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1-02万慧莹
万慧莹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内容的精简与流程的高效率逐渐成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因而无论是娱乐还是教育,都出现了短小精悍的形式。教育体系中这一形式的体现以微课为代表,而微课以其精简、浓缩、生动、精致的特点逐渐得到推广与普及。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微课的应用已然具有普遍性,也因此成了未来教育活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社会对人才信息素养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呈现出一定的紧迫性,而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1 关于微课
所谓的微课程指代的是一种在线学习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以网络为基础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该在线学习模式最初是由国外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创造的,该创始人将最早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学习者知识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虽然微课程在运行过程中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例如教学评价、设计等。
毫无疑问,微课的诞生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微课在呈现的内容上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且以数据资源为主要呈现形式。微课的教学以在线形式为主,由教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规模重新组织,分成若干段落,并将其制作成微课,从而降低学生单次学习的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单次学习的时间,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专注;除课程内容上的高度精简优化之外,微课本身还具有可操作性强、内容具体、课程体量短小、主题突出、可重复进行等优势,因而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欢迎。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耗时长、时间利用不充分的缺陷,微课显然更能够满足中职生的发展需求;而除了对时间的高效利用之外,微课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因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一定作用。为确保微课的教学形式行之有效,教师还需重视课后对学生问题的综合解答,从而使微课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及教育价值。
2 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与高职及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及知识基础上还存在客观不足,在课堂教学的效率上还有一定缺陷。微课的出现则使得这方面问题有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途径,能够有效打破传统中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的局限性,课程内容上的灵活性也使得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2.1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有关微课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之一。教师在信息教学活动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课前预习。随后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划分小组,使其以小组探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借助网络实现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特性。在微课教育模式之下,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得课堂学习和教学过程更为高质量的进行。
2.2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要角色,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为学生安排了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这种安排的缺陷在于难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关键知识点的了解,借助理论教学与大量实践活动虽然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却没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重点内容的深层次掌握,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未能充分实现其教学效果。在微课被应用到《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之后,完整的课程内容得以被碎片化处理,因而每节微课在教学内容上也就拥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学生角度上来看,每一节微课的时间被恰到好处地控制在十几分钟之内,与学生自身保持专注力的时长相近,因此能够确保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全程保持高度专注,而内容的针对性又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活,在摒弃掉教师讲解的内容之后,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唯一的主体,因而其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从而保证了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2.3 可以大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微课在中职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引入,还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活。在学生自觉进行过第一次微课内容的学习之后,会自发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这就保证了学生能够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高水准的发挥,并产生自行操作的念头。而微课在课程形式上的可操作性与重复性特点,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拥有可靠的对照,在反复对比练习之后,学生即可大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最终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3 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微课程的应用效率,使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的策略方法将微课程应用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
3.1 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要围绕课程内容开展,这是微课应用的原则。在教师将微课应用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时,要确保微课在内容上与课程教学内容保持高度一致,但要注意的是,围绕课程内容制作的微课并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分段与复制,而是选择性地将课程内容与主旨以更加明确、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并通晓如何将课程关键内容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在微课篇幅及内容的控制上不需要采取单一的形式,可根据课程流程进行,但也可根据课程内容上的不同侧重进行,以确保微课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切实围绕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展开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的质量。比如说,教师在教学“PPT幻灯片制作”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针对“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来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并要求学生在制作的幻灯片中加入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要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有关PPT幻灯片制作的知识。
3.2 灵活结合其他教育资源
微课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灵活性,所以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必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互联网及其他相关资源广泛整合教学材料,以使教学材料具有相应的广度,能够进行适度的延伸,并控制教学内容的详略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这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将因此而有所上升且还会随着课程难度的提升逐渐加大。然而教学资源的结合也并不以提升广度为主要目的,需要控制好不同内容的详略程度,坚持围绕课程内容与教学需求为主要原则,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解的知识面众多,但在专一方向上却并没有足够的深度。简而言之,就是说微课的学习不能因为方向的拓展而失去其针对性。
3.3 整合学校师资力量
前面已经说到微课的学习需要在知识的广度上尽可能拓展,但这种拓展需要以知识的方向性为基本原则,这种工作无疑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而单靠单一教师来完成微课内容的收集与编制,很容易影响到该教师负责的教学任务。因此,微课的制定需要学校方面对已有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微课编撰小组,综合考量不同教师的能力水准、信息素养、教学风格及性格特点,为不同的教师委派不同的任务,如知识面比较广的教师就可负责微课教学内容的收集;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则可甄选收集到的各种教学资料,从中筛选出切实有用的内容,并对内容的详略程度进行调整;信息技术素养较高的教师可分别完成微课不同内容的制作,最后由全体负责教师初次审核制作完成的微课,并对微课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调整过后再与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一同审核微课的内容,由学校领导及教研组组长给出方向与内容上的建议,进一步修正微课中存在的不足,使之能够切实作用于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3.4 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
微课的应用需要教师初步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本身微课可以从互联网上检索相关资源,但互联网资源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因此教师需要自行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来确保微课的有效性。在微课制作中,教师需要强化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制作微课的方式,可根据自身能力制作视频微课(录制真人拍摄视频)、动画微课(用动画手段制作,难度较高)、图文微课(将图片、文字进行排版制成微课,难度较低且直观),也可根据互联网上的资料及信息,下载现成的微课资源进行调整,之后将制作好的微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随后可扩大应用范围并不断进行调整,最终使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全面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内容:第一,教师要根据微课程的教学特点,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知识内容做好具体的划分归类工作,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完整内容合理地放入制作的对应微课程视频当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更有规划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内容,还能够很好的针对自身不足的地方进行微课程的重点学习;第二,教师在设计微课程课件时,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有关的视频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4 结语
中职院校的教育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增加社会主义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构建微课程并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各老师一定要倾其心血,大力配合,努力促进微课程的普及化与使用化。对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微课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微课的应用也有其缺陷,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做好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以期微课能有效提升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