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医护理穴位贴敷应用于小儿呕吐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01江秀田何美容陈宏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

江秀田 何美容 陈宏睿

[摘要]目的:对小儿呕吐患儿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的整体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76例2019年3月至2020年08月期间科室收治的小儿呕吐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有患儿3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组)和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实验组小儿呕吐的经历时间、发生频次以及严重程度均相比常规组有所改善,且常规组总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呕吐患儿的临床相关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整体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小儿呕吐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10-02

据相关医学研究数据表示,小儿呕吐的主要发生原因与患儿的消化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紊乱,以及相关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且主要发病于婴幼儿,面色苍白、恶心、上腹部不适均属于小儿呕吐前的先兆症状,临床中通常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1];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呕吐患儿尽早康复,早日出院,本次将采用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联合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呕吐的时间,发生频次及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易于被家属接受。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本次探讨中纳入的76例小儿呕吐患儿均来自于儿科2019年3月至2020年08月期间所收治,将所有探讨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8例;常规组患儿年龄1~6(2.2±0.2)岁;其中包括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6例;实验组患儿年龄1~6(2.1±0.3)岁;其中包括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8例;纳入标准:1经本院相关辅助检查后符合“小儿呕吐”疾病的诊断标准,且伴有恶心,纳谷减少,胸脘痞胀,或胸胁疼痛的患儿;2病史资料齐全,未合并相关严重性疾病的患儿;3呕吐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患儿;4家属依从性较高;两组患儿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相关基数资料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儿之间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对比性。

1.2方法(1)常规护理。常规组在入院接受相关指标的检查后,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帮助患儿采取侧卧位或者坐位后实施温开水漱口,并饮用少量的口服补液盐和果汁,如果患儿表现处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现象,则需要立即按照医嘱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呕吐较为严重的患儿,给予暂禁食;周节胃肠功能;之后叮嘱家长给予患儿少量多次流质饮食,再过度至半流质饮食,注意营养的供给,抑制病菌繁殖,使患儿能够尽快进行恢复,治疗时间为5天。(2)中医护理,中药膏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实验组在入院接受相关指标的检查后,除常规治疗外,再根据患儿的症型,护理人员再根据医嘱给予中药膏进行穴位贴敷:湿热阻滞型,予丁香粉、肉桂粉、煨葛根粉加老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加少量蜂蜜以增加粘性,再把调好的药膏放入微波炉或者烤灯下加热至45°C左右,指导家属帮助患儿取仰卧位,贴敷穴位用生理盐水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膏药,贴于神阙(脐窝正中)、双天枢(脐旁开2寸),中脘穴(脐中上4寸)上,贴药时间为2~4小时;食滞肠胃型及饮食积滞型,予防风粉、白术粉,加老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加少量蜂蜜以增加粘性,再用相同方法贴于神阙、双天枢,中脘穴上。其中贴敷前需要询问家长患儿是否存在相关过敏史,如果存在;可采用菌纱布进行代替,用胶带进行固定,每2~4小时更换一次,每日共需要更换一贴。患儿在做贴敷期间,注意腹部保暖,贴敷前对药膏进行加热;贴敷时采用45°C左右的热水袋进行15分钟的热敷或者用TDP照射15~20分钟,可以帮助中药提高渗透作用和疗效,或者经家长同意后将双手掌对搓自感掌心发热时,放在贴敷处,如此反复多次进行,直至感到敷贴温热;在患儿接受中药膏穴位贴敷治疗的同时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呕吐疾病的相关知识、中药治疗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宣教,同时,在中药贴敷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在家长的辅助下使患儿呈平卧位并将肚脐暴露,对脐部皮肤进行清洗消毒,密切关注患儿的贴敷局部是否出现轻度发红、发痒现象,如果较为明显需要立即停止贴敷,告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并嘱咐家长不要着急;治疗期间需要严禁使用生冷、油腻之品,治疗时间为5天[2]。

1.3观察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参照“小儿呕吐”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如果患儿进行第一次贴敷后,当夜就立竿见影,呕吐减轻,则表示显效;如果患儿进行穴位贴敷4~5天后,顽固性呕吐消失,经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则表示有效;如果患儿治疗后相关症状并未缓解且均不满足以上两种标准,则表示无效。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呕吐经历时间、发生频次以及严重程度(计分量表,0~10分制),分值较低的一组患儿表示接受的干预方案效果显著。

1.4统计学分析本探讨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根据不同资料类型以及检验目的分别进行t检验法、卡方检验法和秩和检验法等,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总有效率实施两种不同方案干预后的实验组疗效高于常规组,且实验中總有效率占比94.74%;常规组中总有效率占比78.95%(P<0.05)。详见表1。

2.2临床效果实施两种不同方案干预后的实验组临床效果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且呕吐经历时间、发生频次以及严重程度评分均较低(P<0.05)。详见表2。

3讨论

呕吐是小儿患儿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主要是由于患儿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和收缩,迫使食道和胃内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的现象;但如果临床中不给予患儿采取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将会影响患儿营养物质的摄入,严重者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还会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状,危及到患儿的健康成长[3]。

中医认为,呕吐主要是由于患儿痰湿阻滞,胃失和降所致,而防风、白术、煨葛根、丁香、肉桂,老姜几味中药成分,具有泻热除湿,散风去寒;降逆止呕的功效;穴位贴敷中所选取的中脘穴归任脉,有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症,神阙穴属于人体的五脏六腑之本,属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可以显著调节患儿的脾胃,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4];而辅以相关的中医护理进行有效干预,则可以帮助患儿家长提高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患儿的营养供给,提高患儿的免疫力[5],我科再根据患儿不同的症型,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增强了治疗成效,同时不用打那么多针,输那么多液,也是较易被家长接受的。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小儿呕吐的患儿而言,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加以中药膏穴位贴敷联合干预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呕吐的经历时间,减少发生频次,缓解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易于被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紫伊.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及护理的研究新进展[J].饮食保健,2018,5(19):292-293.

[2]梁瑞芬,梁鳳好.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94-196.

[3]高烨.穴位贴敷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护理中对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99-100.

[4]陈艳芬,吕瑞芳,黄一平.穴位贴敷法防治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6):188-190.

[5]陈希蒙,廖品东.”谨守病机”小儿推拿法治疗呕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220-220.

作者简介:江秀田(1979.04-),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穴位贴敷治疗幼儿腹泻。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特色优势分析
中医护理结合穴位中频脉冲对失眠患者的影响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中医母婴护理在线交互系统》[1]软件的制作
“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论中医护理与新生儿黄疸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