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城市旧城改造与规划设计分析

2021-01-01黄小燕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旧城景观规划

黄小燕

【摘要】城市的发展是以推进经济进步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旧城改造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区显露出很多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问题,如布局混乱、 道路狭窄、居住密集、绿地不足、文物古迹遭受破坏、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落后等,解决这 些问题,就必须要对旧城区进行更新与设计,重塑城市形象,并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使城 市空间环境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布局规划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4.033

在當前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原有城市规划越来越无法与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再加之一些旧城区建筑年久失修,这也使旧城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重视建筑规划设计,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来推进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旧城改造规划的意义

在过去,城市规模较小,道路交通系统不够发达,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旧城作为城市中心仍然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旧城经过长期的发展,保留了许多的历史问题,并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仍然将旧城作为城市核心,并保留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一些历史建筑,充分展现了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城市形象也更加的丰富。但是旧城中,存在一些破旧的建筑,个别地方还出现了脏乱差等问题,对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改造老城区,并充分融入现代艺术,使得旧城区焕发新的活力,能够增加旧城区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旧城区在城市中的价值,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2、目前城市旧城改造的主要问题

2.1更新改造手段单一,具体实施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各城市对于旧城区更新采取的手段和策略较为单一、粗暴。改造方式的物质化、单一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造的深度和广度。通常的做法是推平重建高楼,但这样做光是场地改造、土建施工上的花费就难以承受。国外的旧城改造往往注重循环利用,认真调查并分析街区的历史与现状,利用已开发的土地,不改变建筑外型而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周密规划详尽保护与改造方案,由公众参与最终确定方案。

2.2破坏了传统历史风貌及城市特色

旧城大多有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人文社会环境和城市历史风貌。彻底拆除重建就把城市原来的文化遗存、传统风貌以及地方风情一扫而光,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同时,多数城市为追求现代化城市景观,没有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形态进行改造和建设,照搬一些经典建筑“拿来主义”,出现了大量与其他城市相似的建筑,“千城一面”,极大地损害了城市自身的特色和传统历史风貌,毁掉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脉络。

2.3改造开发商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

搬迁户希望利益最大化,抬高了旧城改造成本,开发商为获取利润,过度提高容积率,增大销售面积,减少绿地及公建配套,造成土地过度开发,交通依然堵塞,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仍旧不足,房屋通风采光不佳,导致改造后的环境和社会效益都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改造效果大打折扣。

3、实例分析——以海口旧城改造为例

3.1 现状基础研究

区位特征:国兴大道+美舍河交汇点上;位于CBD核心区东部延伸线上;市区通往机场的重要干道一侧;周边省、市级公共设施众多。建筑密度高,环境景观差,缺乏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高,村内交通停车设施缺失,建筑景观风貌杂乱无章。

3.2 机理整合

(1)存在问题

肌理凌乱,现状分成三个区域,相互缺乏有效协调与美舍河缺乏呼应,无法获得其景观及生态效益。

(2)处理手法

从日照、风向出发,保持合理间距,在朝向上有利于主导风的导入开放沿美舍河滨水界面疏理各个地块肌理,使空间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3)预期目标

更符合现代居住的主导性要求,有机的整体空间更有效于高效运行,美舍河效应有利于向内部渗透。

3.3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1)地下空间开发条件

开发需求充分,国兴大道红线宽度60m,断面过宽,工程建设难度大市政主干管线铺设通道,地下开发需采取技术措施避免干扰。

(2)开发模式

模式一:网络化、一体式开发。优点:有利于开发运作的整体性,商业氛围统一、延续性较好。缺点:一次投入资金大。

模式二:相互独立开发。优点:利于独立建设与管理。缺点:地下空间不成系统。

(3)模式建议

采用模式一进行开发,结合过街通道和沿国兴大道布置的酒店、商务办公、商业空间统一规划,地下空间可设置对自然景观要求较低的商业、停车设施。

3.4 规划定位及布局

根据片区承担的城市功能,片区未来的城市定位可以归纳为:以居住、商贸、为主,兼有文化创意、游憩休闲功能的综合型片区;片区规划按照居住区模式进行规划,大幅提升片区的居住功能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占较大比重。各类用地规模中,以居住功能为主,适当提升产业配套的综合服务用地。

