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表情肌锻炼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2020-12-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患侧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骨伤科/康复医学科,福建 厦门 36102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被称为“面神经炎”,是一种以口眼歪斜、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部分患者伴有进食困难、味觉消失、口角流涎、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1]。因此,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损害较大,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病机复杂,受感染性病变、代谢障碍、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影响较大,加之该病能够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所以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目前,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主要以降低患者面神经炎性水肿,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为主[3]。既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确切疗效,将针灸治疗与其他疗法有机结合,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降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影响[4]。本研究则以100例患者为例,对针灸配合表情肌锻炼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研究对象均为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利用信封法结合治疗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3.68±4.21)岁;病程0.5~5.3个月,平均病程(3.56±1.14)个月;左侧22例,右侧28例。观察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3.72±4.46)岁;病程0.5~5.6个月,平均病程(3.57±1.09)个月;左侧24例,右侧2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7年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2016年)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者;单侧发病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首次发病者。排除标准:对针灸治疗禁忌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无法正常沟通者;皮肤感染、严重骨质疏松、严重代谢疾病、严重内分泌失调等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针灸治疗。依据《针灸治疗学》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的论述,结合既有经验进行辨证取穴。

针灸主穴:患侧阳白穴、颊车穴、翳风穴、下关穴、四白穴、地仓穴、健侧合谷穴,双侧足三里穴等。

针灸配穴:颧骼穴、迎香穴、夹承浆穴、攒竹穴、太阳穴等。

针灸用具:0.30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械注准20162270970)。

基本操作:患者取健侧仰卧位,用75%乙醇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主穴必取,配穴随症加减。通常情况下,眼睛闭合不全配攒竹穴;鼻唇沟变浅配迎香穴;人中沟歪斜配水沟穴、人中穴等。急性期以浅刺、少刺为主,恢复期以透刺为主。面颊部穴位浅刺、轻刺,深度控制在0.1~0.5寸,合谷穴行泻法,深度控制在1.0~1.5寸,足三里行补法,深度控制在1.2~1.5寸,其余穴位则以平补平泻法为宜,或斜刺或平刺,深度控制在0.2~0.5寸。针刺方向、针刺深度具体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留针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1个疗程6次,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 d,共治疗4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行表情肌锻炼。具体包括:①皱眉肌锻炼:指导患者皱眉,限制健侧眉毛运动的同时,用一手中指推患侧眉毛,使其向中间集中。②枕额肌额腹锻炼:指导患者上提两侧眉毛或限制健侧运动的同时,上举患侧眉毛,每次10 s,重复4~6次。③眼轮匝肌锻炼:指导患者闭眼(20次左右);抑制健侧闭眼动作,帮助患者闭合患侧眼睑(10次左右)。④鼻肌锻炼:以皱鼻、拉鼻孔等方式锻炼,如将食指放置于患侧鼻孔位置,牵拉鼻孔放大。⑤上唇肌锻炼:向鼻孔处提起上唇或用两指轻提上唇边缘进行锻炼,每次5~10 s,重复15~20次。⑥口角肌锻炼:以示齿方式促口角肌上提或通过向中线推移健侧面颊方式促口角肌上提。⑦颧骨肌、笑肌锻炼:指导患者做微笑动作,牵拉口角。⑧颏肌锻炼:指导患者做噘嘴动作,每次5 s,重复10~20次。⑨口轮匝肌锻炼:指导患者做吹口哨、鼓腮动作,在患者鼓腮时,捏住患侧口轮匝肌锻炼,保持10 s左右,重复10~15次。⑩颊肌锻炼:要求患者闭口并让颊部贴紧齿列,抑制健侧运动,牵拉患侧口角向后运动。表情肌锻炼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每日锻炼3次。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面神经功能积分(用医院自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评价表评估,分数与面神经功能水平呈反比例关系)、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价,共6个级别,级别越高面神经麻痹程度越严重)。

1.4 疗效判定 参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①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H-B分级在Ⅱ级以下。②有效:症状大幅度改善,治疗后H-B分级不超过Ⅲ级或治疗前后相差1个以上级别。③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比较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以及百分率(%)进行描述,比较则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面神经功能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面神经功能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积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积分比较(±s)

2.3 面神经H-B量表分级比较 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Ⅰ级、Ⅱ级、Ⅳ级病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Ⅲ所占比例达到了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34/50)(χ2=13.279,P=0.000)。见表3。

表3 面神经经H-B量表分级比较[n(%)]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针对性治疗方法。但多数研究证实: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临床治疗优良率普遍超过30%,临床治疗满意度普遍超过80%[5-7]。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领域属“卒口僻”“口眼 斜”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在于正气不足、外邪入侵、气血阻滞、脉络失养,病位主要在于面部足阳明经脉经筋、手足太阳经脉经筋[8-9]。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可通过针灸足阳明经穴、手足太阳经穴进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目的[10-12]。本次研究所取主穴能够有效祛除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的邪气,达到扶气固本、行气和血、舒经通络、驱邪化瘀、祛风解表等目的,改善面神经微循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表情肌锻炼是面神经麻痹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康复方法。研究表示:面部表情肌运动的科学运用,对肌力恢复、面神经功能改善、肌肉萎缩防治等存在积极影响。本研究将针灸疗法与表情肌锻炼有机结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证明,针灸与表情肌锻炼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疗效协同作用,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病症改善,降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损害,让临床治疗更具有有效性。

总之,针灸与表情肌锻炼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为理想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患侧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