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聋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1-01-02李婵娟
李婵娟
(广东省台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台山 529200)
众所周知,我国对聋校教育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我深知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聋生的阅读能力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基石。多年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培养聋生语文阅读能力,尤其重视他们的听(结合口型看手语)、说(手语交流)、读(书面阅读)、写(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通过提升其阅读能力,促使聋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影响初中聋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语言水平发展有限制约阅读能力发展
聋生由于听力不同程度受损,导致听力有障碍,只能用他们独特的语言——手语交流,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学生无法靠听去感知语音,所以他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基本都是靠辨认口型辅助手语来完成,而社会上会手语的人不多,导致聋生与人交流空间受限,恶性循环使他们手语水平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聋生识字量少,使得他们对阅读兴趣不高;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进而聋生阅读水平较低,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二)语文教学受限制约阅读能力发展
聋校的语文教材不能与时俱进,多年没有修订,信息量少,对聋生的吸引力也不够,不利于教师教学用;师资力量有限,专业手语的语文教师太少,在教学中师生交流不顺畅,导致师生双方对语言理解偏差较大;教师没有真正把聋生放在课堂正中央,忽视了聋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教学方法落后;重成绩忽视能力培养。
(三)视觉媒体诱惑制约阅读能力发展
对于聋生而言,文字阅读远没有视觉媒体有吸引力,现在以手机、电视为主的视觉媒体,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视觉媒体能使他们开阔视野,使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聋生对视觉媒体的艳丽的色彩、生动形象的画面、没有文字等产生了依赖,对文字阅读产生了惰性,严重影响聋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知识量猛增,阅读水平已经直接影响他们的知识储备量,进而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但是由于听力的原因,他们的阅读兴趣不高,兴趣不浓,阅读速度慢,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使他们陷入阅读困境,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和阅读惰性,最后使他们语文素养不高,思维能力受限。多年来,我致力于聋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些许心得,就此谈谈自己粗浅做法。
二、初中聋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科学整合阅读教材
初中教材对于聋生学习来说知识难度太大,信息量过大,且内容偏深奥,篇幅略长,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基于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整合教材内容,舍弃一些篇目,精选阅读篇目中短小、有教育意义、易于用手语表达,便于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再以他们喜闻乐见的课外篇章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做好手语方面的准备,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指导。
2.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聋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相差太多,但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方法指导学生阅读。首先帮助他们掌握认读方法,在字音、形、义以及词组、标点、修辞手法甚至句式等多方面,都要帮助他们扫清阅读障碍;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不能让他们停留在简单的识字、认字、会读的基础层次,应该把阅读重点放在让他们深层次理解文本,利于聋生语文素养养成。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视,他对此提出:“现在的语文课不是完全不教读书方法,只是方法单一,只教精读,轻慢其他。”温教授指出了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而可见,阅读方法的单一严重制约学生阅读量的提高。温教授深知阅读量的重要性,他说:“语文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阅读,如果阅读量达不到,谈不上培养核心素养。”基于此,阅读教学提倡“三位一体”,倡导“教读课、自读课和课外阅读”有机融合。“教读课”就是“精读课”,“自读课”就是略读课。这些阅读理念在聋生学习中依然适用,我在精读课上,一般会讲得细致,通过举例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略读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励他们通过自读,并且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科学合理运用,重在体验、自悟。例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我主要采取精读的方式,并且用思考题作为辅助:(1)课文中多次提到“背影”,对主题有何用途?(2)课文中多次提到“流泪”,有何作用?带着问题,我和学生通过紧紧抓住文中精彩片段、重点词语以及段落,深挖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年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文本和学生具体情况,采取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精读、略读、读整本的书等多种阅读方法并举,因文本而异,因学生能力而异,因文本需求选择阅读方法,究根结底,注重阅读方法的多样性,以此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切实可行地使学生通过阅读终身受益。
(二)通过诵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主要通过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教学中,诵读应该重在激发学生在乐读的氛围下重在“玩味”,诵读既能激发学生理解文本,又是学生表现与传达理解的方式,所以是学生与文本情感的“水乳交融”,诵读使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获得“得他滋味”,使他们对文本得到深层次感受。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的时候,我用的是范读,但是全程用了手语老师辅助,学生们入情入景,感动得热泪盈眶,之后再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他们整体感知了文本,获得了“得他滋味”后无须教师过度讲解。
(三)通过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聋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文字障碍,严重制约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遇到生字就查字典,即使同学和老师不在身边,也不影响阅读,他们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后能更快地识字,同时为他们养成自主阅读助力。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机的优势辅助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当遇到篇幅较长、理解较难,或者精彩的片段通过多媒体展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海底森林》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奇异美丽的海底森林真实的景象,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同时促使他们理解文本更容易。在课外,我培养他们用QQ、微信下载小笑话、精彩美文,并且鼓励他们把积累的精彩片段、美文通过手机传送共赏,使手机成为学习辅助工具,进而有的学生养成了用手机积累素材,并养成了用手机记日记的好习惯。
(五)通过营造愉悦的阅读心情,搭建阅读成果展示平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聋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辅导,他们读得不流利,甚至从头到尾读什么有时候都听不清楚,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手语辅助,所以根本谈不上抑扬顿挫,但是我们要让他们有成就感,使阅读成为聋生的精神食粮,是一种精神享受,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抓片段时间,比如早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读一读自己的摘抄、美文,教师适时在发音上多纠正、多指导、多鼓励,给学生营造快乐的阅读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再如通过展示的方式把他们的摘抄笔记、读书笔记展览,还可以通过手抄报展示他们的作品等,激励他们由被动阅读走向自主阅读,为提升他们阅读能力助力。
总之,语文阅读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聋生阅读教学有着特殊性,教师要不断学习,尤其手语的深入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把口型、手语和肢体语言有效融合,并不断整合教材,深入钻研,发掘文本内涵,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平时多给予学生阅读展示机会,促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无声的世界更加绚烂多彩,也为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助力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