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无抗养殖的系统化工程技术与策略
2020-12-31张日俊
■张日俊
(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2020年是抗生素时代和无抗时代的分水岭,按照农业农村部第194 号公告:2020 年7 月1 日起全面禁止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这是我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 年)》重要措施。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实施这些行动?这里有一组令人惊悚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全球每年有70 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包括23万新生儿,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每年将会导致1 000 万人死亡,其中中国将占据100 万(WHO,2014)。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抗生素耐药的牺牲者。目前,我国每年有8万人、美国有3.2 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 万吨,除去原料出口(约3 万吨)外,其余18 万吨在国内使用(包括医疗与农牧业使用),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 g,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 倍。滥用抗生素还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无谓增长,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耐药性对劳动力健康和生产部门的实质性危害可能使GDP 下降2%~3.5%。抗生素滥用也会损害人体多个系统、器官及组织的功能,并导致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抗菌药物能诱导产生内毒素,一些抗生素是内毒素诱导剂,快速杀菌类抗生素是最强的内毒素诱导剂;此外,由于畜禽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食品药物残留、江河湖泊和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健康。因此,我国启动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相应地,在动物养殖领域,实施饲料禁抗、养殖限抗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从发展的观点看,饲料禁抗、养殖减抗、食品无抗是必然趋势。
1 无抗养殖、阶段无抗饲养和全程无抗饲养的内涵
无抗饲养或无抗养殖(antibiotic-free feeding/raising)是指在做好疫苗接种、生物安全、优良饲养环境(如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饲养密度)的条件下,养殖的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作为促生长保健剂的一种清洁饲养方式。
无抗养殖又分为阶段无抗饲养和全程无抗饲养。阶段无抗饲养:是指在动物幼龄阶段使用抗生素等促生长保健剂,而在饲养的中后期不使用抗生素,包括饲料、养殖环境、饮水等都不能有抗生素污染,而且动物食品中也不得含有抗生素残留。这种无抗不是完全的无抗饲养。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对发病的动物进行隔离饲养、用药,然后经过规定的停药期,产品仍有可能达到抗生素零残留。
在农业农村部实施饲料禁抗令后,养殖企业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在停药期之前尽可能减量使用抗生素等,然后按停药期规定饲养。这虽然相比禁令之前用药少些,但距离无抗饲养还有较大差距。
全程无抗饲养(完全无抗饲养):指从出生后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中,任何环节都不使用抗生素,从而实现畜禽产品抗生素零残留。
2 国外无抗养殖、无抗产品和无抗产业的现状
无抗饲料的提法起源于欧洲2006年初开始法律上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这类似我国2020 年的饲料禁抗政策,可见,我国比欧洲整整晚了14年。欧洲2006年饲料禁抗后,由于养殖问题增多,2007 年处方抗生素用量提升了约40%;但此后,养殖场用药量开始逐年下降,到2014 年底用药量与2009 年相比,降低了58%(邵彩梅等,2016)。养殖场抗生素用量总体呈现先短时间上升,然后总体下降的趋势。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B 新闻网(Katie, February 10, 2010)对丹麦养猪农场主S. Helmer的采访报道,该猪场每年出栏30 000头猪,2006年他原以为禁抗后,不能像禁抗前一样有效生产猪,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禁抗后丹麦的养猪业增长了43%,而且也产生了世界一流的养猪专家;现在不用抗生素,每100 磅(45.5 kg)猪多增加5 美元的成本。