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置胃管方法在口服中毒躁动患者中洗胃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1-01申妙芳刘映李敏
申妙芳 刘映 李敏
[摘要]目的:比较经口置胃管和经鼻置胃管法在急诊抢救口服中毒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20年6月急诊科抢救口服中毒躁动的86例洗胃治疗患者,根据置入胃管方式分为:观察组(经口置胃管)43例和对照组(经鼻置胃管)4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置胃管时所需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胃管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167±122秒VS229±149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3.72%VS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抢救口服中毒躁动患者洗胃治疗时,选择经口置胃管,可缩短置管的时间,提高置胃管成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经鼻置胃管。
[关键词]口服中毒躁动患者;经口置胃管;洗胃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61-02
洗胃是用来抢救吞服毒物中毒病人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大量溶液对胃进行灌洗,达到清除毒素、减少吸收的目的。胃管安置技术[1]是抢救口服中毒患者的重要手段,只有成功安置好胃管,才能迅速帮助患者清除有毒物质。工作中我们常经验性地选择经鼻置胃管法洗胃,但由于急诊中口服毒物的患者特点多数为有自杀倾向、行为意识不清,配合度极差,安置胃管较为困难,曾遇到过许多安置失败和安置时间长的病例。因此,在急诊洗胃时,经鼻插胃管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对东莞市中医院自2016年7月~2020年6月口服中毒躁动的86例患者采取经口置胃管和经鼻置胃管进行回顾性对列研究,现将方法与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7月~2020年6月急诊科抢救口服中毒躁动的86例洗胃治疗患者,根据置入胃管方式分为:观察组,经口置胃管43例;对照组,经鼻置胃管43例。入选标准:有自杀倾向、行为意识不清、催吐洗胃法无效者。排除标准: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类毒物中毒,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的患者。观察组:男10例,女33例,年龄11~75岁,平均(40.6±9.2)岁;对照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5~76岁(40.5±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前做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大小、质地适当的胃管,按常规准备物品,取出活动性义齿,摆好体位(需至少3人协助,按压四肢、身体与头部)取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压舌板按压舌根使其呕出胃内容物,清除口腔食物残渣,做好防误吸及抢救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洗胃的必要性,嘱患者配合治疗减轻不适感,指导配合要点。
1.2.1观察组给予经口置胃管操作方法如下使用医用胃镜咬口器置于患者上下齿之间(开口困难时可使用开口器辅助),护士一手固定咬口器,另一手将胃管从口插入,将患者头部抬高,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嘱患者作吞咽动作,迅速将胃管置入所需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
1.2.2对照组给予经鼻置胃管操作方法如下护士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将胃管从一侧鼻腔插入,当胃管插至14~16cm时,将患者头部抬高,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嘱患者作吞咽动作,迅速将胃管置入所需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置胃管时间和一次性成功率。置胃管时间为由口腔或鼻腔开始插入胃管到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为置管过程顺利,无因口腔内盘曲、反折,吐出等原因反复进退胃管的情况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记数资料采用x±s描述,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学描述,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见下表,由下表可见试验组置胃管的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在急诊抢救口服中毒患者时快速建立洗胃通道,为抢救赢得时间只设计第一次安置胃管方式的差异,因为急诊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如果第一次不成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继续同一方法或另一种方法安置胃管,直至成功为止。
3.2影响置胃管成功的原因分析(1)急诊抢救口服毒物患者特点:多数患者为有自杀倾向、行为意识不清,这些患者往往配合度极差,置胃管较为困难,曾遇到过许多安置失败和安置时间费时的病例。(2)心理因素:由于恐惧和抵触,患者出现躁动,大喊大叫,甩头、四肢乱动,拼命挣扎,极不配合。(3)技术差异:操作者为在急诊工作五年以上护师,有较丰富的急救经验,胃管安置技术娴熟,不存在明显差异。(4)解剖特点:不同点:经口置胃管的解剖由口腔、咽、食管进入胃,路径较短,管腔大,阻力小,对胃管的质地要求较小;经鼻置胃管的解剖由一侧鼻腔、鼻前庭、固有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食管进入胃,路径较长,管腔小,阻力大,对胃管的质地要求較软以免引起鼻腔出血,常有胃管盘曲在口中,导致插管失败;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相同点:咽部有喉上神经分布,对刺激较敏感。插胃管时,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因此,成功的关键是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快速插管法正是由于缩短喉上神经的刺激的时间,减轻插胃管时恶心呕吐症状而获成功。
3.3两种方法安置胃管的利弊比较(1)胃管的选择:经口置胃管由于解剖优势,成功率高[2],选择胃管内径大,侧孔多,冲洗通畅,流出快,为抢救赢得时间。经鼻置胃管所选择的胃管相对要小,质地要软些,在插管过程中,若为饭后服毒者,胃管反复被食物残渣堵塞,加压冲洗,灌洗液也不能顺利抽出,以上因素导致的反复重新插管,毒物不能尽快和彻底清除,势必延误抢救时机,因此,在对此类患者抢救过程中经口安置胃管优于经鼻安置胃管[3]。(2)判断胃管位置: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至关重要,经口置胃管的优势在于能快速判断胃管位置,置管不成功可能是患者恶心呕吐出,在口腔和食管内反折的机会很小。而经鼻安置胃管时,胃管位置错误临床并少见,易发生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的患者。患者痰液较多时胃管盘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又似痰液的液体[4]。陈泽红、陈丽芳分别报道没有认真验证胃管误入气管致呼吸困难、死亡的教训[5]。(3)置管失败情况:经口安置胃管为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而经鼻安置胃管除恶心、呕吐外,还可能胃管盘曲咽部或误入气管,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6]。(4)固定情况:经口安置胃管容易脱出,较经鼻安置胃管难于固定。
4总结
虽然经口置胃管较经鼻置胃管难于固定,但经口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选择胃管内径大,侧孔多,冲洗通畅,流出快,因此在急诊抢救口服中毒躁动患者需要洗胃时建议首选经口置胃管,为抢救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王蕾,邱云.危重患者不同胃管及安置方法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10):90-91.
[2]郑旭慧,经鼻与经口插胃管方洗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4(17):151-152.
[3]陈彩宁.置胃管反复洗胃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20):75-75.
[4]张利华,翁玉露.幼儿期儿童口服中毒洗胃胃管置入方式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31-32.
[5]陈泽红.小儿胃管误插气管致呼吸困难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6,16(4)37-37.
[6]曹芳芳,曹清莲,刘洁云.经口和经鼻置管对急性药物中毒的洗胃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8):27-27.
作者简介:申妙芳(1987.07-),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恢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