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2020-12-31杨淦方
杨淦方
(湖州市吴兴区建设和人防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浙江 湖州 313000)
1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后期验收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量优劣以及施工技术是否科学合理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关系密切。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工程施工中要科学应用混凝土技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温度裂缝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当内外温度差较大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扩张,建筑物表面出现裂缝。不同温度造成的裂缝也不相同。为了避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裂缝,在对混凝土搅拌时要加入适当的缓凝剂,减缓水泥出现水化的速度,避免混凝土在使用中出现水热化与温度裂缝现象。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钢筋和纤维,提升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从而降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在搅拌混凝土时,要使用液压活塞式的混凝土泵,将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温度降低,从而有效解决温度裂缝问题。不管运用哪种措施减少温度裂缝现象,都需要在严格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但在实际建筑施工中,这种专业技术的运用理论与实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2.2 沉降裂缝
建筑物出现沉陷的原因是结构存在问题。地基土质不均匀或是土质疏松,使用的模板刚度不能满足建筑需求,或是间距过大都会导致建筑出现沉降裂缝。冬季土层中容易出现冻土,若支撑的模板是在冻土中,那么当冻土融化时,就会导致模板出现不均匀沉降,最终使混凝土出现结构裂缝。在某些地质情况复杂的建筑工程中,一旦地下地理性质发生改变,就会导致地面上的建筑物出现塌陷,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沉降裂缝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深进、贯穿性裂缝,裂缝与沉降之间存在较大联系,其会与地面之间呈现垂直或是30~45°的角,当沉降裂缝比较大时就会出现错位。裂缝的出现不会受到温度影响,所以,当地基稳定后,沉降裂缝也会逐渐稳定。
2.3 干缩裂缝
混凝土建筑出现干缩裂缝时,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结束养护后的一段时间或是在浇灌结束的7d后。出现这种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被不同程度蒸发,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变形。在施工时,使用收缩量比较小的水泥与粉煤灰水泥,合理控制水与灰之间的比例,能够有效预防出现干缩裂缝。这种现象常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或整体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因此,在这些环境中开展建筑施工,要提前预防产生干缩裂缝,使用相对应的技术以减少出现问题。
2.4 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裂缝主要是因为在凝固过程中受到天气、大风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其体积收缩,从而呈现建筑物表面的龟裂现象。例如,在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施工任务,在情况复杂的施工环境中,依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且在施工后紧接着遇到了连续高温天气,在高温天气中,虽然混凝土凝固速度比较快,但却会出现收缩裂缝,从而对整体工程的施工造成很大影响。施工人员不得不对工程重新处理,进而耽误施工周期。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天气因素、环境因素,在最有效的环境中施工,减少发生返工现象。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
3.1 配比技术
在对混凝土混合配比设计时,施工人员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要求与成本,保障施工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设计出性价比高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与理论上的差距较大,所以,在搅拌混凝土前,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计算各个材料的用量,尽量减少使用各种材料时出现误差。一般情况下,对于集料误差来讲,要将其控制在±2%之内,对水的用量误差控制在±1%之内,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用量则控制在±1%之内。并且施工人员要检测集料中的实际含水量,确定最合适的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渗入量,保障在混凝土制作中所有的配比都符合实际需求,提升混凝土的使用质量。例如,在某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保障整体性能和有效控制建筑成本两方面入手,利用先进的配比技术实现对混凝土的合理配置,大大提升了该工程的经济效益。
3.2 拌和技术
在施工现场调节好混凝土的配比后,就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按规定搅拌,并且确保搅拌均匀。一般情况下,在冬季对混凝土搅拌需要在3min内完成,其它季节只需要搅拌2min。在混凝土搅合过程中,要对整个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及时观察混凝土的搅合情况,严格落实配比比例标准,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混凝土搅合工作,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良好,为后期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3.3 浇筑技术
施工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大多采用分层方式,也就是先浇筑一层,在第一层凝固前进行二次浇筑,经过多次的反复施工直到浇筑结束。这样操作能保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减少建筑出现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要保障分层处理的有序性与规范性。在浇筑时,要尽量从短边开始,逐渐向长边区域过渡。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要保障施工人员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正确规范,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各种事故,从而促进整个建筑项目的浇筑施工顺利进行,对建筑的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3.4 振捣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合理使用振捣技术,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排出材料混合中存在的空气,从而保障混凝土材料的密实性,避免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局部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度振捣,不能出现过度振捣以及漏振问题。在振捣混凝土时,要从下而上缓慢进行,并且保障没有出现气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施工情况等,对振捣作业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机具操作与人工操作两种。先将混凝土铺设均匀,保障上下层的混凝土得到均匀混合,避免施工中出现分层裂缝问题。一般振捣时间维持在20s左右,这样才能保障边角地区的振捣工作到位。不管是使用哪种振捣操作,只有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合理的振捣速度、力度,才能保证振捣的实际效果。
3.5 养护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需要在12h内对其进行养护,定时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对部分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来讲,需要在浇筑完毕后进行喷雾养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更有利于发挥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良好凝固。建筑工程的养护一般维持在14d以上,在养护过程中,要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坚决避免出现不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养护现象,要保证养护过程中每天都按照既定流程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养护的真实效果。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草帘与麻布,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减少因水分蒸发带来的裂缝等问题。或者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及时监测各种天气环境,更好地发挥自然状态下混凝土良好的凝固效果,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本材料,其自身地位一直都是不可动摇的。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因素是应用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准确应用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是解决混凝土施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广泛普及应用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施工中的困境,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