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对规范化孕产期保健的效果

2021-01-01任志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任志梅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规范化孕产期保健中为孕产妇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确定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未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以此区间范围行孕产妇28例为对照组。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以此区间范围孕产妇68例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妊娠期及产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两组规范化产检率、产后复查率、母乳喂养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规范化孕产期保健中为孕产妇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产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管理档案;孕产期保健;孕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96-02

孕产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期间各类不良因素均可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状态,并可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引发不良妊娠结局,为此需强化孕产期健康管理[1]。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孕产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部分产妇受健康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未能及时参与规范化孕产期健康检查,导致孕产期健康管理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部分医疗机构尝试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采取专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孕产期管理,为孕妇提供个性化保健、分娩、产检方案,并强化妊娠相关并发症筛查,以改善母婴健康水平[2]。本次研究总结分析我院孕产妇相关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确定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未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以此区间范围孕产妇28例为对照组。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以此区间范围行产检及分娩孕产妇68例为研究组。汇总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年龄跨度区间值22~38岁,平均(30.29±1.57)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30例。对照组年龄跨度区间值24~37岁,平均(30.35±1.52)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纳入标准:于我院建立孕产妇档案,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院即刻分娩,未在我院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

1.2方法对照组孕产妇未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孕期内医护人员对其实施基础健康教育,告知其需要在孕期及妊娠后定期进行产检,简单介绍孕期保健相关知识,解答孕产妇提出的相关问题。

研究组孕产妇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医护人员依据档案内容对其实施系统性孕期保健管理。(1)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创建:医护人员依据孕产妇生理及心理特点,结合规范化孕产期保健的基本要求为产检及分娩孕产妇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档案内容需包括孕产妇基本信息、孕产期保健管理基本流程、产后体重及营养管理、产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预防、产后乳房保健与母乳喂养指导、产后生殖系统恢复、产后盆底康复、产后心理疏导、产后分娩情况及出院登记信息。详细了解孕妇产检频率,如未能定期接受产检需告知其产检的重要作用,督促其及时产检。(2)档案管理:院内安排专职护理人员负责孕妇健康管理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并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系统培训,以提高其沟通表达能力及护理技能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定期与产妇开展电话沟通交流了解其孕期营养状态及身体状态,告知孕产妇在孕期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依据健康管理档案中的相关内容详细了解孕产妇身体是否存在异常状态,并给予健康指导。询问产妇是否定期接受产检及产检的结果,针对孕产妇反馈产检存在的异常指标需及时与医师沟通,分析其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告知其处理方案。依据产妇个体保健需求及家族史、病史等,结合健康管理档案内容为其制定孕期综合保健方案,并将方案具体内容准确告知孕产妇,确保方案内容有效落实。(3)基础资料管理与电话回访:专职护理人员定期整理孕妇健康管理档案资料,如产妇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产检与分娩时间发生变化需及时更改档案信息。定期对孕产妇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了解孕产妇孕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再次督促孕妇进行产检。详细了解产后伤口愈合状态、母乳喂养、恶露、新生儿发育状态等,并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3)产后随访:护理人员告知孕产妇与产后于产后42d携带健康管理档案复印版本至院内复诊,医师对其进行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检查,依据健康管理档案内容评估其产后生殖系统恢复情况,如产妇合并并发症,需增加追踪随访频率。

1.3评价标准统计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及产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产妇规范化产检率、产后复查率、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2对比两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3统计两组产妇规范化产检率、产后复查率、母乳喂养率统计两组产妇规范化产检率、产后复查率、母乳喂养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3讨论

当前,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显著提升,社会对于孕产期保健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妊娠期女性生理及心理均可产生不同程度变化,多合并身心不适感,如未能得到有效的健康管理,可影响妊娠结局,为此各级医疗机构需结合孕产妇个体特征,采取有效的孕产期保健干预措施[3]。

总结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孕产妇妊娠期及产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可认为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能够显著降低围产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女性妊娠期及产后并发症种类多样,临床症状复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后抑郁等均可对女性身心健康水平及产后恢复情况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诱发慢性疾病[4]。通过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可提高孕产婦对定期产检的重视程度,确保早期发现各类并发症,便于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开展孕妇健康管理档案相关管理期间,护理人员强化产后随访环节,可及时了解母乳喂养及产后恢复状态,告知其恢复期注意事项,医师依据健康档案内容对产妇产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可及时发现各类产后并发症,通过早期治疗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母婴健康水平。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孕产妇规范化产检率、产后复查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可认为孕妇健康档案能够促进规范化产检及产后复出,并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孕产妇无法长期留院,流动性过大,常规管理措施存在健康宣教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孕产妇对于规范化产检及产后复出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孕妇健康管理档案采用个体化管理模式,医护人员依据健康管理档案内容为孕产妇制定孕期健康保健计划,告知其产检的重要性,使产妇掌握孕期保健相关实施,孕产妇对于产检及母乳喂养的认识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为产妇电话预约各项检查,可提高产检及产后复查的便捷性,有助于提升其遵医行为比例。

由此可知,规范化孕产期保健中为孕产妇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产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流程设计等方面仍不够完善,健康管理档案的具体应用需持续分析。

参考文献

[1]文杰.孕妇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建立母子健康档案手册的影响因素[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6):96-97.

[2]张晶晶.一体化健康管理在提高孕妇孕期依从性及体质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7):106-107.

[3]燕美琴,王娇,刘亦娜,等.助产士主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7):1272-1274.

[4]马翠,解红文.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对孕妇体重管理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4):505-508.

[5]丁绿芬.健康教育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8):1377-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