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统德斯坦: 中国就是中心之国
2020-12-31邬金浜
邬金浜
放眼世界,真正称得上“中国通”的国外政治人物并不多,但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要算一个。
2020年12月2日晚,德斯坦不幸于卢瓦-谢尔省的住所去世,享年94岁。12月5日,葬礼在小镇欧通低调举行。灵柩上同时覆盖着法国国旗和欧盟旗帜。三名音乐家现场演奏他生前喜爱的乐曲。
德斯坦不仅为法国和欧洲留下重要政治遗产,也为中法关系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自带贵族气的学霸”
德斯坦这篇人生巨著,开篇即绚丽。
德斯坦出身政治世家。父亲曾任财政部官员,母亲属望族,是波旁王朝路易十五的后裔,曾外祖父和外祖父都担任地方议会议员。
家风熏染,少年的德斯坦就志向远大,据传他13岁时就在家人面前郑重宣布:“40岁时,我要成为法国总统!50岁时,成为欧洲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4年,作为热血青年,德斯坦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那时,他还是年仅18岁的路易大帝中学高中生。他因表现优异被授予二战十字勋章。
1946年7月,德斯坦以全国第6名的成绩考入以培养精英著称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两年后,又考入同样培养精英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在这两所著名学府,他均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因此被誉为“自带贵族气的学霸”。
德斯坦的从政起点也高。毕业后,1952年,他加入法国金融监察局。4年后,出任财政部长办公室副主任。也是在1956年,德斯坦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同年又被任命为法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员。
1959年至1962年戴高乐政府时期,德斯坦担任财政国务秘书;1962年,36岁的德斯坦便成为财政和经济部长;1969年,蓬皮杜当选总统,德斯坦再度出山担任财长。
至此,德斯坦正式成为法国政坛的一颗新星。
“执政的七年改变了法国”
1974年,蓬皮杜因病去世,总统选举提前到1974年。德斯坦在其《政权与人生》中回忆道:“如果不是因为蓬皮杜总统患病去世,我是永远没有机会当上共和国总统的。”
其实,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德斯坦此前一直在为自己积蓄政治力量。作为支持戴高乐的其中一派,他成立了“独立共和派研究与联络中心”,后逐步形成中右翼的独立共和党,并逐渐以自己的政纲赢得了相当多民众的欢迎。这一年,48岁的他以50.8%的得票率击败密特朗,成为拿破仑之后最年轻的法国元首。这一纪录直到40多年后才被39岁的马克龙打破。
说起竞选总统,后来他提到过一则令他颇为感动的、与中国有关的往事:“1974年我当选总统前几个星期,一位訪华的非洲国家元首会见了毛泽东,他们谈到了下届法国总统的人选……毛泽东对来访者说:‘我知道下届法国总统是谁,是德斯坦先生。那位非洲元首很吃惊,我也很惊讶,他竟然知道我,而我当时既年轻,名气又不大。可见毛泽东是非常了解法国政治的,而且还有很正确的判断力。”
德斯坦当时就对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鲜明主张,在政治上提出总统任期缩为五年,实行比例代表制选举法,在经济上推行自由放任主义,稳定税收,优先解决失业。尤其在对外关系上,他已经主张建设团结的欧洲。
言出必行。7年任期里,德斯坦进行了不少自由主义的改革,成年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以让更多年轻人拥有话语权;还为女性自由不余遗力,批准了妇女堕胎合法化,放宽离婚标准,允许离婚自由。
德斯坦的梦想,不仅是要建设现代化的法国,他还毕生追求实现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为“欧洲合众国”奔走呼号,成了他人生的又一精彩篇章。
德斯坦从政伊始,就支持建立“欧洲合众国”。1974年,他提议成立欧洲理事会,这使得欧洲国家元首之间的会议正式化。他还协助扩增了欧洲议会的权力,特别是预算审查权力。他与当时的西德总理施密特“声气相应”,都主张在“超国家的强势欧洲”与“受制于各成员国的弱势欧洲”之外寻求“第三条路”。1979年,德斯坦和施密特共同倡议建立了欧洲货币联盟,为未来的欧元奠定了基础。他也被称为“现代欧元之父”。
总统卸任,但追求“欧洲合众国”的梦想继续。德斯坦两度担任法国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并于1989年至1993年担任欧洲议会议员。2002年2月,他出任欧洲制宪筹委会主席。次年,筹委会制定的欧盟宪法草案获批,德斯坦也获得了“欧洲宪法之父”美称。不过这部欧盟宪法最终被否决,无法生效。
英国脱欧,德斯坦比谁都急。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前几个月,他公开向英国喊话:“我们爱你。现在不要离开我们。”
如今,欧盟正经历一体化进程中最大的挑战。令人伤感的是,德斯坦的逝去可能代表怀有同样理念的一批早期欧洲一体化设计者退出历史舞台。在欧盟现行制度设计难以应对诸多危机和挑战之际,德斯坦的去世引发的不仅仅是对一位资深政要的缅怀,更多的应是对欧洲一体化何去何从的思考。
“最喜欢读有关孔子的书”
德斯坦努力推动中法关系发展,传播中国文化,则是他人生巨著中动人的篇章。
德斯坦第一次接触中国领导人是在担任总统翌年。1975年5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访法,他特地设家宴款待,还在书房促膝对谈。正是这次长谈,他了解了中国当时的现状,并与邓小平结下友谊。后来,德斯坦又接待二次访法的邓小平,他回忆说:“我还曾前往位于巴黎近郊的塞纳河畔讷伊与邓小平共进午餐。”
他访问中国后,更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迷恋终生。
1980年,德斯坦作为总统首次访华,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这次访华,他受到巨大的“刺激”。他说:“一路上我一个字也不认得,一句话也听不懂。一想到全球五分之一人说的语言我一窍不通,就完全不能接受。”那时起,德斯坦便下定决心学习中文。后来,他又曾说:“中文的特点就是那些美丽的汉字以及其中包含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汉字的结构和其中蕴含的中国思想,必将受益匪浅。”
到耄耋之年,德斯坦特地请了一名中文教师,每晚睡前都要读会儿中文书籍。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的中文造诣日益精进,能轻松引述中国古代典籍。2010年初,在巴黎举办的中法汉语教师志愿者新春招待会上,年过八旬的他用中文作了长篇演讲。
学习中文让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我最喜欢读有关孔子的书,现在我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论语》,我经常读。我认为中国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思想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他还说,“19世纪是中国与欧洲关系最为恶劣的阶段。欧洲人不了解19世纪的中国,我想知道原因何在。既然对于我们来说,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很重要,那么,中国在过去发生了什么也同样重要。”
晚年,他成了中国的常客。1980年,德斯坦来到西安并爱上了这座古都,之后陆续又去了四五次。他还专门去了唐乾陵。2002年4月,他偕夫人又到了山西平遥古城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为深入体验,甚至拒绝安排,住进了带有热炕的客栈,品尝莜面栲栳栳等美食。
他后来曾不无得意地说,他在山西睡过热炕,去过苏杭欣赏园林,到过山东曲阜看过三孔,“我像中国人一样去参观这些城市”。“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座最重要的皇宫,那便是法国的凡尔赛和中国的紫禁城。”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了解,使得他能够克服西方某些政客对中国常有的傲慢和偏见,对中国有客观、公正的评价。2015年时,他说:“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断深入,我很快明白中国近几十年所处的国际地位是不正常的。我相信不过多时,中国将会重新回到正轨,再次成为世界强国。就像中文原本的意思一样,中国就是中心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