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航天 科技研发的承载基地 产业链条的重要节点 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01-02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天津市东丽区是天津航空航天产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的重要承载基地。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成立,涵盖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产业链条的各重要节点,将成为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联盟对人才和项目的“虹吸效应”加速显现,吸引多批高端产业项目和人才团队落地天津,已集聚133 家领军企业、15 家高校院所、10 位院士特聘专家、2900 余名航空航天领域科研人员,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稳步落地实施,联盟正在成为推动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化集聚发展的强大引擎。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自成立以来,东丽区依托天津机场和中国民航大学的特有优势,积极引进民航科技、航空金融、航空配套服务总部等产业,服务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做好上下游企业产业链衔接。
东丽区和中国民航大学作为联盟主发起单位,聚焦“创新创业”核心,发挥“双主体”作用,将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联盟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的重点项目,瞄准聚创新、强转化、孵优企、兴产业,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目标定位,在政策、载体、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全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目前,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已被列入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园区,东丽区政府与中国民航大学签订科技园十年共建协议,由东丽临空经济区为科技园提供场地、办公用房、运行经费等全方位扶持。7月6日,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顺利开园,已落户新入园企业8家,累计在孵企业37 家,待审批入园企业23 家,涉及智慧机场、航空训练、机务虚拟仿真等科研技术,形成了“科技创新重转化”的良好势头。
着力引进高端产业项目
联盟成立以来,东丽区借助联盟搭建的平台和组织优势,以及中国民航大学的“金字招牌”和特聘院士专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航空航天领域优质资源,引进航空航天技术研发、航空制造、航空配套服务总部、航空智能物流、航空园区运营等高端产业项目,2021年以来,共引入航空航天优质项目14 个,联盟集聚人才和产业的优势凸显。聚焦建设航空强国,中国民航大学与北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围绕“双碳”目标,东丽区政府与中国航发、新奥集团、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双碳”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全产业链谋划“零排放”、“负排放”的新型能源与动力,助力天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爱思达航天科技总部基地落户华明高新区,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轻质化结构、材料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项目投资3.2 亿元,预计年产值10 亿元、税收3200 万元。东丽临空经济区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北航系统中关村E 谷航空产业智创中心项目,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预计年产值2.22 亿元、年税收1360 万元,助力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业开源开放新生态
联盟成立后,东丽区优化中国民航大学周边道路、绿化环境,推动中国民航大学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加快实施周边商业广场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建成区域消费中心,提升周边商业服务水平。同时,精准培育支持爱思达、成立航空、中航装甲上市,帮助联盟企业成功融资800 万元。成功培育爱思达、航天精工、成立航空、中航装甲等企业高价值专利组合8 个,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问题。坚持联盟接诉即办“111”工作机制,积极回应解决企业难题,做到1 小时回应、1日内对接、1 周内解决,已成功为联盟成员解决问题50 余件。
未来,东丽区将继续发挥联盟平台作用,围绕航空航天人才引育、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产业协作,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开源开放新生态,构建航空航天产业优势集群和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