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档案专业为例

2021-01-02

关键词:实训体系档案管理

沈 逵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21世纪以来,知识交叉融合的大趋势导致工作的专业化和综合化高度结合,反映在档案人才上表现为对跨学科的复合型档案人才需求日趋紧迫.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所以复合型档案人才是指兼具档案学科和复合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案从业人员.目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1 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必要性

从目前档案人才的培养研究看,绝大部分专家学者尚着眼于档案学科本身,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档案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早已超越了档案这一单一学科,而是对档案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复合型的要求.

1.1 档案工作专业化的需要

档案工作的专业化,不仅是从档案从业人员角度考虑,更是从档案产生的行业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指档案工作人员既要有专业的档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档案产生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建筑工程档案,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建筑知识和技能.正如《我国档案专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在实际档案工作中,“无论是档案编研还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都需要工作者对档案的内容有所了解.”[2]这就对档案工作人员在知识、技能上提出了复合型要求.

1.2 复合型档案人才的稀缺

尽管社会发展的现实已经对档案工作人员在知识和技能上提出了复合型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仍然没有被重视,这类人才存在巨大的供应缺口.笔者所熟悉的建筑工程档案领域,无论是项目建设的甲方、施工企业,还是从事建筑工程档案服务的专业档案公司,都存在对建筑工程档案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但目前能够提供这样人才的高校或者社会机构却少之又少,人才供应面临严重不足.

2 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可行性

2.1 复合型档案人才需求的长期性

“档案作为一门管理性质的专业,其管理工作已经在向高度知识化、高度集约化以及高技术化方面转变,档案管理需要具有综合性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提升在档案服务方面的层次性.”[3]这表明对复合型档案人才的需求是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内在需求,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2.2 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基础

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存在多种途径,但主要阵地还是现有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国务院曾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度发展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要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4]这为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指明了方向.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实际,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具有档案专业的院校专门培养,可以通过第二学士学位获取,即学生在获得第一本科学位以后,进入另一本科专业进行学位学习,也可以通过自学辅修第二学士学位的方式开展;[5]二是通过行业类院校,在专业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

3 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尚无先例,因此首要任务是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需对其职业素养构成、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以及师资进行重构.

3.1 构建复合型档案人才的知识和职业能力体系

相较于一般档案人才的知识、职业能力体系构成,复合型档案人才更为综合,不但需要具备一般档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融合一定复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从事建筑工程档案工作的人员,需要在档案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工程项目建设流程、施工图识图以及建筑工程资料形成及规范等相关知识及技能.所以在确定复合型档案人才的职业素养时,需要根据复合行业的特点,重新构建其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体系,确保满足所从事行业档案工作的需要.

3.2 构建有机互融的双线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基础在于构建档案专业与复合专业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与培养普通档案人才围绕档案学科的课程设置不同,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对档案专业基本职业素养形成的支撑,还要考虑复合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体系也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学科的课程合并,而是基于专业化档案管理要求及职业素养要求进行体系的重构.不同类型的学校课程设置也会呈现相应的区别,以档案专业为主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档案学科课程为主线,辅以复合行业特色的副线课程;以行业为主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课程为主线,同时辅以档案学科课程为副线课程,两种课程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同时又有机融合.

3.3 构建满足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实训体系

复合型档案人才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与完善的实训体系分不开的,与传统档案人才培养的单一实训体系建设不同,复合型档案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相关行业紧密关联,因此要结合复合行业特点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级,以企业为依托的实习实训,以校内实训室为依托的专业实践周实训,以课程为依托的课堂实训.为此,在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实训体系建设中,一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或机构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见习、综合实践和各实习阶段的需要.比如建筑工程档案的实训基地建设应依托有稳定建设项目的甲方公司或者城建档案馆等.二是要建设符合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即需要增加符合复合行业档案技能训练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实践周需要.比如建筑工程档案人才的培养,除了一般档案实训室之外,还需配套建筑工程资料实训室.三是要努力开发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课内档案实训,基于复合型职业素养形成的要求,需要在档案课程中增加复合行业的工作任务或者案例作为课内实训,以实现培养目标的达成.

3.4 构建专业互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复合型档案人才相应的培养离不开相应师资条件的保障.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上的重构必然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如果没有所复合专业的师资力量参与人才培养,那么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并非简单增加复合专业学科教师那么简单,其建设重点在于培养档案和所复合行业两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主动拓展学习另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具备从事相近或有关课程的教学能力,实现专业上的有机交融.例如在建筑工程档案人才的培养上,档案专业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建筑工程资料相关知识,而建筑专业的教师也需要了解档案的收集、整理等知识.

4 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养实践

笔者所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建筑为特色的行业类院校,其文秘(建筑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是专门培养建筑工程档案人才的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复合型档案人才培养经验.

4.1 精准分析就业面向

建筑工程档案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档案类别,其就业面向也是非常特殊的.专业在建设之初仔细分析了这一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就业分布,将就业单位确定在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专门从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目前专业培养的人才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2 构建相互渗透、深浅适度的双线课程体系

基于行业院校的特点,专业课程体系以建筑专业课程为主线、档案专业课程为副线的双线课程.课程不是简单的捏合,而是做到有机互融,例如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作为《档案管理》的前续课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作为其后续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建筑工程档案形成程序基础上学习档案管理规范,然后再指导行业档案管理的学习.同时在设置课程时又做到深浅适度,一是以够用为度,删减了两个专业部分非核心课程;二是以满足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需求为标准,降低了建筑主线课程的深度和难度,与专业的建筑类学生掌握的深度做了区分,例如将《建筑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合并成一门《施工基础》课程.

4.3 组建专业交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没有简单停留在增加复合专业教师的层面,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委派教师下企业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培训的方式拓展其跨学科教学能力.如档案专业的教师通过到建筑工地锻炼,熟悉建筑工程资料的形成,考取资料员证等方式,具备建筑工程资料课程的教学能力;建筑专业的教师通过档案专业培训,了解档案管理的各项职能,从而具备指导各类实践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师在两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4.4 建设富有行业特色的多层次实训体系

专业实训体系建设也没有裹足于单一的档案领域.一是通过依托城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档案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城建档案馆等单位,建立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各类校外实践需求;二是新建建筑工程资料实训室,与原有的档案实训室一起构成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周等实训需要;三是开发适合建筑工程档案实践需求的课内实训内容,培养复合型档案意识.

猜你喜欢

实训体系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实践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