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温觉形容词语义对比研究

2021-01-01贾艺舸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11期

【摘要】本文以“cold”和“冷”为例,以英语语料库COCA和汉语语料库BCC为语料来源,分析“cold”和“冷”的语义类型,对比其中共性和差异。统计表明,“cold”和“冷”语义差别较小,包括基本义和引申义在内,有六种相似语义,但同时也存在四种英有汉无或汉有英无的语义类型。分析其中缘由,本文认为,共性的存在是因在生物学意义上,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的生理反应不存在差异,也是人们对基本知识的相同认知和跨语言交际的结果。而不同文化中不同的认知方式、思维逻辑和风俗习惯,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从而产生特有的语义内涵。

【关键词】温觉形容词;语义对比;语义类型

【作者简介】贾艺舸(2000.09-)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美文学。

一、引言

温觉是人们皮肤受到外界温度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是人类的基本感知能力之一。温觉形容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基本词汇,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温觉形容词在语言演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其语义得到了丰富和延伸,致使其形成如今语义丰富、用法多样的特点。本文对温觉形容词中的“cold”和“冷”进行对比研究。从语言学的视角分别分析英汉双语中“cold”和“冷”的常见语义,并进行对比,探究其中共性与差异。

二、“cold”和“冷”语义类型概览

1.“cold”的语义类型。

本文在COCA语料库中收集温觉形容词“cold”的语料,分析“cold”的语义类型。首先,以“cold [n*]”为检索项,共检索出49,872条结果,统计前200条语料。然后,人工删除重复的单复数表达(例如,“cold night”和“cold nights”,仅保留“cold night”)和检索错误的表达(例如,“cold right”),共收集154个与温觉形容词“cold”组成的搭配。最后,对语料中温觉形容词“cold”的语义进行分类,分为8种不同的语义,具体如表1所示。

2.“冷”的语义类型。

采用与2.1节相同的方法,收集BCC语料库中“冷”作为温觉形容词的语料。首先,以“多领域”为语料类别,共检索出3,864条结果,统计前200条语料。然后,人工删除无关语料,共收集129个与温觉形容词“冷”组成的搭配。“冷”涉及7种不同的语义,如表2所示。

基于表1和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cold”和“冷”都有触觉感知义、情感感知义、认知感知义等语义。但同时,“cold”有嗅觉感知义和其他无法划分在本文涉及的各种感官感知义(包括触觉感知义、味觉感知义、视觉感知义、嗅觉感知义和听觉感知义)、情感感知义和认知感知义中的其他语义,存在英有汉无的语义。同样,“冷”包括其他语义,但“cold”没有这些语义,这是汉有英无的语义。

三、“cold”和“冷”语义类型对比

基于前述数据可以看出,“cold”有触觉感知义、情感感知义、认知感知义等语义类型,而汉语“冷”也存在这几种语义类型,本节结合英汉语料库中温觉形容词“cold”和“冷”的多种语义,进行对比。

1.语义共性分析。

“cold”和“冷”都有触觉感知义、情感感知义、认知感知义、味觉感知义、视觉感知义和听觉感知义这6种语义类型。

(1)触觉感知义。

触觉感知义,表低温刺激皮肤所产生的一种温度感觉,强调物理上的人体感受。如,温度低、人感觉冷。在英语和汉语中,触觉感知义是最高频的语义类型。

You can also use them on your clothes, with cold water, to break down the oil on the clothing.

她把煮好的绿豆汤整锅泡在冷水里。

So now that cold weather is here, I went through my closet and found all sorts of things.

李老师关切地叮嘱我们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

如上例所示,“cold water”/“冷水”,“cold weather”/“天气冷”表示的都是“cold”和“冷”的基本义,即温度低。

(2)情感感知义。

情感感知义主要表示主观态度的冷淡或内心情感的低落,强调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包括态度、脾性、关系、情绪状态、心境等。

Recent research has thrown cold water on this claim.

我们应鼓励支持他完成试验,而不是一味地泼冷水。

上例中的“cold water”和“冷水”表達的是向人泼冷水,使其气馁之意。人体分管感情的神经元与分管冷暖的神经元是连通的,如发生了让人感到气馁的事或听到了让人气馁的言语,此刻分管冷暖的神经元受到刺激表现出冷的感觉,由此表达生理上的冷衍生出了心理上的感受。与之相似的还有“cold sweat”/“冷汗”,尤指因恐惧、疼痛或震惊而出冷汗。

This woman obviously had mental problems and she murdered two babies in cold blood.

见到好友有难,他竟无动于衷,真是太冷血了。

(3)认知感知义。

认知感知义,这个意义超出了心理感受的范畴,表述的“客观理性”“买多卖少”是对世界中的事物现象的抽象概括,强调感知者对感知对象的智力感知。

The larger picture which we must all confront is the cold reality that many prostitutes in cases like this are themselves victims.

