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范蠡“知止”说开去

2021-01-01郑有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功名利禄天道范蠡

郑有义

“知止”,是对目标、归宿和原则的清醒认识。老子云:“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墨子云:“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史记》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止”乃一大学问,一大修养,一大智慧。

知止,对应的实是个“贪”字。而人之贪欲,有止乎?能“知止”乎?难乎?有乎?

近得閑暇,便看闲书,思闲事,动闲心。发现,古往今来风云一时而显赫者,由于贪而被贬被逐被罢不胜枚举,大多无不在顾盼撕裂中终了。善始善终者,竟唯范蠡莫属。

为政,范蠡忠心以事君。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建大言、立大功。从一布衣到上将军,佐勾践立越灭吴终为春秋霸主,却在功高位显之际,毅然隐退。

他持诚以经商。秉天道悟人道,以人道行商道。大道经商,广德济民。十几年中,竟三次富甲天下,却三次散尽其财,百姓尽颂“陶朱公”。

他秉大道以治学。人称老子重要传承人和践行者,著有《致富奇书》《陶朱公术》等宝典,提出诸多治国之策和用兵之法。

他弃政以拥美,要美人不要“江山”。在功成名就业显之际,淡俗极之红尘,远喧嚣之繁华。与第一美人西施相携相伴,飘然四海,泛舟五湖。一壶清酒,醉遍九洲。拥添香之红袖,其悠然怡情之美之智,却有几人可得。

综观范蠡,曾集权势、财富、美人于一身,却于功名利禄诱惑之中波澜不惊,清醒至极。

细细想来,范蠡之奇,奇在“收官”。范蠡之贵,贵在“知止”。范蠡云珍,珍在不贪也。弘一法师曾给好友写了一幅字:“知止”,实则蕴含了无限深意与禅机。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天道如此。而人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则决定了结局。

实际,人之一生,结局远比开局重要。而人之最终结局,便首在“知止”、难在“知止”、溃在不“知止”。小聪明亦可做事,小智慧亦可成事,唯大智慧方可“知止”。智慧之大小高下,定“知止”之高度难易。心从容,善“知止”,事便悠然。

苏东坡被贬黄州,心灰意冷,道:“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却一天,大醉归来,江边长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反思并痛恨自己,为什么忘不掉功名利禄,不甘平静地生活。直到夜游赤壁,他才明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想世间名利得失,不过转瞬即逝,反而是明月清风,更值得欣赏与信赖。从此,苏轼放下得失欲望之心。

然自古以来,无不争事者众,“知止”者稀。何以如此?盖缘于人性的弱点与本质,本质只一个字:贪!贪心,贪婪,贪欲,贪腐。无疑,欲望是人的本能,衣食住行,无不受欲望驱动。人无欲望,则如行尸走肉,社会也会停滞。然若欲望不止,则注定是人生的最大祸根。

倘放纵一个“贪”字,让贪从心而生,让欲望成为枷锁而如影随形,则花花世界,灯红酒绿,诱惑无处不在,名缰利锁无处不在,争名逐利无处不在。人心不足蛇吞象,几乎成为一些人做官经商做事的铁律。为官,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德不配位,才难跨界,高度格局更如云泥之距;为商,则恨不能圈尽天下之财,刮尽人间之利,欲壑难填,永无止境,“知止”便也成为妄谈笑谈了。待深陷欲海,欲罢不能,幡然醒悟,便一定为时已晚。

因之,“知止”,止贪心、停妄念、抵诱惑、守底线,必有所为有所不为。能赢,看的是能力、实力和聪明。而“知止”,在能赢时放手、放下,则看格局、看修行和大智慧了。

猜你喜欢

功名利禄天道范蠡
早春
范蠡卖牛
天道
得心应手
对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禄认识的独创性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漫画
冬·发心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