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感官化”的危害及解决策略

2021-01-02纪文亮

青年记者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络媒体感官

纪文亮

为追求流量、商业利益,许多网络新闻报道追求“眼球效应”,制造“感官化”新闻,偏好用醒目、辛辣的主题和易造成轰动的呈现形式来刺激受众的感官,带来了伦理失衡、侵犯隐私、虚假新闻等问题。其背后是媒体公共性、专业性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如何找寻媒介生态的平衡点,摆脱这一囚徒困境?

网络新闻追求“眼球效应”“感官化”现象

过去一年,新闻追求“眼球效应”“感官化”现象引发的网络热点事件频发,新闻伦理遭遇巨大挑战。本文根据刺激性、戏剧性、煽情性三个量化指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

1.“感官化”网络新闻的刺激性。网络新闻“感官化”现象可以以能否刺激受众感官作为判断标准。“感官化”是一种在网络传播渠道便捷的做新闻方式,例如2019年某客户端在林志玲宣布婚讯后推送了一篇《为什么说林志玲结婚是一次失败的IPO》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手机推送消息页面显示了一段不堪入目的文字。这样的新闻包装形式,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还是为了“博眼球”、抢流量?

2.“感官化”网络新闻的戏剧性。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网络媒体将新闻事件戏剧化、感官化。如天津男子泰国“杀妻骗保”一案就曾引发舆论热潮。网络媒体把新闻事件当成连续剧一样定期上档,记者变成了编剧、导演。有些自媒体更是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将新闻文本“换汤不换药”,抓住一个议题,就会显现“一窝蜂新闻”。

3.“感官化”网络新闻的煽情性。网络新闻“感官化”的煽情性是通过刺激感官来唤起受众情感。网络新闻“感官化”的煽情性在于制作者往往事先揣度读者的情绪和心态,从情绪、构思到观点,或断章取义,或夸大杜撰,或哗众取宠。“咪蒙”关闭了,但我们看到,网络媒介传播煽情主义热情高涨,抖音、快手上的网络大V乃至一些专业媒体都在以这种方式快速“成名”。

“感官化”网络新闻的负面影响

虽然新闻和娱乐无法完全分开,这也绝不意味着媒体工作者和娱乐工作者画上等号。探讨网络新闻“感官化”的负效应,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当下媒介产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与实践问题。

1.抢占受众注意力资源,消解网络空间的公共性。在受众注意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带有感官化色彩的网络新闻不断冲击受众的神经、认知,抢占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久而久之,这种带有煽情刺激意味的新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感官化”的网络新闻就是在不断影响受众的精神世界,侵蚀网络公共领域。

2.解构时政社会议题严肃性,损害新闻专业精神。职业媒体、专业媒体往往以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政治、社会事件为议题,这样的新闻通常具有严肃性。然而,网络“感官化”新闻往往以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为“剧本”,展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猎奇、出位的“星腥性”议题,这样的新闻通常专业化程度低,丢失了应有的新闻格调。

3.违背新闻伦理道德,侵犯他人隐私。新闻“感官化”导致了网络新闻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变成了“三俗”内容和八卦绯闻的娱乐场。我们常常看到网络上一个公共新闻事件报道后,默默无闻的被报道对象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和现实社会家喻户晓的人物。这种“无死角”的叠加传播常常侵犯他人的隐私。网络新闻的聚合应该是公共性事件的集中呈现,现在却不断将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区隔打通,变成了展现私人生活的“秀场”。

网络新闻“感官化”的解决策略

网络媒体时代,如何降低“眼球效应”对新闻业的负面冲击,增加网络新闻的正能量?笔者尝试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政策控制:加强对相关平台的规范管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已出台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比如2019年底第四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是新时代规制网络新闻媒体伦理道德的标准,目的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维护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之上,仍要加大对整个网络新闻产业秩序的规范管理,针对隐性的“感官化”新闻要提高甄别能力,采取平台资质、发布者资质信息入库,平时注册“实名化”和出现问题加入“黑名单”“关闭账号禁言”等处理方式,进一步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

2.经济控制:探索多元盈利模式,拓展网络媒介产业链条。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媒介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过度传播同质化、“感官化”的网络新闻只会将大好的市场白白浪费掉。网络媒体必须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着力点,依照个人兴趣和风格建立属于自己的发展坐标系,注重依靠新闻品位而不是刺激受众感官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要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从优质内容、优质生产服务、知识付费角度考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多元开发导向积极、盈利清晰的网络媒介产业渠道和模式。

3.专业控制: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提高网络新闻素养。专业权威、维护社会正义、弘扬正气、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是国家赋予媒体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历代新闻人留下的宝贵的专业精神财富。为此,新闻人应该坚持两个效益的统一,社会效益永远是做新闻的第一要义,要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操作控制:强化把关功能。强化把关、提高准入门槛,鼓励有价值、有示范和教育意义、有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受众参与网络新闻生产,提升网络新闻生产者的专业性和内容的价值。同时,加大互联网新闻内容的审查力度、推动广大网络媒体工作者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结论与展望

先进传播技术不断缩短受众接收信息的时间,逐渐改变了受众对原有新闻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也改写了新闻的定义,但媒体不该通过技术手段将人们的感官心智模拟、延伸和放大。网络新闻的“感官化”损害着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和专业精神,破坏着媒介的生态,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网络媒体感官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