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及完善建议
2021-01-02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莹珂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孙莹珂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尤其是突发环境事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会产生极大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都可能会承受巨大损失,环境保护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就对环境保护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在技术、法律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密切配合,这样才能逐渐完善该体系,从而保证应急处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一、概述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没有出现明显前期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比较常见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是污染物排放、生产安全事故等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致使环境质量降低,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常突发环境事件划分等级首先需要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造成的财产损失等进行评估,其中环境污染严重且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则被定位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如果事件较小但是造成的损失较大则会被定位为加大突发环境事件,对于损失比较小的事件则定位为突发环境事件,但无论是哪一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突发性[1]。同时,由于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因素存在差异性,还会增加突发环境事件的恶化性以及延伸性。因此,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现状
目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完善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应急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方面。
首先,应急体系建设缺少完善性。从整体上对我国环境风险的应急管理进行分析,应急体系建设以及应急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足,并且目前所实施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中对于应急管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法律所占比例不多,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同时,现阶段的法律中存在内容不够具体以及条款规定缺少清晰性等不足,导致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控制的风险较高,相对比较空白,无法及时正确、科学地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此外,环境管理工作前瞻性不强,通常是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之后才开展治理等工作,导致环境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技术指导工作都缺少顶层设计的有力支撑,没有形成科学、标准的管理体系以及全过程评价。
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管理制度缺少完善性,进而影响管理质量,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水平和效果。
再次,应急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经过地方单位、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家等多个单位共同组建环境应急网络以及预案管理体系,但是多数应急预案在编制上和质量上都存在不规范、可操作性不高等问题,无法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有效的、全面的评估以及控制[2]。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可能会引起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处理联动不足,甚至会出现相关科研活动支撑力不足的情况,阻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最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中包含消防、环境保护、卫生、安全监督、涉事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的应急部门等,而各个职能部门存在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组织结构相对比较松散,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日常工作压力大,加上日常工作主要是环境检测,对于环境问题的处理工作难以胜任。通常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需要主管人员来实施,如果出现突发环境事件难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导致问题处理存在滞后性,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后续问题。因此,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需要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该体系的完善性。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建议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来看,应急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加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较多,无法迅速查明出现突发情况的原因,并且环境因素也会被覆盖。可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涉及很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对此,想要快速且高效的解决突发环境事件,不同的地区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科学的管理机构,并且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后续处理工作,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负面影响。此外,环境保护部门、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合适的联动措施,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立即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3]。
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涉及多个部门的联动,还涉及很多的具体工作,包括受污染环境的维护以及修复、人员的安置和救治、财产损失的统计以及补偿、后期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等,每一项工作内容都非常复杂,而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各个部门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有效联动快速做出妥善处理,尤其需要做好人员的安置和救治工作,争取做到人员都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此外,对于后期环境保护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的完善等工作,需要从突发环境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一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与控制制度,降低其再次发生的风险。例如:对于生产活动造成的废水排放超标,可以加强对企业的处罚和监管,严格按照标准控制废水排放;如果是森林火灾,则需要查找发生火灾的原因,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强化森林管理等。
(二)完善应急事件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社会生活中很多部门都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即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整理成完整的档案,以便后续工作中调用档案资料,做好工作优化和创新的参考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使其成为预防和处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案例资源。
各地的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都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档案管理部门,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结合走访调研等方式提升相关决策的科学性。调研的对象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消防等部门,并且对辖区内各个企业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了解可能会发生的环境风险事件。对历年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将所了解到的资料记录到档案中,丰富档案资料,为问题源头的排查提供真实、充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档案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存储、归纳总结,确保所有的真实数据都能够记录在案,预防环境污染等问题,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4]。
此外,在档案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库,将信息准确记录下来,可以为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和掌握的数据,优化处理方法,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尽量减低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中,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完善的档案库,并对档案实施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实现合理的分类存储和应用,使档案资料在预防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时发挥重要价值。
(三)完善应急事件监测系统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中要重视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包括人员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机构建设等。应急监测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领导小组、现场监测小组、现场勘查小组、仪器设备小组、质量保障小组以及后勤保障小组等。应急监测系统工作的开展需要实施纵向管理,且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网络方面要保证技术梯度的合理性,便于开展协作,实施有效的网络监测;明确应急监测系统中各岗位的职责、组织机构、配合方法以及响应程序、信息互动,并且加强对信息流动方向的掌握与把控;建立与监测系统运行相配合的应急管理措施,完善应急监测系统的启动、准备、现场监测方案、采样以及数据监测、分析、出具监测报告等工作,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综合性评估,充分发挥出应急监测系统中仪器设备的性能以及工作人员的作用,保证应急响应能力的有序性和有效性[5]。
在监测系统中,主要包括监测技术、监测装备、监测能力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分工合作可以保证监测系统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对环境实施有效监测,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能力;同时,便于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控制,避免事态范围不断扩大,能够及时控制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可通过完善监测系统实现科学预防、及时处理,是减轻其不良危害、降低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四)完善应急事件管理制度
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是实现有效预防、科学处理的重要措施,具体管理制度可以从完善预防和准备制度、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应急处理等宣传教育、完善信息发布制度等方面落实。
(1)注意采用科学的方式建立健全预防措施以及准备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很多时候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做好预防性工作,则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率,甚至可以避免其发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预防工作容易被忽视,而后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需要加大成本修补漏洞、解决环境问题。对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预防体系建设,将重点风险源以及污染源纳入评估系统中,并对其进行实时能监控,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迅速做出联动,快速处理;并且加强网络对环境管理的覆盖面,建设多个监控点,加强收集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出管理体系的预警功能。
(2)强化环境保护以及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预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保护部门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预防环境问题相关措施以及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群众进行演练,提升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群众的紧急应变能力以及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
(3)完善信息发布措施。由于信息发布流程途径的不足,导致真实信息没有及时被大众了解、虚假信息大量散步,对社会稳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6]。因此,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信息传播范围,避免虚假信息大范围扩散而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对错误信息及时进行控制,以降低扩散速度和范围,从而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4)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各地都需要组织应急体系各部门和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且培训所需费用要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中,保证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并且培训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培养能够快速、高效处理问题的人才,同时逐渐扩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人才培训体系。
四、总结
突发环境事件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发性以及偶然性,并且事故处理的时间短、工作量大,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基础性工作。因此,需要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高效、科学的应急体系,并保证该体系的完善性。具体可以通过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内容、完善应急事件档案管理、完善应急事件检测系统、完善应急事件管理制度等方式完善该体系,对突发环境事件实施有效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减轻其危害,将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同时,要实现科学的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