丹麦的一项研究证实,禁抗令实施后,大大减少了动物和食品中的耐抗生素细菌。丹麦无抗养猪成功的关键在于:较大的养殖空间、良好的日粮和减少应激。另一个例子是丹麦的火鸡养殖业主D. Koch,他有18个火鸡养殖场,2006年就不用抗生素养鸡了,无抗火鸡的成本虽然稍有增加,对消费者也没有增加多少成本,购买无抗火鸡腿肉与常规火鸡腿肉的花费为每磅是1.4$ vs 1.2$。他认为,较高质量的饲料和养殖条件就是天然促生长剂,同时给无抗鸡提供更宽大的空间,能够获得与使用促生长剂同样多的体重。据美国公共卫生官员说,从黎巴嫩、宾夕法尼亚到哥本哈根,农民们在不使用抗生素促进生长剂的情况下,都成功地饲养了动物(即无抗动物)。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枫叶食品公司在2011已经成功地生产出无抗生素猪肉(Antibiotic-free Pork)。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官网指出:“为了显示不使用抗生素饲养的要求,动物或鱼从出生到上市的这期间不得采用抗生素”(潘余乐,2015)。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将无抗鸡定义为:从孵化开始从未使用过抗生素的鸡”,并且在产品标签上声明“不用抗生素饲养或无抗饲养”(Raised Without Antibiotics,RWA),即在饲养期间“饲料、水中均不使用抗生素或离子载体抗球虫剂”。在美国还有一种无抗有机食品(Antibiotic-Free Organic Foods, ABFOF):即允许1日动物使用抗生素的有机食品(美国有机食品贸易协会,2015)。2015年3月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所有1.4万家美国门店将在未来2年内逐步停止采购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人用抗生素的鸡肉产品。但在中国市场,并不全是这样。
美国从2013年始,采取自愿性控制办法,削减农业中抗生素的使用。美国泰森食品公司2014年开始无抗养殖家禽,2015年推出无抗品牌——大草原天然猪肉(Open Prairie Natural Pork),不用抗生素和激素,不使用限位栏,每年生产无抗生猪达100万头。该公司2015 年11 月份调查显示:有25%的美国人称,与2014年相比他们更经常地寻求无抗肉品。
法国建立了基于放养家禽的红色标签联盟,由独立的第三方认证组织保证遵循标准,主要集中在高质量的肉产品,强调质量,如口味(可口、结实,但不硬)、食品安全和放养生产实践。运用了当地慢速生长鸡品种代替传统商业的快大鸡,而且一般的消费者都能够区分红色标签认证的家禽和快大家禽风味的差别。其标准要求饲料中不得有任何药物,但是允许使用兽医认可的抗生素,允许抗球虫药,但是必须在屠宰前5 d停用。尽管这种慢速生长红色标签生产体系的饲养期长达12周,但是死亡率仅为快大鸡的一半(3%),速大肉鸡6 周饲养期内的死亡率为6%(滕小华译, 2008)。显然,这是一种现实的部分无抗饲养模式。
从世界各国养殖业与畜产品发展的趋势看,欧美国家经常根据动物的饲养方式对动物产品进行了不同的价值区别。比如,作者在2019 年看到美国市场的鸡蛋分为无笼户外饲养的鸡蛋(cage-free plus with outdoor access)是18 枚4.99 美元;另一种是有机自由放养(organic free-range)鸡蛋12枚4.99美元。
无抗动物产品是指肉蛋奶等动物产品中不含有抗生素,即零抗生素检出。
无抗动物产品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动物在幼龄阶段使用过抗生素,在上市前实施足够长的停药期,最终的畜禽产品无抗生素检出,称为无抗动物产品;另一种是纯粹无抗动物产品(全程无抗产品),它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完全不接触或不使用抗生素,确保饲养环境与饮水中无抗生素污染,而且在动物产品的转运、生产、加工、销售过程无抗生素污染,从而绝对保证畜产品无任何抗生素残留。
当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是合格动物产品,即饲养过程中使用过抗生素,但经过停药期后,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不超标或高于检测限的肉蛋奶产品。
为了实现饲料禁抗、养殖减抗、食品无抗的发展战略,应按照饲养方式和产品的洁净程度(有无抗生素污染),将动物产品分为阶段无抗、全程无抗和合格常规动物产品,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市场价格体系,以实现优质优价。
3 无抗养殖是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据报道,我国可能在2030年、最远到2035年将进入富裕国家行列。富裕国家的国民消费有机产品,这是国际现状。比如日本,全国312 万户农民中已有20%实施了有机农牧业生产,占全国农产总数的30%以上。在美国,作者考察了近4年的发展情况,有机产品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许多超市大部分是有机产品。从全球来看,有机食品的发展正进入繁荣期,而且正在以平均每年大于2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有机产业发展更快。即使在不发达的非洲鸟干达也已有7 000名登记在册的有机生产农户。
然而,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养殖业基本上是含抗畜牧业(或称有抗养殖),相应生产的动物食品称之为常规动物食品,特别是鸡肉、猪肉等经常被检出抗生素,甚至是严重超标。
