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赡养,老年人如何维权

2020-12-30宋明晟

晚晴 2020年3期
关键词:照料子女老年人

宋明晟

最近笔者照料了一个多月患口腔癌晚期的父亲,他一看见我来看他,会重复地说:“你不用天天把我守起,要把你的精力贡献给社会。”这让我有很多感触。就笔者而言,精神赡养优于物质赡养,遵医嘱看护父亲,比在医院由护工护理,父亲更加有望康复。面对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人人都会老,孝道既是对历史和昨天的维护,也是对明天的保障。

法律规定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任务,照顾老年人的特别必要。”该规定中经济上供养是指物质和金钱上的供应,用以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生活上照料是指对老年人的起居、饮食、睡眠、运动、安全、居住条件以及卫生条件、生理状态等诸多方面进行安排与照顾,使老年人的生活无实际上的停滞亦无后顾之忧。精神上慰藉是指与老年人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听取老年人的心声,减轻老年人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保持老年人的心情愉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赡养人的赡养任务具有法律强制性,赡养人不得以摒弃继续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任务。

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之间的关系

要维持被赡养人的生活质量,保持被赡养人的身心健康,适当增长赡养人的经济付出,法律是支撑的,赡养人应予以理解和自发履行。倘使赡养人精神赡养做得好,被赡养人心情愉悦,生活质量进步,则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相对地削减赡养人的经济付出,减轻生活上照料的负担。若赡养人精神赡养做得不好或不尽精神赡养任务,对后代的期望得不到应有的回馈和反应,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心灵得不到安慰,只能与孤独相伴、与寂寞为伍,长期处于身心不平衡状况,必然导致赡养人经济上付出的增长和生活上照料负担的加重。

赡养人的赡养任务具有道德性、传统性和法律强制性。一方面,精神赡养作为法律强制性规定,其最大的功能是它的宣示和导向作用,该条目时时告诫赡养人,赡养老年人是法定任务,精神赡养是法定赡养任务的重要内容,不履行精神赡养任务即是违法,不仅受到社会的否定评价,还要承担响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对因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精神赡养任务造成赡养人经济付出增长或赡养人的生活照料负担加重的,人民法院应依法支撑被赡养人的请求。

精神赡养包括哪些内容

子女应多尽些孝道,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带薪休假等时间,尽量回家陪伴老人,要常和老人沟通交流。子女即使身在异地,不能天天回家陪伴老人,但可以借助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与老年人沟通交流,让老年人感觉到自己的子女就在身边。

常向老人报告喜讯。父母们都盼望子女能有出息,子女要懂得老人的心思,及时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学习上的进步、生活上的改善报告给父母,让他们分享快乐,分享幸福。

常调解老人精神生活。根据经济条件,支持老年人参加一些适合的旅游活动,让老年人愉悦精神,开阔视野。或者,给老年人订几份适应老年人阅读的报纸或杂志,使他们多动脑筋,增长知识。让老人参加当地的老年大学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常满足老人的要求。有人说,孝顺,就是顺着父母。这话颇有道理。子女多站在老人角度考虑问题,对老人提出的不同要求尽量满足,让老人处处感觉到顺心如意。赡养老人既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精神赡养可以起诉吗

精神赡养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或道德义务,也是一个法律义务,但就目前而言,法律对不履行精神赡养的法律责任规定的不具体,不过,老年人依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当老年人要求子女进行看望,或要求与有条件的子女共同居住,而子女拒绝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诉讼手段解决。另外,子女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虐待或者限制老年人精神生活自由的行为,不仅具有可诉性,而且很多情况下也只能通过诉讼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猜你喜欢

照料子女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学中文
Tomb-sweeping Day
痴呆照料面面观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词汇短语园地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