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对电视问政:基本原则与应答技巧
2021-01-02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烟台行政学院王娟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烟台行政学院) 王娟
近年来,各地电视问政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现象级节目,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电视问政是主流媒体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它搭建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让领导干部直接曝光在镜头前。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从走到电视镜头前开始,所要面对的就是亿万观众的监督,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下观察,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较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想从容应对电视问政,需掌握应对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必要的应答技巧。
一、调整心态,认真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领导干部站在台上,是在向人民群众汇报工作、公开接受民众的监督检验。若要在台上潇洒从容,就得在“台下”做足功夫。在参加节目之前,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一)思想准备
电视问政的目的是促进问题解决,不是让领导干部们难堪。其选题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即现阶段表现突出、政府应该解决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1]在接受问政的过程中,不管是媒体挑刺,还是观察员拍砖,都是正常的舆论生态,领导干部应坦然面对。
(二)材料准备
领导干部在接受问政之前应当提前熟悉本行业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尽量做到张口即出,避免卡壳。在参加节目前要组成专门小组,围绕舆论热点、信访线索展开讨论,预估可能被问及的问题,准备好应答方案并先行熟悉。一些难记而又必须引用的数据或资料,可以简要地笔录下来,以方便使用。问政节目组在问政之前会提前了解被问政单位的“三定方案”,根据单位的职责范围确定问政方向,并从政府服务热线、网上民声等处寻找问政线索,所以,领导干部接受问政,具体被问政的事情可能提前预估不到,但大方向基本能判定。
(三)形象准备
领导干部接受问政需做到着装整齐规范,仪容整洁得体。男士应穿制服或深色西装,勿穿条纹西装,搭配干净的浅色衬衫、颜色醒目但又保守的领带。女士应穿正式场合穿着的裙装或裤装,要穿深色服装或原色服装,不能穿闪光织物制作的服装或格子衣服。衣服上不要有商标,贵重的眼镜、手表、珠宝等配饰要尽量摘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二、克服紧张,积极面对
(一)克服紧张
紧张是大多数人面对镜头的正常反应。克服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领导干部在接受问政时需努力克服紧张情绪,需知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越出错就会越紧张。只需将接受问政视为日常的一次对话,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清晰想法即可。实在感觉紧张可以采用深呼吸法来缓解。在上节目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有助于提升节目效果,对缓解面对镜头的紧张情绪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重视身体语言
领导干部在接受问政时得体的举止能够提升沟通的效果。要展示准确的身体语言,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坐姿。注意不要在手和身体的姿势上显示出紧张和防卫的感觉,不要敲桌子,不要摇晃座椅,起立回答问题时要站直身体。像捋头发、抠指甲、整衣服等这样的小动作也要尽量避免,电视屏幕方寸之间,任何细微的小动作都会被放大。要注意面部表情,表情要自然庄重,只有适当时机的真诚微笑,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领导干部的诚实和可信。[2]
(三)集中精力
领导干部在接受问政时不要左顾右盼,要将精力集中在主持人及观察员提出的问题上,在感知到问题性质的情况下迅速组织答问语言并答问。观察员会在看完曝光短片后现场提问,因为是现场发挥,表述时思路不一定十分清晰,所以更应该集中精力,听清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准确作答。
三、态度诚恳,妥善应答
(一)立场坚定,群众至上
领导干部在接受问政时代表两个方面:(1)代表群众的利益。要牢记自己是群众的一员,是人民的公仆。要坚持群众立场,站在群众的角度回答问题,只有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得到群众的称赞。(2)代表政府的立场。阐释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应采取严肃慎重的负责态度。[3]要遵守宣传纪律,注意保守党和国家机密,不能曲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能发表未经上级同意的言论,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回答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问题,更不能感情用事,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胡说乱说。
(二)态度真诚,理性平和