2020年是个重大转折,饲料禁抗令使得无抗畜牧业成为可能。无抗畜牧业是实现真正的绿色畜牧业、有机畜牧业的基础,只有做到无抗畜牧业,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是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按照生产的洁净程度分为AA 级和A 级。AA 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A级绿色食品是指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从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的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做到完全无抗才能达到AA 级标准,而A级正好与阶段无抗相对应。绿色食品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只有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并无绿色食品这一说法。
我国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上述规定的供人类消费或动物食用的产品。该定义基本与欧美标准一致。有机食品是来自有机农业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并通过独立的经授权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从有机产品的定义可以看出,即使做到全程无抗也不一定能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因为有机产品除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外,还有养殖方式要求即生态养殖(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但是,要生产有机畜禽产品,无抗是必须要做到的。
总之,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无抗养殖是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无抗养殖是无法生产出真正的符合标准的绿色和有机产品的。从无抗养殖→无抗畜牧业→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发展道路是艰难的、并要付出较长时间和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有机畜牧业(产品)是我们行业的终极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4 无抗养殖面临的四大难题或挑战
4.1 饲养管理
通常无抗饲养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延长空舍时间、更频繁地消毒、保持理想温度、维持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性、减少应激、品种选育(抗病)等措施实现。欧美等国家的地域宽广、环境相对清洁,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延长空舍时间等较易实现无抗饲养。而我国人多地少,环境相对较差,这给无抗饲养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4.2 肠道疾病
众所周知,肠道疾病是养殖业常见的疾病。尤其平养、跑地鸡还面临球虫病、坏死性肠炎(NE)的干扰,而笼养鸡相对较少。
4.3 大肠杆菌病的全身性感染
多种病因会诱发大肠杆菌全身性感染,如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新城疫、传支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性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等或野毒株)等都会诱发(继发)大肠杆菌全身性感染,并进一步导致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蜂窝织炎及败血症等,对鸡群造成致命的打击。
4.4 霉菌毒素、内毒素
各种毒素等引发的炎症反应,如饲料带入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肠道大量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在代谢和死亡崩解过程释放内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会引起肠道炎症、组织结构破坏、氧化损伤、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发炎症风暴,直接导致动物死亡,如同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
5 畜禽无抗养殖的系统策略
无抗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和技术体系,是由技术与管理组成的综合体,绝不靠单一的技术或替抗产品可以做到的。主要从生物安全、饲料营养、肠道健康、饲养管理等多个维度来建立该技术体系(张日俊,2019)。
