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工程中常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分析

2021-01-02汪星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33期
关键词:岩爆塌方工程施工

汪星晨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广东 广州510403)

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科学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常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重视分析工作,能够为地下工程作业计划的高效实施提供科学保障,及时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对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因此,在对地下工程进行深入研究时,需要强化常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防治工作,明确防治重点,从而为地下工程高效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保持常见地下灾害良好的应对状况。

1 地下工程概述

所谓的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街地下通道等。现阶段为了实现对地面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对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重视地下工程的科学建设。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需要通过对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与总结,落实好针对性强的防治工作,促使地下工程建设质量更加可靠,实现对热稳定性良好、抗灾及防护性能可靠的地下建筑的科学应用。同时,地下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风险较大,工期长,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在高素质施工队伍的专业支持下,实施切实有效的地下工程作业计划,给予常见地质灾害防治足够的重视,确保地下工程建设状况的良好。

2 地下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分析

在地下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了降低其作业计划实施中的风险发生率,需要对这类常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 塌方及防治重点

作为地下工程的一种常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塌方的发生,会造成岩石跌落现象的出现,并引发地表地面塌陷、地裂缝,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工作性能等。塌方大多是在断裂层、土壤膨胀地区和岩石松散区域引起的,影响着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及应用安全性等,无形之中加大了建设中问题发生机率。

实践中导致地下工程塌方发生的原因包括:(1)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地下工程所在区域岩土层较为松软,地质结构比较脆弱,且在地下水的长期冲刷下,可能会导致塌方现象的出现,使得地下工程面临着一定的施工风险,对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主观因素的影响。地下工程作业计划实施前,若与之相关的勘察工作落实不到位或缺乏有效性时,则会使地质勘察报告内容不够丰富,从而给地下工程建设埋下隐患,加大了塌方事故发生的概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加强塌方防治效果,为地下工程高效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需做到:(1)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对地下工程所在区域的全面调查,包括水质、土壤情况等,并做出预防性判断,确保塌方防治有效性,降低工程作业计划推进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在塌方的防范实践中,只有立足于深入全面的调研以及把关,才能够系统且高效地研判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够真正建构起完善的预防性方案,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塌方的整体防范实效,更好地优化工程质量。(2)在符合地下工程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可在挖进途中安装好探孔,定期观察岩土稳定性,设置好性能可靠的支护结构,减少周边的压力影响,实现对塌方的科学防治,保持地下工程作业计划良好的实施状况;支护结构的质量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若支护结构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或安全隐患,自然会影响着支护的整体实效。鉴于此,在支护结构的运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支护结构的精准把关,注重科学且高效化的优化支护结构的性质,不断夯实支护结构的整体力度,确保支护结构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3)土方工程作业人员应在了解施工要求及塌方危害性的前提条件下,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中的操作行为,实施好符合实际要求的防治工作计划,有效预防塌方事故,为自身的安全及土木工程作业计划顺利实施等提供科学保障,丰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内涵。

2.2 地下水、突涌水及防治重点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地下水及突涌水的发生,使得这类工程面临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有所增多,影响着施工的安全性。具体表现为:(1)当地下工程施工区域漏水较为严重,相应的处理工作未能及时开展时,会加大透水事故发生的概率,威胁着工程结构安全性能,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2)地下工程建设中发生突涌水害时,会使工程施工质量、人员人身安全性等受到较大威胁,影响着工程结构稳定性及应用安全性等,制约着地下工程科学建设水平的提升。

在加强地下工程建设、防治地下水及突涌水这些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方面的防治重点有所了解:(1)积极开展地下工程周围情况的调查分析工作,全面了解水文、地质结构等,获取丰富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整合利用,并对可能发生涌水的区域进行深入分析,设置好性能可靠的排水、封堵设施并加以使用,从而为地下工程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实现对地下水灾害的有效防治;在地下工程的科学调研及全面把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且精准化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说,信息技术手段的高效化运用,能够为信息资源的获取提供便利化的条件,同时也能够保障信息获取的快捷高效以及全面系统性。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深入高效地采用信息化手段,行之有效地利用好丰富多元化信息数据,确保地下勘测的整体精确性。(2)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求,强化岩洞封堵处理意识,给予地下工程所在区域排水系统的构建及科学应用更多思考,不断增强地表水与地下水泄露方面的防治效果,丰富地下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方法,逐渐实现其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防治以及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建构全面化、精细化的防治方案。可以说,防治方案的精准性以及全面性,直接关系着防治效果。相反,若在防治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全面的防治方案,缺乏系统的防治举措,自然会影响和制约着整体的防治实效。因此,要结合具体且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把握好科学的思路以及方向,系统全面地优化防治处置的整体成效,在防治方案中积极体现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方法思路,不断推动防治工作的创新以及变革,切实有效地夯实防治力度。当然,在防治实践中,要注重采用科学的视角,积极融入全新的内容,着力改进以及优化防治措施,积极优化防治水平与质量,确保整体防治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2.3 岩爆及防治重点

