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2021-01-02田书铭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田书铭(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预习,《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体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课上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该如何预习呢?下面就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一些方法: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语。课前预习,字词句是基础。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正确认读生字、词语和句子。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对课文的字、词、句、段进行标记。比如,用“○”画本课的生字词;用“”画出有特点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总起句、过渡句等;用“?”标注不懂的地方,等等。“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圈画的同时,提高了思考的质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二,再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预习时可以通过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读文。默读有助于学生边读文边思考,朗读有助于学生纠正字音,体验文中的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统编版教材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有涉猎。既有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也有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的课文《朱德的扁担》,本课是革命题材的故事,所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这类课文在预习时,了解作者、主人公及背景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预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朱德同志的故事、图片资料,初步认识朱德,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此外,对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也可以适当了解,可以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提供帮助。
第三,预习时要深入地思考和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预习时,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可能是不明白词语的意思,可能是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能是无法概括人物品质或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预习时要将这些思考和疑问以符号、笔记或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记录的内容恰好就是本节课听课的重点,课上目的明确地等待老师讲解,点燃思维的火花,弄懂这些问题所在,势必会使听课更有目的性,在提高听课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第四,预习时可以适当地摘抄和积累。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优美的词语、令人感动的语句、独特的表现手法等,鼓励学生随时摘抄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由此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课前预习的作用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会轻松跟上老师的思路。预习时产生的思考和疑问形成了课上听讲的重点,带着思考和问题听课,变被动为主动,求知欲和注意力更强,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更多的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转化,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大幅提升。
3.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知识。教师要注意分层次弹性预习,建立各种激励制度,使学生在预习时不仅对所学内容有所掌握,积累了知识,更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预习变成一种兴趣。
当然,语文课前预习的步骤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因课而异,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尤应注意的是,课前预习是对课文的初步认识,不要面面俱到,不能替代听课,预习是课上学习的前奏,是对课上学习的辅助。同时教师要积极倡导预习形式和评价的多样化,可以通过熟读课文、表演课本剧、收集资料、制作预习卡等方式呈现,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预习时都有收获,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