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薇:愿一生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

2020-12-30王紫李睿童

晚晴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薇博拉疫苗

王紫 李睿童

陈薇是谁?中国工程院院士、抗击非典的杰出科学家、“埃博拉的终结者”,人稱“疫苗将军”。她“玩毒”29年,救人无数,被认为是《战狼2》中的doctor chen的原型。

抗击武汉疫情第一线,陈薇这个名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从阻击SARS,到抗击埃博拉,她总是深入为病患带来救治的曙光。

3月16日20时18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她是疫苗的第一个接种者。

做好了“最坏打算”

作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之一,早在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到达武汉后,他们开始紧急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但陈薇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她明白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也知道与新病毒战斗是一个漫长、复杂的任务。

由于药物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国内外同行仍需要时日以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陈薇和她的团队做好了“最坏打算”——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

她坦言,即使疫情迎来拐点,还是有可能出现第二峰、第三峰,更何况病毒的中间宿主尚未确认,也许还在发挥着作用。在疫苗问世前,对大众来说,隔离仍然是最有效的办法。

“与毒共舞”

在同事眼中,风风火火的陈薇不仅科研专业能力强,勇于顽强拼搏,还有着带领和凝聚团队的将才。

2006年,她开始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兼顾起科研与管理双重任务,常常在办公室里处理完工作,还要转头去实验室忙到深夜十二点。

有朋友曾开玩笑说,陈薇总是搞些“魔鬼性的课题”——尽是跟炭疽、鼠疫、埃博拉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疫病打交道。

“生物技术是把双刃剑,它能用于国计民生,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很难防御。”正因为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疫情灾难,也可能成为生物武器,带来灾难性后果,她才会时刻对铸造“生物盾牌”抱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走上医学科研这条道路,是陈薇一步步的自主选择,也成了她毕生志愿所在。

陈薇于1966年出生在浙江兰溪。初中毕业时,她差点选择了去读师范学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但物理老师认为她成绩好,应该继续读高中、考大学。陈薇被说服了。后来,她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之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在学校里,陈薇是个能歌善舞、热爱写作的文艺青年。当年的同学和陈薇自己都不曾料到,她后来会选择走上科研的道路。

1991年,在清华毕业前夕,陈薇曾获得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的工作机会,薪水可观,未来可期。可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偶然得知军事医学科学院这个特殊的单位,里面聚集了全国顶尖的科研设备和尖端课题。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她毅然放弃了外人眼中的美差,选择申请从军入伍。

参军29年来,与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们潜心研究,陈薇体会到了科学研究者的孤独,也经历了实验失败的坎坷。

近年来,她与团队不断在生物危害防控领域攻破世界性难题,SARS病毒干扰素、埃博拉疫苗、马尔堡病毒病疫苗、抗尼帕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一次次研究成果的诞生,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挽回与希望。

“去一线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抗击SARS,终结埃博拉”,《解放军报》曾如此评价陈薇的成就。

2000年,在国外做客座研究的陈薇,接到召她回国的电话,便毫不犹豫地收拾行装,返回了祖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拨出专款,支持她建起了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2003年SARS肆虐之时,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带领课题组,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对SARS病毒展开研究。在负压缺氧的环境里,科研者们一进去就是待八九小时,连吃饭喝水、上厕所的空隙都成了奢侈。这份工作不仅艰辛,更是充满风险,陈薇和同事们需要到广州一线医院采集SARS标本,与当时尚无治疗方法的病毒零距离接触。

经过不懈实验攻关,陈薇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有效抑制病毒的“重组人ω干扰素”。实验证明,这种药物对SARS病毒的攻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可作为健康人群的预防用药。随后,陈薇与同事将紧急生产的药物送往北京小汤山医院。后来事实证明,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仍然能发挥作用,可以抑制RNA病毒、提高免疫力,但陈薇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这种药物由于技术难度大,没能大规模生产,只能用于部分一线医护人员。

因为在SARS抗疫期间的突出贡献,陈薇获得了“2003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2008年,汶川地震,陈薇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组织专家连夜编写了《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

为了预防灾后疫情,她再次赶赴第一线,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上指挥战“役”长达两个月。随后,她又迅速投入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作为“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被评为总后勤部“援奥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2月,西非开始暴发大规模埃博拉病毒疫情,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陈薇把目光转向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她带领团队前往非洲,又一次与病毒展开战斗,立志要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在塞拉利昂工作的间隙,陈薇还去访问了当地一家孤儿院,其中的孩子都是因为埃博拉而失去了亲人与家庭。后来她回忆说,看到中国科研者到来,非洲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因为埃博拉,很多人走了;因为埃博拉,中国来了。”

那年年底,陈薇团队研发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并完成I期临床,证明安全和良好的免疫原性。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也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更为疫区人民带来重大希望。

2018年,该疫苗获得国家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成为由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首个获批的埃博拉疫苗产品。

在电影《战狼2》中,有个叫陈博士的援非医生,不少网友认为,陈薇正是这个角色的原型。

电影中,陈博士为了保护疫苗不惜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而在现实中,常年与致命病毒打交道的陈薇也怀有为科研献身的勇气。

曾经有人问她:“去一线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她的回答很干脆:“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地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来源:《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陈薇博拉疫苗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