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团结让我们的奥运与众不同
2021-01-02内德
内 德
每个人都有关于奥运的独特记忆,里面装着竞技体育留下的激情画面。比如女排姑娘逆转夺冠的欣喜,刘翔撞向冠军线的瞬间,邓亚萍在每个扣杀后的怒吼……
这些以体育英雄为主题的记忆,分别存储于不同人的大脑中,但是有那么一届奥运会,对于我们来说,眼前出现的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幅画面,而是无数人的群像,那是我们每个人都真实参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001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用一口加泰罗尼亚腔念出“BEIJING”的时候,我们就在期待着2008年的这场狂欢了。
在那之后的七年里,鸟巢、水立方从无到有,北京地铁从单线变成了四条交织,志愿者招募开始陆续报名,距离奥运会还有XX天的牌子每天都在提醒着“那场盛宴即将到来”。然而,即便你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建设,当29个巨大的烟火脚印从天安门向鸟巢走来,震撼人心的击缶声、人与科技共舞的水墨画长卷渐次展开,当李宁用夸父逐日的方式点燃火炬,你依然能感受到全身血液从左心室泵出,流经各个动脉,股股奔流涌动,最后回到右心房,激动不已,胸臆难平。
那是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的沉浸体验。自两千多年前开始,我们就是一个拥有集体意志的国家,而北京奥运会,将这种意志和民族自豪感一起释放了出来。
那简直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最好方式。精彩的开幕式,精良的组织,精细化的运作……我们用了16天时间,给世界展示了五千年。
那届奥运会有多成功?
根据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的数据,全球有45亿观众看到了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比赛,是目前为止奥运会历史上转播规模最大的一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000小时的报道,报道规模是雅典奥运会的三倍,悉尼奥运会的四倍……
那届奥运会,让世界改变了对我们这个国家的刻板印象。
2008年奥运会我们在干什么
奥运会是一个大规模的工程。这项运动盛会不仅能突出体现个体价值,更能体现台前幕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从申奥到筹办到赛事组织到最终闭幕,场馆建设、文艺汇演、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志愿服务……这其中的协调和统筹,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每一颗螺丝钉都在兢兢业业地运转,最终确保了机器的顺利驱动。
除了10万赛会官方志愿者之外,北京奥运会还有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的名字,这个数字不仅是历届奥运会之最,也是中国单次赛事和展会招募志愿者之最。
数据之外,还有更多的热情在发酵。那一年,“的哥”们集体学英语,胡同大妈自发组织上街当起了向导,车上、墙上、脸上贴国旗是常规彩妆,无数家庭把观看奥运比赛当作必备合家欢活动,重要比赛开始之前桌上都会摆上几个硬菜,然后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共同举杯……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全民参与感,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奥运会中扮演了角色。在那个夏天,中国人有参加奥运的,有观看奥运的,有服务奥运的,甚至还有一位自己办“奥运”的。
吴开翼,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凤仪小学的一名乡村体育教师。仪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这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在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学生们没有多少渠道了解奥运会,所以吴开翼决定自己办一届“奥运会”,让孩子们了解这项体育盛事和其中所包含的奥运精神。
他开始搜集相关的知识。用板凳作障碍物,练习跨栏;乒乓球台不够,就用教具做;没有铅球,就找鹅卵石代替;一块圆木包上纸壳,就成了铁饼……有些更加专业的问题,便有好心的网友直接在平台上和他互动,一步步地教给他。就这样,这一点小小的奥运之火,逐渐走进山村。吴开翼带着学生们,举着竹子制作的火炬进行“奥运火炬”传递,乡村奥运会真的开幕了。
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就是要把奥林匹克精神最广泛地传播到全世界。当吴开翼用质朴的语言解释着奥运五环的含义、描述着可爱的福娃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就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使者。
【赏析】
世界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人人爱奥运,也让奥运在人类中间生生不息。奥运不是运动员的奥运,也不仅仅是建个奥运村那么简单,它的实质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凝结着无数人的热爱和努力,让社会的每个机体和细胞形成合力。
团结之力能够带来巨大的能量。当人人都乐于参与奥运,享受奥运的时候,奥运也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级的体验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