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1-01-0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威威

区域治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黄威威

一、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适应不良引发的心理问题

由于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大学生适应问题在新生入校后变得尤为突出。与高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大学教育注重启发引导,在学习内容上从过去教授理论为主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这使得一部分习惯了老师课堂灌输为主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习惯上由过去的老师、家长一起抓到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让部分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在生活中,大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生长环境优越,生来就受到父母的宠爱,部分00后群体在家里习惯了有父母包办的生活。这样一来,大学生失去了独立生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入校之后发现大学生活与自己预期相差甚远会进一步加重自身的不适应感。如果没有及时的调整和疏导,这种不适应感往往会导致焦虑、压抑、无助等心理问题。

(二)人际冲突引发的心理问题

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兴起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日常交流大多依靠的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这种隔着屏幕的交流方式让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了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无法敞开心扉,交友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部分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沟通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知道通过语言沟通去尽量化解矛盾,反而选择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激化矛盾。长期下去,容易出现自卑、自闭、敏感等心理问题。

(三)恋爱受挫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的恋爱有时只是双方一时兴致甚至受虚荣心、从众心理影响开始的一段恋情。这样的感情因为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感情基础不牢固,无法经受现实的考验,往往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就可能导致双方矛盾重重进而选择分手。尤其临近毕业阶段,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避免毕业即分手的结局。一部分思想还不够独立成熟的学生会因为无法接受失恋的现实闷闷不乐,一蹶不振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极端处理方式。

(四)就业困境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每年应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受家庭环境、传统观念及对自身定位不清等因素影响让当今不少大学生存在非体面的岗位不去,非一线城市不留的错误择业观。对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忽视让部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不知道如何调整排解内心的压力,自卑、自负、迷茫无助、无价值感等负面情绪无法释放进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

(五)生活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组成了大学室友、班集体。区域经济的差异反映在每个成员的生活水平上,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的学生甚至依靠贷款才得以继续学业。这部分学生一方面在兼顾正常学业之外还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与他人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会表现出自卑、敏感、胆怯等心理。即使面对实际困难时,他们也不敢于向外界寻求帮助。长此以往,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的学习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从出生就开始享受优质的资源,没有体会过资源匮乏年代的艰辛,现实中缺少挫折体验。抗压能力弱、心理脆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点。但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就业难度加大,“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快餐文化的盛行,这让部分大学生缺少对基本事务的判断,有时急功近利、贪慕虚弱,滋生扭曲的心理,往往容易误入歧途。交流方式的变化也让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变得手足无措。

(二)学校环境因素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从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到生活挑战、学业规划都是需要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好适应和调整。大部分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一部分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逐渐适应大学生活,而另一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沉迷网络,迷失自己甚至休学、退学。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长期得不到重视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据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入校前就已经有所表现,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追溯至高中甚至更早阶段。

(三)家庭环境因素

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夫妻关系、教育方式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在日常消费、兴趣爱好、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容易引起来自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胆怯、拘束甚至自卑心理。而夫妻关系亲近,家庭和谐的氛围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具有安全感、同理心和责任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对子女存在过高的期望,正是这种心理和教育理念让部分大学生在成才之路上肩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在教育方式上,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由于缺乏必要的锻炼,孩子往往缺乏主见和适应能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会带来孩子在成长成才路上的心理问题。

(四)个人层面因素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无法忽视个体差异性原因,这种差异有学生先天或后天的身体、性格的缺陷和对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自卑的心理,性格孤僻、遇事易冲动、偏执型特点的学生往往很难与他人建立长久稳定的友谊关系。在对待就业压力、恋爱挫折,甚至心理问题时,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态度。存在羞于启齿、不知道甚至不敢寻求帮助的心态的学生往往不容易解决问题,甚至会让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心理健康观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家庭在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业成绩、身体健康方面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群体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简单地等同于精神问题,造成了谈心理问题而色变的情况。长此以往,造成了现实中的一部分学生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不敢表露出来,而家庭在面对孩子的困惑时也选择避而不谈。心理健康话题成为了大家不敢触碰的禁区。因此,从健康卫生部门到大众媒介都应该注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让大众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敢于直面心理健康问题。

(二)重视技能培训,建设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大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这需要高校成立一支由心理专业人才组成的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利用先进的测试系统,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入校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调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往往还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等群体的参与,因此这部分群体也应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中。加强相关群体的心理技能培训,有利于识别学生早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习惯网络沟通方式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QQ平台等开展线上咨询业务。在教学方式上,在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可以考虑将一些心理训练的活动引入到课程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传播知识。另外还可以借助女生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特殊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三)强调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陪伴个体出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自制力、适应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锻炼个人生存能力。在面对问题时,启发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决定,提升自我决策能力。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乐于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在面对孩子心理困惑时,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家长自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家庭教育水平,科学地培养孩子心理健康观念。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共同努力及早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四)激发个体潜能,提升个人心理调适能力

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还离不开大学生的自身努力。首先,当代大学生应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要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敢于向身边的朋友、亲人或者老师表达,懂得寻求外界的帮助。其次,摆正自我定位,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在遇到问题时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轻易否定自己。在遇到就业压力、恋爱受挫、人际交往障碍时既要结合自身实际树立好正确目标,也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再次,需要掌握一些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方法。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拓宽个人的交友范围。平时加强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抗压能力。通过与他人倾诉、宣泄等方式,让自身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疏导。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保持个人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