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2021-01-01李燕
李燕
[摘要]目的:观察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进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8月~2020年7月间时间范围内选择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白内障摘除法,治疗组予以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法,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眼压、视力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给予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其中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进行对照组、治疗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的比较,差异上不显著,P>0.05;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两项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和眼压水平,整体疗效确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作为理想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40-02
葡萄膜炎是临床眼科常见且多发的眼部疾病之一,其具有较多的种类,主要在青壮年群体中发病。该病病因比较复杂,不及时治疗或选择的治疗方式不适宜很容易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1]。由于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所以预防工作难度较大,早期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传统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滤过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等尽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的问题较严重,所以临床推广受限。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的治疗方式基本上不会破坏血-房水屏障,术后炎症反应程度较轻,降眼压效果显著。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实验样本,现整理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8年8月~2020年7月间时间范围内选择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13例,女性患者数量12例;年龄介于25~68岁间,平均年龄则为(46.8±3.5)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则为(4.8±1.3)年;其中14例右眼,11例左眼;15例前葡萄膜炎,3例后葡萄膜炎,7例全葡萄膜炎;治疗组:男性患者数量15例,女性患者数量10例;年龄介于26~69岁间,平均年龄则为(47.3±3.6)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则为(4.7±1.2)年;其中16例右眼,9例左眼;14例前葡萄膜炎,2例后葡萄膜炎,9例全葡萄膜炎。两组给予一般资料的对比,数据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公平比较性。
1.2方法开展传统白内障摘除法的为对照组患者,具体操作按照临床基本流程进行即可。治疗组予以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法,(1)术前准备工作:检查患者的视力水平,对人工晶体的屈光度进行精确计算,冲洗泪道。眼压过高者,静脉滴注250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1d给药3次,进行3d的时间;控制眼压在标准内;口服消炎痛,1d给药3次,25mg/次,治疗时间为2d。术前30~60min予以复方托吡酰胺药水滴眼。(2)手术具体操作:给予爱尔卡因表面麻醉,通过开睑器将眼睑撑开,于11点处作透明角膜手术切口,于3点处作辅助切口,将适量粘弹剂注入到前房中,分离粘连的虹膜。若患者存在瞳孔膜闭的情况,需要先剪除瞳孔区的纤维膜,再予以分离;粘连严重同时伴随小瞳孔者,通过虹膜拉钩或瞳孔撑开器开大瞳孔,虹膜部分后粘连的情况于虹膜后直接注入粘弹剂,再通过钝针头分离粘连。待充分分离好虹膜后粘连以后,进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操作,以患者实际情况撕开前囊约5mm。通过平衡盐溶液灌注的方式充分进行水分层和水分离,利用高负压低能量劈裂核并进行乳化吸出,借助自动灌注的抽吸系统清除掉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将适量粘弹剂注入到囊袋中和前房内,使用推注器在囊袋中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仔细调整人工晶体位置,完成调整后,吸出已经注入进去的粘弹剂,再将适量平衡盐溶液注入。手术切口进行水肿封闭,无需缝合操作。(3)术后处理:静脉滴注20mg地塞米松,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将药量适当减少,间隔2d减少药量5mg;按照1次25mg,1d给药3次的标准服用消炎痛;按照6次/d的标准予以典必殊滴眼,以患者恢复情况为依据进行大概3周;若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色膜塑反应,则按照3mg/次,1次/d的标准予以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术后针对眼压高者,需要进行马来酸噻吗洛儿滴眼液滴眼,眼压过高者则进行辅助口放液的方式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合理应用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治疗前、治疗后需要检查视力水平、眼压水平的变化,记录术后前房炎症、内皮水肿、虹膜咬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眼压、视力水平恢复至正常标准,未有并发症出现,其为显效;眼压、视力水平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其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2-3]。
1.4统计学评析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处理得到的全部数据,计量资料在进行表示时用的为(x±s),对比时用的为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时用的为(%)表示,对比时用的为χ2检验,P<0.05若出现,即说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行比较,P<0.05,见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平均视力水平、眼压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将对照组平均视力水平、平均眼压水平与治疗组进行比较,未在数据上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的比较,治疗组平均视力水平、平均眼压水平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自为8.0%、36.0%,组间作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所示。
3讨论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在临床眼科中属于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发生、发展同虹膜后粘连、瞳孔阻滞、房水成分异常等各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本病会极大的降低患者的视力水平,影响其生活质量。摘除白内障可将瞳孔阻滞消除,但传统白内障摘除术等治疗方式不仅会造成比较大的创伤,而且会破坏血房水屏,再加上手术时间长,所以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且传统术式会导致眼内炎症,加重虹膜的后粘连,对整体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4]。
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的优点主要为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手术时间段、不会破坏血-房水屏障等。该术式不会对虹膜产生较大的刺激,切口较小,基本上不会对角膜散光产生影响,术后仅有轻微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其可让瞳孔边缘的完整性得到保证,避免术后光的情况出现,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维持眼压稳定,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和眼压水平,整体疗效确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作为理想治療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光辉.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青光眼术后继发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9):102-103.
[2]刘培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887-888.
[3]蒋官森.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5):23-23.
[4]孙京晶.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疗效与手术方式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06):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