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2020-12-31赵永江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畜牧兽医站
赵永江/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畜牧兽医站
沙门氏菌病属于羊群中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任何要一个季节都可能有患病羊的出现,晚冬、早春是该病的高发期,不同年龄的羊都是该病的易感动物。尤其是妊娠后期的母羊和刚断乳的羔羊,诱发疾病的几率非常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降低产量,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介绍羊群感染沙门氏菌病重要的病原就是沙门氏菌,属于较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体在不具有荚膜的同时无法形成芽孢,存在鞭毛的时候,在不依靠任何力量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运动,该病菌主要接种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沙门氏菌的耐热性不强,一般在60℃下,15min以内就会直接被杀死,但是在羊群的粪便中存活的时间就比较长,可以达到2~3个月,但是在水土中,存活的时间比较短,只可达到10d左右。
1.2 流行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可注意到,对于刚断奶或是断奶不久的羔羊,与新生羔羊相比,易感染性更强。成年羊与年轻羊、老龄羊对比,易感性更高。妊娠母羊一般在产前1个月之内容易感染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的流行虽不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但是在雨季或者是在潮湿阴凉的季节,发病率非常高,饲养员在饲养的过程中如果饲养水平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羊群的患病率会逐渐增多。在通常情况下,发病都会呈现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该疾病主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和带菌羊。对于健康羊,主要的传染途径就是消化道感染,除此之外,还会通过脐带、子宫等部位发生感染,所以加强防控对抑制病原传播至关重要。
2 防治措施
2.1 疫情处理对于患病的母羊,一旦发生流产或者是产出死胎之后,饲养员一定要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离处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对所有的污染物进行消毒,深埋处理,包括产出的死胎、胎衣以及被污染的垫料等。对于没有患病的羊要及时进行接种疫苗,避免感染疾病,降低产量。另外,还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发生流产的产房,可以使用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和石灰进行混合消毒,全面做好防控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
2.2 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上,一般都采用新霉素或土霉素进行治疗。经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都非常显著,两种药物均可按体重剂量给药,口服给药剂量为3050mg/kg·bw,每天给病羊投喂3次;静脉注射的剂量为10~30mg/kg·bw,每天服用2次。除此之外,还需要配配合呋喃唑酮口服给药,需要按照5~10mg/kg·bw,每天服用2~3次,治疗疗程不要超过2周。对于下痢型病羊,需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调节病羊体内的肠道菌群,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投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饲喂微生态制剂的同时不可以服用抗菌药物。经其他研究证明,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对该病的治疗也具有显著良好的效果。
2.3 加强饲养管理对于妊娠羊,每天都要保障营养的摄入,在采食饲料中,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配比,添加适量的VE和鱼粉等物质,给羊补充适量、新鲜的饲草,一定要禁止给羊食用过期、发霉的饲料。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保障羊每天可以补充适量的水分,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可以在饲料中适量的放入一些食盐。在平日里还需要保障羊群每天的运动量,利于更好的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母羊在分娩之前,饲养员需要对产房进行全面的消毒,确保产房环境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分娩后,饲养员需要对母羊的乳房和体表进行消毒。对于新生的羔羊,需要及时吮食足够量的初乳,做好对母羊、羔羊以及产房的保暖防寒工作,冬季加强保温防风,雨季、春季做好相应的防潮和防湿工作,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羊群发生应激,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确保母羊和羔羊的生命安全。同时还需要加强灭鼠,禁止给羊提供鼠类已经污染过的水和食物,定期对羊圈进行驱虫,做好免疫接种,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提高羊饲养质量,提升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对羊沙门氏菌病的与预防和控制,合理控制日粮的饲喂,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此来实现羊的高繁殖性能,降低疫病的发生率,确保母羊和羔羊的生命安全,从而满足广大羊群饲养者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