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一场特殊的比赛

2020-12-30张震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营商条例调研

张震

当年立法、当年监督!不搞“大呼隆”,把70条对应检查条文分成8个领域,“人盯人”逐条对照,68条都对应有配套文件,另外两条,一条准备出台文件,一条准备落地新措施。检查看似很“完美”,但仍“美”中有“不足”,于是“逐条对照”改进为“逐款”对照,一下子有好多款开了“天窗”(没有配套文件)……

有人说,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就像空气和水,须臾不可或缺。此话不假,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比拼税收、土地优惠等路径已经行不通了。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竞争的软实力和发展的核心优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年度立法计划,短期内两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例通过后,又随即开展了实施情况的专项监督。如果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特殊的比赛,那么这次上海人大就是一个特殊的运动员,该如何打好这次比赛呢?

这是一场全运会

这次监督,方方面面广泛参与,规模空前。

领导带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蒋卓庆主任为组长,沙海林、肖贵玉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常委会领导在今年的大调研中,带头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八委参加。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涉及方方面面,领导小组决定由市人大财经委牵头,市人大监司委、教科文卫委、城建环保委、侨民宗委、外事委、农业农村委、社建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八个委员会共同开展,常委会办公厅进行协助。

各区联动。这次监督还采取了市区人大联动的方式,全部16个区的人大常委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同步开展专项监督,推动条例在基层的实施,都形成了区级的调研分报告。

社会参与。为更好地评估条例实施情况,此次监督还委托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市律师协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开展第三方研究。他们积极参与,都开展了面向社会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很好的一手素材,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呼声。

这是一场综合赛

这次监督,积极与其他工作有效结合,加强综合施效。

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专项监督时,同步加强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的立法,陆续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修订)《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修订),正在审议《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积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在今年“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中,列出营商环境的专项进行调研,并推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在五年规划中专题研究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徐汇区在“十四五”规划中列了专章,对未来五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谋划。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市人大各委员会在监督调研中不仅邀请部分代表参加监督调研,还积极通过主任会议督办代表建议的形式,充分发挥代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積极作用。

重点突破。参与这项监督的各方面加强配合、联系实际确定重点,力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方面达成突破。如市人大监司委围绕府院破产协调机制、城建环保委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教科文卫委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外事委围绕涉外营商环境、农业农村委围绕乡村振兴、社建委围绕加强人才建设等开展重点调研。市人大财经委还与浦东新区和徐汇区人大就改进“一网通办”等问题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则组织黄浦、普陀等七个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重点推动城建环保领域行政审批方面的优化。

全场紧逼“人盯人”

从80条到70条。条例总共有8章80条,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提出,条例的实施情况检查不能搞“大呼隆”,要做实要逐条检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条例的全部条文有实有虚,哪些是有明确的责任事项,哪些能够对照检查,而具体需要监督的事项对应的又是哪些责任部门,需要监督调研组与有关部门反复确认。经过几个来回,监督调研组最终确定了70条对应检查的条文。按照任务分解、“人盯人”(各委员会对照检查对口部门)的要求,把70条又分成8个领域,各委员会都按照各自领域制定出逐条对照表。这其中又有一些反复,比如,有些条文规定的责任主体是各行政管理部门,属于“大家管”性质的,但是具体对应哪个领域、哪个委员会呢?大家管不能都不管,这些条文后来由各委员会全部领走,比如财经领域原来对口监督条文是40条,后来最终确定下来是47条,增加的7条就是共性条款。任务分解好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人盯人”,各委员会都通过召开专题对接会、实地走访、发函要求自查等多种形式,督促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逐条过关。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市人大各委员会对各领域对口的所有部门实施了“全场紧逼”。就是要求每个部门都要逐条进行自查,查清楚为落实每一条出台了哪些政策,什么时候出台的。每一条在实践中的落实情况是怎么样的、目前存在的不足是什么、下一步又如何打算。而且,各委员会特别强调,各部门在自查中一定要把每一条中目前存在的不足说清楚。在监督工作中期,各委员会将部门自查情况一条一条进行对照,下一阶段即根据自查中反映的不足和社会相关方面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整改。这种逐条过关的要求,不仅各委员会对各部门是这样,领导小组对各委员会也是这样。领导小组两次听取各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同样是逐条通过。

从逐条到逐款。此次监督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检查各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支撑条例落地的情况。经过近半年的工作,有关政策汇总表格被统计出来了,对应监督的70条,共计有32个部门制定和修改了347项配套政策,其中116项是条例出台后制定的,拟在近期出台的有32项。这70条中,68条都对应有配套文件,另外两条,一条准备出台文件,一条准备落地新措施。这样的检查看似很“完美”,但监督调研组和市发改委反复对照以后,感觉“美”中仍有“不足”。经过仔细分析比对,发现对应监督的70条并不是说只有70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70条中往往一条中有好几款,而一款中又往往有几个落实主体。有的款做到了落地配套,有的就没有;而有些款中对应的落实主体,有的工作落实了,有的还没有开展。监督调研组和市发改委统一思想,认为逐条对照不是形式,目的是想把每一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都向前推进,遂将“逐条对照”改进为“逐款”对照,把监督情况细化到款、到具体责任部门。细化以后的汇总表,一下子有好多款开了“天窗”(没有配套文件),而已有配套文件的对照款中,又有一些责任部门没有出台相应文件。“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做细做实的效果显而易见,对应的部门纷纷动起来,已有8个对应款在今年底之前准备再出台配套文件。领导小组在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决定将这些文件对照表在人大公众网上公开,督促相关部门接受社会监督,而且隔一段时间更新条例配套文件制定情况,保持持续监督的态势,推动条例的规定不断落到实处。

这是一场拉力赛

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告一段落,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未来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坚持为民初心,坚持力求实效,继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版及升级版的立法工作,以加强企业获得感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着力点,继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打好这场拉力赛。

猜你喜欢

营商条例调研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社会保险条例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