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疫”的9个改变
2020-12-31高阳
高阳
面对疫情,我们有了更多时间自省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近期开展的网络调查采访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总结疫情“督促”我们做出的9个改变。
更加重视身体健康
疫情下大家才意识到,免疫力是一个人最强的竞争力,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网络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疫情对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健康更重视;居家防疫的日子里,43.6%的人认为自己的作息比以前更规律。
改掉不良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不捂口鼻等不良卫生行为,在近两个月间几乎绝迹。调查显示,6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比以前更注意个人卫生。
戴口罩勤洗手。在严控疫情背景下,人们都开始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适度的安全距离。
分餐用公筷。国人喜欢聚餐,虽然传承了饮食亲情文化,但也让“病从口入”。这次疫情中,家庭聚集性病例让人们反思传统饮食习惯的缺点。
提倡分餐,使用公筷,正在成为新的饮食风尚。不仅如此,许多餐桌陋习都要改改了:吃饭时拿着筷子到处翻;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喜欢给别人夹菜;吃完饭后当众剔牙。
影响日常社交礼仪
一次握手能让细菌在人群中呈裂变式传播。疫情发生后,人们发现,虽然握手已成为全世界人际交往中最普遍的社交礼仪,但反观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华“拱手礼”则更显文明、安全。受疫情影响,各国领导人和民众纷纷开始用手肘、脚等方式相互问候,不摸脸、不亲吻、不握手,保持安全距离。
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
过去,野生动物被送上餐桌,很多人却不知这已经违反了自然法则。这场疫情让人们深刻反思口腹之欲下的罪孽。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移风易俗,保护生态,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會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虽然近百年来,人类防疫能力取得长足进步,但面对自然界数以亿万计的微生物,还远远谈不上充分认识和有效
控制,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生活更有忧患意识
这次疫情中,有的人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工作,让人深感生命易逝,人生无常,应珍惜当下。未雨绸缪是这次疫情对所有人的教育。
更加重视家庭关系
快节奏社会里,人们都忙于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疫情,大家宅在家,难得有这样一个和家人长时间共处的机会,也有了更多时间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调查显示,由于这次疫情,47.6%的人认为,自己重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且男性要超过女性。
认识到平凡职业的伟大
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快递员、外卖小哥、送水工、清洁工……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值得人们尊重,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从容。
调查显示,35.4%的人表示,与以往相比,更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社会的意义。正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此刻以各种方式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复工复产,积极工作,支持着全国抗疫的战场,才有了今天国内疫情的好转。
尊重医护的无私奉献
新冠肺炎暴发后,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各地。经此一“疫”,我们认识到,医者是疫情下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无畏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当疫情结束后,医患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能够继续温暖人心。
强化民族凝聚力和大局意识
这次疫情史无前例地采用了封城措施,湖北以外的各地也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了封闭和半封闭管理。人们自觉少外出、不聚集,都是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给国家添乱,为医护工作者减少负担。
学生们自主学习网课;上班族在家打卡坚持工作;企业服务大局、调整生产线;政府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和社会有序……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局意识。透过这些行动,人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韧性和凝聚力。(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