3.5用地布局规划(用地规划图见图1)

(1)规划理念

片区周边景观要素丰富,需利用片区内部及外围水体的自然景观优势,结合绿地建设,改变片区原来水体污染、环境质量差的局面,形成内部环境与外部景观融合的滨水社区。

(2)用地结构

以功能定位为统领、规划原则为指导、以规划理念为思路,突出其滨河特征和综合服务功能,利用自身资源和周边地区影响元素。

3.6 道路交通规划

(1)对上层次规划路网调整

将西侧穿越下洋村地块的支路改线,使其北段沿地块西侧边界布置,到中部折向东侧从地块中间穿过,使地块更具完整性,以保证地块能够有效利用。

(2)路网布局

较大地块内部通过环路组织内部交通,实现人车的相对分离;较小地块入户道路通过组团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

(3)静态交通

停车场设置主要采用地下停车为主,(地下空间结合高层地下空间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为辅(沿住宅去里的环路设置)。总停车位住宅按每户0.5个车位,商业办公按小于2000m²的,每100m²配置2.0个车位;超过2000m²的部分,每100m²配置0.8-1.0个车位。

3.7绿地景观规划

(1)规划围绕美舍河形成“网络状+节点”的景观结构。

(2)依托城市道路形成道路绿化网络。

(3)结合步行桥及桥头广场、街角广场、住宅区中心、滨水开敞空间形成广场绿化景观节点。

(4)结合住宅区内部组团绿化形成庭院绿化景观节点。

3.8 竖向规划

基底内现状地块较为平坦,规划主要依据现状的国兴大道和海府而横路确定地块内部各道路控制点标高,并以此确定地块内部排水方向。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3)在满足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同时,尽量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并进行多方案比较。

(4)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5)突出地区地形风貌特色,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3.9建筑设计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图见图2 )

(1)居住建筑

住宅“以人为本”,合理分布居住空间,强化使用功能。通过扩大阳台、增加观景平台、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使得户户有景,提高生活品质。建筑造型考虑建筑的时代性,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与手法,铸就大气雅致的居住环境。

(2)商业步行街

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提供完善的居民基本生活配套设施,营造与景观空间紧密结合的休闲商业场所。通过休闲商业步行街的设置,形成有品质的休闲商业场所,结合整体商业业态搭配构想,考虑购物、餐馆、娱乐等多种业态不同需求。

平面布局考虑业态创新所需要的弹性空间,采用小铺面和大空间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层管理,底层的沿街零售,二楼借助楼梯和电梯可达环形零售街,三楼以上安排餐馆、酒店及休闲娱乐功能,自动扶梯电梯楼梯设置于每个入口和交叉口,实现人们轻松穿越于各楼层之间的便利。满足城市的购物需要外,考虑城市建设的景观要求,强调沿迎宾路立面的整体性、统一性,加强商业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构筑更有活力、更有效的城市空间。

(3)办公建筑

办公楼主要用途为电力局办公,设计从功能考虑满足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设备现代化的要求。立面造型简洁、大气,材料选用金属和玻璃,材料及细部处理很好的体现时代风貌,体现向上的气势。

结语:

在我国城市与工业用地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城市中的可利用地块越來越紧张。在产业、经济等发展需要建设用地时,便需通过旧城改造来得以实现。综上所述,改造旧城时,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公共服务以及公共政策的作用,因地制宜,使合理的城市规划在旧城改造项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旧城改造变得越来越需求,这也是城市发展必须趋势,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加的科学、合理的改造,以此提升我国城市形象,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相关工作者研究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博,刘芳舟,房蕾.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33):80.

[2]黄祺.关于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90-91.

[3]王俊.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的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J].城市住宅,2020,27(12):126-127.

[4]陈默.对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要点论述[J].居业,2019,(07):32,34.

[5]罗广荣.浅析旧城改造居住区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J].知识经济,2019,(04):115.

猜你喜欢

旧城景观规划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秋日忆绍兴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北京旧城交通规划建设构想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