(1)真诚。摒弃居高临下的陋习,以真诚的态度、坦荡的胸怀打动媒体和听众;(2)平等。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还是社会关注的阵地,更是百姓心声的载体。只有平等对待媒体,才会得到媒体平等的对待,才会真正良性互动;(3)平和。保持理智,有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莫逆于心的胸怀对待主持人和观察员的尖锐批评或者挑衅性的提问,不要像某些演艺、体育明星那样对记者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在媒体前失态,会被群众视为是缺乏涵养、无德无能的表现,往往被视为笑柄;(4)平实。实事求是,不造假、不缩小、不放大、不偏袒、不护短、不纵容。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坦诚面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隐瞒。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如果不甚了解主持人问及的情况,可以少说,但绝不可以说假话,不可以胡编乱造。
(三)机智敏锐,妥善应答
1.控制语速,简明扼要
使用高度概括、凝练的语言简单清晰地表述问题的本质、核心,使群众快速了解意图,领会要旨,达到“片言以居要”的效果。在回答问题时,最好保持30秒90个字的语速,因为放慢节奏,控制语速,不仅可以突出重点,给自己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还可以给听众留下理解你讲话的时间。在回答问题时,不要使用生僻晦涩或过于华丽的词语,也不要使用群众难以理解的行话和专业术语,即使是专业性、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或是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概念,也要尽量表达得浅显易懂。“真佛只说家常话”,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复杂的事情说清楚,才是最了不起的。
2.直奔主题,勿打太极
避免东拉西扯以显示自己的勇敢态度、成熟思考。回答问题时直奔主题,做到三少:(1)少用套路回答;(2)少讲大话空话;(3)少说成绩,少讲原因,多谈对策。问题必须回答到“点儿”上,群众想听的不是“官腔十足的正确废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直面并解决问题之策”。在解释原因时要少而精,只讲主要原因。大篇幅地解释原因,不仅可能招致主持人现场直接“开怼”,也会引发舆论的不满。在谈对策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实打实不空洞,避免官话、套话、废话。要有逻辑性,解决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结构要严谨。要善用倒金字塔原则,表态时要先讲重要的内容,再讲不重要的内容,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重报态度,彰显情怀
作为政府部门,工作出了问题不可怕,群众不怕看到问题,想看到的是政府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在接受问政时要做到三要:(1)要正视问题,知错改错。坦诚的道歉容易得到群众的谅解,否认和推脱责任容易引发次生问题。(2)要坚毅果敢。坚定刚毅,当机立断。(3)要勇于担当。心胸坦荡,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避免三忌:(1)忌照本宣科。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而不是照本宣科念文件。(2)忌牵扯其他。紧绕核心,拒绝发挥,守土有责,慎重类比。(3)忌问题上推下卸。不正视问题,把问题向“上级”推,向“上届”推、向“历史”推,借此洗刷自己。或者以工作忙为借口逃避责任。“忙”不是理由,领导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你不忙着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又在忙着解决什么问题呢?!
4.出口谨慎,有艺术性
从容应对问政,难点在于回答主持人或观察员提出的敏感或尖锐问题。对于主持人或观察员提出的敏感或尖锐问题,领导干部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应对,如旗帜法、架桥法、重复法、简洁法等等。以旗帜法为例。旗帜法表达的重点在于强调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立场和看法。以架桥法为例。架桥法用于对于不熟悉的情况的表态。其操作要领是先表态,然后用桥梁语过渡到要表达的核心信息。可以说“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不过,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是……”用这样的语言将答问的重点转移到想要表达的核心信息处。
在问政过程中,为了增加节目的锐度,调动现场气氛,使节目更好看,主持人会送领导干部一些出人意料的礼物,这些礼物会使领导干部很尴尬。在接受这些礼物的时候要机智应对,要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送雨鞋为例,可以说“我会努力使前路少一些泥泞”。以送污水为例,可以说“这瓶水我会带回去摆在办公桌上,时刻鞭策自己尽快还大家一个美好的环境”。以送皮球为例,可以说“请大家放心,这个球绝不会再从我手中踢出去”。
(四)认真整改,有诺必践
问政是手段,整改才是目的。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电视问政中看到问题、感知责任、激发动力,要善于从埋怨声中找准问题的症结,以抓铁有痕的作风改进不足,努力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中赢得民心。如果“只承诺不行动”,就会丧失民心,引发次生舆情及其他不良后果。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新闻推动工作,就要建设性地开展舆论监督。电视问政治庸问责,猛药去疴,考问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的高下,也考问其媒介素养的优劣。正确应对电视问政,需要领导干部平时注重学习,注重思考,注重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心中有底不发慌,才能在问政现场具备清晰思路、表达清晰观点、提出务实举措固优补短。如果平时再能多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那么做出胸有成竹的回答后,定能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