵地。资助育人的目标和追求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存在理论耦合。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重新审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功能内涵,为探索实现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特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社会性就是指人的社会关系。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产生联系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能力必须在社会组织和社会系统中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结果。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其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人的社会关系发展越丰富,程度越高,人的发展程度也会越广阔越深入。

(二)“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以人的需要被满足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为基础。人的需要既包括人的物质需要,也包括人的精神需要,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人不仅有发展的需要。人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这个过程是历史的,是变化的。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人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也在发展变化。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需要的发展。

(三)“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都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人的全面发展在能力方面要注重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包括必要的身体素质、思维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写作能力。能力的发展帮助人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进动力。

(四)“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只有“表现本身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能获得自由”。人的个性强调的是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性,是指人在发展中的偏好、优势、特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的优势或特长的全面发展,尤其当这种发展与社会需要、社会发展相适应时,不仅能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还能推动社会其他成员的个性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启示下高校资助育人功能内涵

(一)新阶段资助育人的功能内涵

(1)资助育人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机会公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人的社会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性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一环就是阻断代际贫困,而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手段。通过接受教育,贫困家庭学生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且发展出新的社会关系,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自我认知,真正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因此,资助育人的首要任务是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扶,帮助其顺利完成社会性发展。(2)资助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志智”双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人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是重要内容。从以往的学生资助工作来看,贫困家庭学生自我发展的局限主要在于家庭、社会环境带来的固有观念,其次是能力、经验的不足。不少学生认为资助工作就是“送钱送物”,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观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动力不足。还有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资源的不平衡,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社会工作方面的表现也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反过来也会给他们带来负面的观念,局限他们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资助育人的首要目标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其次,资助育人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就是给予学生能力帮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缩小他们与普通学生的差距,使他们能够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自立。(3)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应该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忽视学生在资助育人工作的主体地位,仅从客观上寻求资助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只会治标不治本,也达不到持续的效果。以往的学生资助工作多为保障型资助,以“物质帮扶”为核心,以“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目标。在扶贫新阶段,资助工作要转变为“育人”思路,以“成长成才”为核心,“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资助育人工作必须从“人本”角度出发,把保障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

四、新阶段资助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索

(一)构建“三位一体”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人的独立阶段、人的自由发展阶段。资助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应尊重学生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展规律,构建“扶困、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扶困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困”在这里不仅指经济上的困难,还包括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扶困首先应在经济上保障学生的入学平等,其次保障学生的平台平等。这就要求扶困工作要精准认定,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定期走访、日常观察、谈心谈话等方法,动态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业、生活、就业困难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帮扶。扶志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资助育人工作既要帮助学生走出经济贫困,也要帮助学生走出精神贫困。扶志首先要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措施提供心理帮扶,帮助受助学生克服自卑、敏感、孤僻等心理问题,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其次,扶志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通过朋辈帮扶,树立励志学子的榜样力量,创新形式开展励志、诚信、感恩、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问题,走好人生路。扶智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提升其发展水平,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扶智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成为行业人才。其次,扶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团队协作、项目运行等各方面的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扶智还要注重学生的就业公平、机会公平,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职业发展,联合行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

(二)资助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的旅院经验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注重资助育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建立了“一心三梦”的资助育人体系,为资助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提供了旅院经验。

1.以“七彩阳光”为“核心”,引领资助育人体系的建立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资助育人体系以“七彩阳光”即“七彩阳光助学计划”为核心。它沿袭旅院学工“阳光育人”的文化传统,以阳光的七种色彩寓意助学政策中的“奖、助、勤、贷、补、免、辅”七个模块。七彩阳光助学计划为我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奠定了体系基础。

2.以“三梦工程”为保障,护航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

(1)筑梦工程,聚焦扶困,抓好精准资助。我校资助认定机制以精准为核心,除了完善四级认定机制,我校通过学工系统打造了一站式资助服务管理平台,打通了学生消费、处分,评奖评优,资助认定、发放的各个环节,做到信息共享,同时结合定期走访、谈心谈话等制度,及时反馈学生的经济变化及心理波动,便于学校及时采取帮扶措施。(2)助梦工程,聚焦扶志,依托三支队伍。扶志工作的主力是三支队伍:资助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励志学子。辅导员、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资助对象保持关注和关爱,通过谈心谈话、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感恩、诚信、责任教育。励志学子是由学习、专业能力等各方面均有所长的优秀资助对象组成,通过他们的亲身经验和榜样力量形成对新生、后进生、心理波动学生的帮扶机制;同时,学校每学期通过微信、校园等多种渠道宣传励志学子的事迹,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在校园中宣扬正能量。(3)逐梦工程,聚焦扶智,建立四大模块。模块一是阳光起航模块。注重开阔经济困难生的眼界,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公平的海外游学、海外交流和海外实践的机会;模块二是阳光暖心模块。注重经济困难生的心灵成长,针对经济困难生开展心理访谈、团体辅导,培养他们心理调节、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模块三是阳光助业模块。注重经济困难生的职业发展,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完善专项创业基金,鼓励支持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模块四是阳光勤工模块。培育好勤工助学的队伍,为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锻炼能力、回馈社会的实践平台。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模块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