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津生:一生相许测绘事业

2020-12-30

晚晴 2020年3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概论

“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2020年3月15日,一颗“大地之星”悄然陨落,“天地大舞台”上却永远留下了他的名字——宁津生。

据武汉大学官方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宁津生院士祖籍安徽桐城,1932年10月22日出生于天津。1951年至1956年在同济大学测量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至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12月光荣退休。

宁津生院士从教60余年,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深受师生爱戴。

一生相许祖国测绘事业

宁津生院士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他与测绘学的缘分,始于1951年的夏天。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当年,他在学习的间隙翻阅上海《解放日报》时,偶然发现了同济大学测量系招生,遂只身赴沪参加了同济大学的招生考试,最终被录取进入同济大学测量系学习。

宁津生就这样开始了他与测绘学、与大地测量密不可分的一生。

1955年6月,国务院决定对全国高等学校的分布和发展进行适当调整,并于1956年8月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会聚了来自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刚刚毕业的宁津生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成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最年轻的一批助教。

自那以后,宁津生参与了国家测绘总局建立“57国家基本重力网”的工作,开始了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宁津生主要研究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订后的我国《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作为我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

他还投身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他主持研究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94”通过国家测绘局鉴定,标志着我国首次推出适应全球且完整到二项式60阶次的高阶、世界精度最高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1995年,宁津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从重力水准测量到地球重力场,从似大地水准面到卫星重力学,宁津生的一生都在为测绘、为大地测量孜孜不倦地燃烧。

一生从未离开这方讲台

刚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时的宁津生还是一个助教,但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经过层层考核,终于取得了给学生们上课的资格,走上了讲台。

宁津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于1996年全国首倡“五院士共上一门课”,得到了刘经南院士、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陈俊勇院士的积极响应。

1997年,这门由五位院士共同讲授的《测绘学概论》在武测校园内开课,来上課的不仅有测绘专业的学生,还有慕名而来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通过科普的方法、通俗的语言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刚入校的同学们对测绘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武汉大学新闻网报道,宁津生主导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后由6位院士、多位知名教授共同授课,被大家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2013年,同济大学移植了这门课程,建立了由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李建成七位院士共同组成的主讲团队。每年9月,都能看到宁津生穿梭于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校园里,为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测绘学子们送去新学期的“第一课”。

2017年,《测绘学概论》获得年度“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这门课一讲就是几十年,但宁津生经常说,每次给学生上课前依然感到紧张。虽然对测绘知识已烂熟于心,但上课前他仍会仔细备课,认真准备讲义,上课前还会再温习一遍。他主讲《地球重力场》30多年,每次上课前也仍要重新备课,在讲义中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最新发展。

“现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技术或者方法,很可能不久后就被淘汰,被更先进的方法或技术取代。”他说。

2018年12月27日,宁津生教授出现在武汉大学MOOC项目考核会上,为《测绘学概论》进行答辩。“将《测绘学概论》录制成MOOC推向全社会,希望更多的莘莘学子对测绘学感兴趣,进而投身测绘事业,为祖国测绘事业做出贡献。”宁津生的一番话多次被台下掌声打断,“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国家需要,我还是会发挥我的余热。”

他的一生,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即使是当上了院士,他都几十年如一日,从未离开过讲台。(来源:澎湃新闻,图源:武汉大学)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概论
校训展示墙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在极限的边缘上继续努力吧
武大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