5.1 生物安全与管控技术
畜禽舍内外环境(包括空气、栏舍、地面等)、饮水、饲料、畜禽粪污等以及人流、物流都可能是病原的载体,必须做好消杀工作。针对生物安全的不同要素,采取对应的生物防控技术来控制病原的滋生和扩散,可从根本上保护畜禽免受侵害。非洲猪瘟惊醒了人们重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在无抗养殖条件下,必须更加重视生物安全。诚然,生物安全也不能仅仅使用过去的、单一类型的化学消杀,要更加重视和研究新型的生物防控技术,如利用高产防御物质的益生菌喷洒畜禽养殖场,优化养殖场空间的微生物生态,这是一种全新的和充满希望的新技术、新方法。目前饲料制粒延时灭菌技术应用已经较为普遍。美国研究表明,把饲料中的微生物降低到较低数量级是无抗养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5.2 疾病防控技术
无抗养殖要更加关注现有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有问题,采用相应的改进措施。重点是优化防疫程序,选择优质的疫苗,并根据养殖区域、环境疫情发生特点,适当强化某些疫苗,防止免疫不足。
5.3 全方位肠道健康调控技术
全方位是指肠道组织结构、菌群、免疫抗炎功能平衡以及破坏肠道的毒素等肠道健康相关要素。畜禽的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强健是动物健康的基石。生产实际中,应选择能抑制肠道致病菌或有害菌的特异性的、有科学数据支持的功能益生菌,如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CGMCC No.2994、产细菌素的枯草芽孢杆菌LFB112,还可以选择免疫抗炎肽、抗菌抗病毒肽、免疫解毒肽、灵芝免疫糖肽、功能性发酵饲料(由功能菌发酵而成)以及中草药或植物提取物、酸化剂、毒素吸附消除剂等。
5.4 强化畜禽免疫功能技术
畜禽的免疫功能是战胜亚临床或临床性疾病的根本。给畜禽饲用免疫肽、免疫多糖、灵芝免疫糖肽、中草药免疫强化组方剂以及具有刺激免疫功能的特异性益生菌,使用优质发酵物也是实用的办法之一。
5.5 易消化吸收的饲料营养配制技术
无抗饲养对饲料营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饲料禁抗并不意味着饲料企业只要不加抗生素就可以了,其实饲料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既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还要饲料有一定的抗病防病功能,这就要求更加重视饲料原料质量的选择、原料的发酵预消化、使用含更多可溶性纤维的原料、易消化的脂肪和淀粉,减少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原料;还要用可消化氨基酸配合日粮,充分使用益生菌(特别是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等能够耐受制粒温压条件)、酸化剂、酶制剂等替抗产品。
5.6 饲养管理技术
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通风良好,经常检查垫料,防止潮湿滋生球虫、霉菌、有害菌,控制畜禽舍有害气体浓度(NH3、H2S、吲哚、粪臭素等),给予适合饲养阶段的温度等。
6 展望
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畜禽无抗饲料饲养技术,但因其国际公认的畜禽疫病净化及环境质量远好于国内,因而,防病抗病的压力远小于国内,因此,欧美等国家主要应用发酵饲料和酸化剂,并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即可做到无抗饲养。而国内还没有形成畜禽无抗饲料饲养技术。国外的无抗饲养技术,并不适合我国复杂的环境和没有疫病净化的饲养情况。目前国内,“无抗”一词已经成为畜牧行业的热词,也成了行业的关键词;有一些公司也正在开发无抗猪肉、无抗鸡肉、无抗鸡蛋等无抗动物产品。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升级,许多消费者特别关注他们所吃的肉蛋奶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是否安全?消费者更渴望能早日吃上无抗动物产品。科技部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对无抗饲料饲养技术进行了布局,由作者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畜禽养殖绿色安全饲料饲养新技术研发(2018YFD0500600)”,组织了国内24 家高校院所和4 家上市龙头企业的50 位专家,研发畜禽绿色安全无抗饲料饲养技术,包括研发饲料加工新工艺、抗病防病新产品、饲养饲喂新技术(简称“三新”),组装集成“三新”,构建畜禽无抗饲料饲养技术体系,实现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的全程无抗饲养,生产出“安全、好吃”的优质畜禽产品,并建立多个猪、禽、牛、羊无抗饲养应用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建成无抗养殖基地28个、无抗饲料基地10个,建立无抗养殖规程10 项、相关标准31 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批农业农村部批准抗病防病新产品5 个,研发出新工艺和新技术10 套。相信,该专项的实施对畜禽无抗饲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