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2021-01-02刘皓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育人理念

张 敏 刘皓天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引领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当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保持同向同行。新时代,培育一代又一代符合社会规范和国家需要的“政治人”,必须高举“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挥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境遇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新常态,多元文化交相碰撞,社会思潮互有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境遇。

1.1 环体日益全球化

全球化的文化环境下,思想文化领域中东西方文化交融与互异;网络民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浮现,虚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思想的认同。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环境的建设,诱发了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共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取向面临危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是多形态化家庭环境的出现,传统家庭结构调整与改变,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的缺位等现实问题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1.2 介体日益科技化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对于“0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传统媒介的单一传播已无法满足其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尚未塑造完成,意志力与自控力较弱,部分不良分子通过现代技术宣扬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撼动了传统的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地位,更导致当前网络媒介话语权失去部分控制权,为高校加强管理控制网络舆论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1.3 客体日益自主化

据教育部201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群体性问题:理想信念淡薄,受“普世价值”等思想影响,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自由主义思想形态,淡化共产主义信念,引发信仰危机,削弱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出发点偏向追求个体意愿的满足与达成;尤其核心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我主体意识,抗挫折能力差,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日常选择功利化,学习上片面地追求短平快;生活与交友方式提前成人化,有意识地追求各种形式的物质利益;就业取向功利化,单纯以薪资高低衡量就业。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当下困境

回望建党近100年来的历史画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2.1 载体创新乏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不足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以各种媒介形式展现于受众眼前,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而言,融媒体是其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一般以理论灌输为主,部分教育者受工作时间、个人学习能力等因素限制,新兴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有限,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育方式、手段与当代大学生产生些许脱节,导致现实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2 教育要素失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健康进行

主体和客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转化愈演愈烈,引发了教育主客体模糊和冲突问题。部分老师过于发挥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部分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导致思政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方向发生偏离。此外,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各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缺乏协同育人意识,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3 绿色理念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相匹配

习总书记指出:“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行为的绿色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所在。目前尚未有高校将绿色素质教育系统地纳入到人才培育体系中,而是停留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细枝末节之处,制约了绿色文化知识的普及与绿色文明理念的宣传。

2.4 开放能力脱节,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繁荣发展

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乘新时代的快船努力书写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奋进之笔,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等项目在国内受到追捧。外籍教师不自觉地将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发展、教育理念带入课堂,对价值观塑造期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出现价值观多元化、文化认同感欠缺等现象。同时,互联网全球化成为推销西方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塑造着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冲击。

2.5 共享程度不均,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均衡发展

共享理念,将育人资源统筹贯穿于共建共享的育人格局中,与三全育人具有同构性。现实的看,我国各类高校由于所处地域差异、学科侧重点方向、师资配比结构不同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全国各区域、各高校之间资源配比失衡。由于某些资源分享受限,使平台搭建并未真正提高到“大思政”格局的高度,大学生难以获取同等丰富的教育内容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定深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

3 基于发展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新时代将思政工作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相结合、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侧重点的行动指南,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3.1 以创新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首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学生在网民结构中位列第一。”高校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打开方式,搭建基于Web3.0的易班、学习公社等APP,以网促教,以网育人。其次,创新教育方式与理念。采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将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转变为生活化语言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尊重新时代大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做到“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2 以协调理念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教育哲学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关系是现代教育中师生交互关系的本质。”首先,构建平等互动的教育模式。新时代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根本,在于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平等对话模式,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其次,发挥教育主体协同育人合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都是作为思政工作者存在的教育主体,因此协调优化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党政干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有效地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最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系统。协调三种场域的教育,提升三方联动的育人实效性。

3.3 以绿色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绿色理念落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首先,营造绿色教育环境。保证社会基础设施硬件环境优化的同时,提升教育软环境,营造浓郁的家国情怀、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生态模式。其次,创设绿色素质教育实践环境。倡导广泛开展如重要节点的讲座与环保知识竞赛、校园环保大使、生态文明调研等多种以绿色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育人活动,推动绿色素质教育生活化,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环保行为习惯。

3.4 以开放理念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入新形势下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时代大势所趋。首先,顺应时代潮流。树立国际化战略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度。其次,打破学科壁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对话,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化发展靠拢,提升不同知识架构的相关性,在交叉渗透中实现全面发展。最后,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的监管,力求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认清主流、看透问题、明晰趋势。

3.5 以共享理念回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首先,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搭建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交流提升平台,统一规划与管理,减少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建设情况,降低地区之间、高校之间、专业之间的教学壁垒,构建教育一体化的大思政格局。其次,建立合理规范的资源共享机制。设立共享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评价-监督保障”长效机制,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最后,坚持共享为了学生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德、智、体、美、劳五大育人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有机结合,惠及全体学生,形成众人投入、众人竭力、众人希望有获得感的状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4 结语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态势中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全方位研习新发展理念精髓,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从严、从细、从实落脚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