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故事”的太守们

2021-01-01陈鲁民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陶侃杨震太守

陈鲁民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一把手,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颇有点小皇帝的味道。好太守可以振興局面,给百姓带来福音。秦朝的李冰太守,带领民众修了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四川;杭州太守苏东坡,集资修了苏堤,一举根绝了水患,一直被传为美谈。糟糕的太守,也不乏其例,谁碰上谁倒霉。行政无能,治理乏力,不知安抚民众,发展经济,治下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东晋太守陶侃,就是个很有故事的人。首先他的母亲有故事。有宾客突至,无钱招待,陶母就剪去长发换酒资待客,不失礼节。陶侃管理渔场时,给母亲送去一罐咸鱼,陶母毅然退之,教之以清廉为官。后来,陶母成了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的“四大贤母”之一。他的曾孙陶渊明有故事,那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陶侃自己当然也有故事,他治下的荆州,民富境安,盗匪望风而逃,史称“路不拾遗”。他身先士卒,数次平定叛乱,帅兵御侮,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太守这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可以呼风唤雨,因而想巴结他,给他送钱的人也不少,能不能把握住,就看各人的操守了。西汉太守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甚严。一次,夜深人静之时,有故人王密怀揣十金相赠,以谢昔日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他被誉为“四知太守”。

还有东汉太守刘宠,任会稽郡太守时,政绩卓著,操守廉正。离任时,五六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各带了一百文钱想送给他,感谢他的德政和治绩,刘宠拒不肯受。老人们流着泪一定要他收下,盛情难却,刘宠只好收下几位老人各一文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钱投到了江里,人们称赞他是“一钱太守”,并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还建了“一钱亭”和“一钱太守庙”。

太守还有用人权,可重用或废弃手下小官,用人以贤或用人以亲,也颇见襟怀气度。苏轼在陕西凤翔当判官时,年轻气盛,恃才傲物。他不仅屡次顶撞太守陈希亮,甚至公然拒绝出席陈太守组织的公务活动,还写诗讽刺陈太守。可是,陈太守爱惜他是个人才,仍旧很器重他。陈太守筹资建造了一座凌虚台,指定苏东坡写篇文章纪念。苏东坡就借机在这篇《凌虚台记》里大发议论,夹枪带棒,暗嘲建此台没有意义,早晚会烟消云散,给后人留下笑柄。陈太守看后,只是微微一笑,“不易一字,吩咐上石”。此举大大折服了狂傲不羁的苏东坡,方知陈太守的雅量气度远非自己所能比,从此心悦诚服。

反之,这太守若是混账起来,也能搅得天昏地暗,乌烟瘴气。北宋有个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其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准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否则便要被加上“侮辱长官”的罪名重罚。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惯例,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可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不明。想了好久,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百姓们愤愤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欧阳修当滁州太守时,廉洁奉公,政绩不俗,公务之余,还写下著名的《醉翁亭记》,并发明了“文章太守”一词,既是自况,也是对同类的赞许。此后,“文章太守”一词遂风行后世。只有那些政治有建树,文学有成就,名留史册,碑在人口的官员,才能得此嘉誉。杜牧、韩愈、欧阳修、刘敞、苏轼、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乃为“文章太守”中的佼佼者。景仰昔日那些“文章太守”的文章,每读其事便感动不已。

猜你喜欢

陶侃杨震太守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让子弹飞
节俭的陶侃
薛宣割黄绢断案
陶侃运砖头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大将军小细节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