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特点与发展建议
2021-01-02湖南工商大学孙玥
湖南工商大学 孙玥
一、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基本内涵
屈茂辉教授认为法律的职业伦理属于伦理的范畴,而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行为规范,他同时认为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本质具有一致性,是一种专门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法律职业伦理,先要解析“伦理”。美国的《韦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探讨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韩大元教授认为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律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或从事履行职责相关的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总和。因此法律职业伦理包含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以及价值理念。那么何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教育分为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专门指学校教育,即本文所探讨的学校的法学教育。而学校的德育依照基本内容来分,可以分为私德教育、公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因此法律职业伦理属于德育当中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来说,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就是将法律这一职业包含的道德、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通过教育这一活动方式对人产生影响。
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特点
(1)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道德是否是可教的呢?这在理论上也有较多的争论。法学职业伦理教育面对的主要群体是高校的法学生,作为法学教育中的一部分,道德是否可教决定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开设以及课程内容。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而知识是可教的,因此美德当然也是可教的。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道德不仅仅是知识,二是更多诉诸于情感和态度。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不是像传递知识一样采取口授的方式,而是通过示范、模仿、训练和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道德本身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但依旧是可教的,只是教学的方式上不同,可以称之为“言传身教”。通过语言的表达,传递一个群体或是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行为规范。而通过“身教”的方式释义是一种态度和情感的传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这意味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有二者的结合,唯有唤醒法律人对正义的追求与情感内在的情感,才能具备法律责任意识与法律道德意识,这不仅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目标,更是法律教育的追求。(2)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学校是这一职业从业者的摇篮,在从事法律职业前就应当具备法律职业伦理道德。二是学校功能的特殊性。从广义上来理解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自学校教育诞生以来,其就承担部分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且学校在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中,也有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在家庭所受的教育更多的基础道德教育,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最为主要的阵地。因此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当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与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联动产生作用的结果。(3)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规范与基本准则有别于其它职业伦理。法律职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于其它职业,社会对其要求也不同于其它企业,且法律职业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必须不可动摇不可改变,这是法律职业伦理区别于其它职业伦理最为本质的特征。首先,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规范与基本准则是法律职业道德最低标准,也是法律职业道德核心的理念。其次,法律职业伦理基本规范与基本准则内容包含尊崇法律、根据事实、注重平等、坚守正义、保守秘密、坚持诚信、讲究高效和从业清廉八大核心规范。最后,法律职业伦理所有法律从业者都必须遵守,包含司法工作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以及律师,也包括从事法律研究的人员。
三、什么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所培养的人
(1)法律人应是具有基本道德的人。德育的内容,可以包括公德教育、私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笔者认为只有本身具备最低限度公德与私德的人才有可能培养出职业道德伦理,从另一方面上讲基本道德是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一个不具备基础道德的人很难习得法律职业道德伦理,因为法律职业道德伦理本身就是法律从业者提出更高的道德目标。比如一个本身不正义的人,在学习法律职业伦理过程中,就不会对法律的正义心生敬畏,进入法律职业中,也只会成为充满戾气的官僚,或是高超法律技术的冷漠机器。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教育都应当讲究德育为先。(2)法律人是具备一定通识知识的人。法律是解决社会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法律的复杂性源自于社会的复杂性。增强法律人的通识,也是未来法律职业所必备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如当代科技对法律就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代孕、机器人以及基因编辑等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相应的法律问题。法律人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只考虑法律层面知识,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平衡各方面的权益。(3)法律人是具备一定政治意识的人。法律人不应当将眼光聚焦于小我,应当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冯象认为对于法律人而言“要培育一种基于宪法的政治意识,尤其是培养基于宪法序言的政治意识。政治本身与法律本身不能分开而来,有什么样的政治就会有怎样的法治。作为法律人更不能不具备政治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下,通过法治的思维思考法律,承担社会责任,才有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
四、推进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发展建议
(一)改革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模式
第一,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开设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根据一些数据调研显示,在一些重点大学的法学院中对于多少有开设这门课程,说明我国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重视程度不够。开设这门课程本身就说明一种教育目标的追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价值引导,我国《法官法》《检查官法》等法律相关法律规定也使得该门课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要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开设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第二,明确职业伦理教育的明确需求。上文已经明晰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所需要培养的人才特征,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不是侧重于《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规范的学习,更是侧重于对法律道德情感与态度的熏陶,使法律人相信并追求法律背后的价值。如法律所蕴含的正义、平等、自由、人权等价值。正因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要注重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是朝向文化的教育,重视心灵的教育,即要自发阅读伟大心灵的人留下来的伟大杰作。
(二)创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堂
第一,注重榜样的作用。好的道德可以传统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但这好的道德能否实践如何实践,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一方面通过榜样学习,可以学习哪些优秀职业道德值得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一个优秀的法官、一位优秀的检查官,或是一位优秀的律师。法律教育可以通过传统方式讲述一位优秀的榜样,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榜样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另一方面,优秀榜样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对象,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法学教育培养的法律人才今后要进入法律的各行各业,树立榜样,为他们今后进入法律职业之后提供学习的典范。第二,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当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老师们可能会带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而当学习爱国精神时,可能会去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也可能会去某一位伟人的故居。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也说过“生活即教育”,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法律伦理教育要注重实践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实践学习的模式中不断内化态度与情感,让法学教育走入社会。当然注重实践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三,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法。将模拟法庭引入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可以以真实案例为原型,让学生扮演法官、检查官或者律师。一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二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每一角色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法律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法律职业承担了更多的国家责任与社会责任。三是要学生们意识到自身职业带来社会影响,习总书记说过要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从业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监督者和代言人。一纸裁判书影响了双方当事人的命运,也影响着老百姓对我国司法的认可程度。通过模拟法庭的学习法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的价值与意义,也明白自己肩上所被赋予的重担。第四,开展经典法学书籍的阅读课堂。教师可以指定经典阅读书目,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敢说想说。经典法学书籍不仅蕴含着最高的法律思想与思维,同样也蕴藏着这门学科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追求。这一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智慧,也能培养学生法律职业道德。
总之,法学教育的任务是为法律行业输送优质的法律人才,而优质的法律人才仅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法律技能是不够的,还需具备法律职业道德。要想充分发挥法律职业伦理所具有的能量,就不能仅仅从理论上诵读,因为它并不是一套法律条文,而是法律职业实践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