岩爆常发生于脆围岩中,当围岩承受很强的地应力时,其弹性变形会超过一定的限度,突然释放大量能量,致使岩石被碎化、弹出,也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与震动。同时,以强度为划分依据,也可将岩爆分为轻微岩爆、中等强度岩爆及强烈岩爆,会使地下工程施工中出现围岩破裂、结构失稳等现象,难以满足地下工程安全、高效施工的要求。

在高应力及脆性岩的作用下,会加大地下工程施工中岩爆发生的概率,使得与之相关的作业计划难以顺利实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阻碍着施工企业与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影响着地下建筑的建设效果及应用质量,需要在切实有效的防治工作支持下予以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岩爆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对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岩爆灾害进行防治时,需要做到:(1)施工人员应掌握好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虑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使用,在三维空间中对地下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并根据岩土体的自身特性及深浅程度等,为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信息,逐渐提高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性,丰富岩爆防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2)地下工程建设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时,也需要作业人员细心观察周边情况,设置好性能可靠的监测设备,对施工中是否发出劈开的声音、钻孔岩芯是否出现饼化现象等进行综合考虑,落实好符合实际要求的防治工作,促使地下工程安全施工中能够得到更多保障,细化地质灾害科学防治工作内容,避免工程施工质量、经济效益等受到不利影响。

2.4 地下工程引发不良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地下水、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着地下工程安全。

地下工程引发不良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1)加强前期地质勘察工作。(2)进行专项地下工程施工设计,特别是对基坑开挖、隧道开挖等需进行专项设计论证。(3)选择性能可靠的监测设备,注重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监测,规范施工行为,设置好支护结构,有效应对地面塌陷、地裂缝问题。(4)关注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控地下水平抽排过程,实施好切实有效的监测预测工作计划,加大施工过程管控力度,完成好植被栽种工作,避免影响土地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地下工程安全施工水平。

3 影响地下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相关因素

3.1 人员因素的影响

在地下工程施工作业开展中,由于部分人员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防治要求考虑少,使得具体的防治工作开展缺乏专业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加上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的影响,使得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显著,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了更多困难,与之相关的结构体系稳定性、人员及设备安全性等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2 制度因素的影响

实践中因现有的防治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开展要求不相符,使得其防治效果受到了不利影响,引发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问题,阻碍着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缺乏适用性时,会使具体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中缺乏制度保障,降低了地下工程施工效率,加大了支护施工难度,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3 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于地下工程的研究,也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对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技术因素的影响。由于地下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分析中的勘察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选用不当,应用中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导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降低了这项工作水平,且地下工程施工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2)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影响下,地下工程作业计划推进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影响着岩爆、地下室等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限制了相应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对地下工程建设质量、潜在应用价值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4 提升地下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策略

4.1 加强高素质施工队伍建设

为了完成好地下工程施工作业,增强地质灾害专业化防治效果,需要对高素质队伍建设加以思考。在此期间,应做到:(1)重视专业性强、内涵丰富的培训活动开展,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内容整合应用于其中,并在激励与责任机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专业能力出色、责任意识良好的施工人员的科学培养,为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专业支持,逐渐提升防治工作完成中的专业化水平。(2)当高素质施工队伍建设目标逐渐实现后,能够使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更具专业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这项工作问题的发生率,从而实现对地质灾害的专业化防治,全面提升地下工程科学建设水平。

4.2 完善防治工作机制

为了满足地下工程常见地质灾害科学防治要求,增强相应工作计划执行效果,则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入手。在此期间,应注重精细化与创新理念的合理运用,并在专业理论知识的配合作用下,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增强其适用性,从而为相应的防治工作提升打下基础,更好地推动地下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特别是在防治实践中,要努力形成完善且系统的工作机制,要以精细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各项防治工作的高效深入以及全面实施,卓有成效地提升以及优化防治实效,切实提升地下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与安全,全方位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全面保障安全实效。

4.3 其他方面的策略

为了达到地下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也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策略使用:(1)注重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将丰富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优化与之相关的防治工作方式,并在精细化工作方式的配合作用下,为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持。(2)加强地下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分析,设置好性能可靠的监测设备,为常见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专业支持,不断提升相应的工作水平,保持地下工程良好的建设与发展状况,给予防治工作落实效果增强更多的科学保障,实现对参考利用价值大的监测成果的高效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防治重点的分析及考虑,有利于提高地下工程不良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及质量,满足后续作业计划安全实施要求,为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在提升地下工程建设水平、按期完成作业计划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常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科学防治的重视程度,全面了解相应的防治重点,促使防治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避免地下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等受到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岩爆塌方工程施工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浅谈巴玉隧道岩爆施工措施
高原高应力隧道岩爆段施工与防护技术研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茅台高速公路坛厂隧道岩爆区段间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