经济过冷就是经济减速,经济放趋甚至GDP负增长,会造成失业人口的增加。

如上例所示,“cold reality”是对现实情况的抽象总结和概括,“经济过冷”是对经济现象的理性描述和总结,体现出了感知者对现实和经济的客观认识。

(4)味觉感知义。

味觉感知义表示味觉感受上的冷或冰,多为食物,是由触觉域向味觉域转化的结果,在修辞学意义上是移觉现象。

Meanwhile, I'm stuck here eating cold pizza while the boss is hobnobbing at the bleeding Caesars'pool.

我们坐在简陋的公寓里,喝着酒吃着冷披萨。

上例中的“cold pizza”/“冷披萨”是对食物温度的形容,通过感知者的味觉感知。

(5)视觉感知义。

视觉感知义是触觉域向视觉域转移的结果,强调在视觉上给人以清冷、寒色的感觉,同样体现了移觉现象。

Inside, the register drawer was open and a stainless-steel sink reflected the cold light like a dirty pool of mercury.

只有门口,白罂粟在月光下,闪着凄白的冷光。

上例中的“cold light”和“冷光”用于修饰与视觉有关的词语,这是用温觉词来形容物体对视觉的刺激,多用来形容色彩、月光、光线、天色等。

(6)听觉感知义。

听觉感知义是触觉域向听觉域转移的结果,强调声音给人以冷酷、冷漠的感觉,“cold”和“冷”用于搭配各种声音。如下例中的“cold laughter”和“冷漠”。

The warrior laughed as he moved through the carnage; it was a cold laughter with an edge of madness to it.

我尽量使自己的声音显得冷漠、傲慢。

2.语义差异分析。

(1) “cold”有“冷”无的语义。程度域:在英语中,“cold”可用于表示程度,且多为程度深,如下例中“cold anger”意为极度的、无法控制的愤怒。

I feel her cold anger as she breezes past.

目标域:本文在语料库搜集过程中共检索到两条表目标的语料。例11中的“cold calls”意为电话推销,目标向消费者推销商品。下例中的“cold case”意为悬案,即案件失去线索,没有进展而悬而未决,表示目标不明确。

Many young professionals enter the field to find they actually hate making cold calls or have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rejection.

It's very difficult to prosecute a cold case when it involves an individual who's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嗅觉感知义:嗅觉感知义是触觉域向嗅觉域转移的结果。下例中的“cold scent”表示气味淡,却仍能追踪之意。

He could follow a cold scent over hard ground and even over stones.

(2)“冷”有“cold”无的语义。

药物体质域:汉文化和语言深受中医的影响,而中医讲究均衡、阴阳调和。

四、英汉温觉形容词共性与差异内在理据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old”和“冷”语义差异较小,二者基本义相同,即其触觉感知义都表示温度低、身体感觉冷的意思。二者语义又都由触觉域移觉到味觉域、视觉域和听觉域。此外,二者语义还呈现出由感官感知义向情感感知义和认知感知义引申和发展的特点。因为“冷”是人的皮肤与空气或物体接触后产生的一种感觉,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是极小的,所以没有因人而异,也不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其次,身心相通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之一,即从一个感觉类别的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是人们感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还因人们对一些基本知识的相似认知,或因一些共享的知识和经验,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冷战”和“cold war”,“冷战”一词的出现就是跨语言相互接触的结果。

由表1和表2可知,“cold”用于基本义“触觉感知义”的情况占了64.94%,而“冷”用于基本义的情况为39.53%。这说明,“冷”相较于“cold”而言,较少用于基本义,而多用于引申义。中国古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引下,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关联起来思考。于是,本意表达外在感知义的“冷”就多引申为表达人的客观认识的认知感知义(如表2,占比32.56%)和人内在心理感受的情感感知义(15.50%)。此外,一个国家的语言还与其风俗习惯有着密切关系。“cold turkey”意为直截了当的,彻底戒除毒瘾,而“turkey”会在英语中衍生出如此丰富的意义和用法,也和外国人在感恩节和圣诞节将火鸡作为节日的主菜有关。而“冷”特有的药物体质域,也是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以“cold”和“冷”为例,分析了英汉温觉形容词的共性与差异,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并浅析了其共性与差异存在的原因。但本文选取的部分语料数量有限,其中所体现的英汉温觉形容词语义类型和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义域的划分也还需更加准确和细化。

参考文献:

[1]张维娜.英汉温觉形容词的多义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马春花.汉英“温觉词”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15(17):17-18.

[3]邓奇,杨忠.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认知与语义功能研究——以“Cold”与“冷”为例[J].外语学刊,2014(1):47-53.

[4]文陽.英汉触觉形容词语义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

[5]李丽虹.汉英温觉词语义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