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路径探析

2021-01-02撰文钱晓伟

求贤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撰文/钱晓伟

高校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但由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整体发展。新公共管理的提出,给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对促进我国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一、对新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

(一)新公共管理

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克里斯托夫·胡德首先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念。胡德认为,要采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来做公共管理工作,并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公共管理指出,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沿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引入企业家精神来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新公共管理理念注重绩效考核和专业化管理,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考核成效,实现公共部门管理的目标,促进公共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共部门将竞争性作为发展的原则之一,有助于减少公共部门管理的成本,提升公共部门管理的效率[1]。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具体包含人员的招聘与选拔、人员的调动与晋升等过程,同时也包括人才的培训与职业规划等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结合组织当前的发展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评估工作;其次,要做好人才的招聘与选拔工作,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与职位需求情况,选择优秀的人才参与到组织管理过程中,将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再次,要做好组织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借助培训与教育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帮助员工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同时为员工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最后,要做好组织的薪酬管理工作,为员工提供合适的薪资报酬以及奖励措施,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与认同感[2]。

二、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公共管理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注重强调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与主体作用,这种理念由企业管理衍生而来,认识到劳动力不是生产的客观因素,而是作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变量和生产发展的主体要素而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人本管理思想和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演变产生的,指出为人服务是管理的根本目标,管理的行动是将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高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高校人力资源的年龄、素质、学历、职称等条件,对高校的人力资源供需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研究、投资、使用、开发等一系列的过程,旨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高校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承担着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时代任务。随着公共服务理念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公共产品与服务、满足公众需求是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所在。要迎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承担起时代重托,高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师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高校对待人才的管理方式会影响高校提供公共服务的效果以及自身的发展。新公共管理要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机融合。高校行政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精华,强调人的价值,推崇服务的理念,追求公平,力求人力资源为公共利益服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高校公共服务的效果[3]。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

(一)确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

实施人才战略,吸引、培养和利用好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要重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符合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包括评估高校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结合高校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来预测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例如高校的人员种类、数量、层次与结构等,同时将高校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数与当前高校可以供给的人力资源数进行分析对比,据此计算出高校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从而根据高校各项方针政策来灵活调整和补充人员[4]。

(二)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在战略蓝图内灵活地调整原有不合理的组织体系。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源工作,并认识到高校的核心任务是科研与教学,高校的工作主体由学者和教师组成。所以,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对教师队伍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教师与学者,帮助教师与学者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教师与学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根据高校的发展实际,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重点加强对教学科研人才的学术事务管理。所以,在进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让高校教师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此外,还要积极主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高校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满足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作评估制度,做好高校员工的薪酬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同时,高校制定的考核制度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激励机制,发挥出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此外,要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资源,搭建科学、与时俱进的薪酬激励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以求收到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总之,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做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依据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融合新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人本理念,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5]。

(四)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

首先,要调整高校人力资源的存量与增量。存量指的是高校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增量是指进入高校的人力资源队伍的数量。存量调整是通过对高校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与提升,实现高校人才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增量调整是在高校现有人力资源队伍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高校人力资源的投入方向及结构,来优化高校的人才结构。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为了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其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配置工作要将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作为基点。高校要重视专业和专业建设,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重点加强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调整;最后,要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传统的计划配置人力资源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下,结合市场规律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束语

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探析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确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从而解决当前高校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