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鹤顶穴联合局部取穴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HSS 评分的影响研究
2020-12-30赵耀
赵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骨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膝关节的X线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老年膝骨关节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成人致残的第一慢性病[1]。目前尚无彻底的治疗措施,以主要病理特征为继发性骨质增生和关节软骨退变为主的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功能障碍,和膝关节明显疼痛。治疗不及时甚至可以有明显的膝内翻畸形。传统治疗效果不明显,疗程较长。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膝关节炎,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负重后疼痛加重等,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休息后疼痛减轻。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膝关节炎发生率高达73%,残疾率高达4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在中医学中该病归于“痹证”范畴,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侵犯骨关节,临床主要采取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临床证据等方面观察针刺鹤顶穴联合局部取穴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HSS 评分及临床意义研究,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观察针刺鹤顶穴联合局部取穴效果,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4 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病房治疗的80 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39~69 岁,平均年龄(51.5±4.0)岁;病程1~100 个月,平均病程(50.0±16.6)个月;其中左膝20 例、右膝20 例;合并糖尿病5 例,高血压10 例,心脏病3 例。试验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3~70 岁,平均年龄(52.0±3.9)岁;病程1~110 个月,平均病程(50.3±20.0)个月;其中左膝19 例、右膝21 例;合并糖尿病8 例,高血压10 例,心脏病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年龄30~80 岁,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一侧或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择有严重骨关节炎症状的一侧为观察部位,患者不适合手术,患者晨僵<30 min 且关节活动时有骨噪音,患者膝关节检查呈骨肥大及骨压痛,患者滑膜温升不明显及血沉<40 mm/h,患者滑膜液有骨关节炎征象。排除标准: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严重者;有假体周围骨折,及髌腱骨折术后患者;因关节间骨桥连接形成的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成骨强直的患者;关节受累的患者,如膝关节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结核、关节内骨折,以及急性创伤感染、梅毒性神经病变等;有惊厥史患者,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止痛、消炎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同时配合适当的锻炼,膝关节过伸20 次,要求患者坐在床边,将患肢放在床上的双手按膝关节至最大范围,5~10 s/次;膝关节屈曲20 次,取水平位的患肢屈曲,双手放在小腿上并向后伸展,5~10 s/次;髌骨分离运动共完成15 次,采取坐姿的双手放在膝关节上,上下左右移动髌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共完成20~25 次,采取仰卧位级下肢挂在床边,做患肢的上下提腿动作股二头肌收缩:要求患者站立手放在窗台上,绑好沙袋后反复提腿,共15~25 次。训练1 次/d,连续治疗4 周。试验组采取针刺鹤顶穴配穴局部取穴,鹤顶穴、内外膝眼穴、梁丘穴、血海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以及局部阿是穴。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使用75%的医用酒精常规消毒,选取1.5 寸毫针,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 周、治疗后3 周的HSS 评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显著为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疲劳后关节仍有轻微疼痛。有效为患者关节疼痛和肿胀稍有减轻,关节功能稍有改善。无效为患者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HSS 评分越高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S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 周、治疗后3 周的膝关节H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老年膝骨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并伴有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关节软骨纤维化和局部新骨形成,导致膝关节骨端硬化,以及骨赘形成[2]。该病在中医学中归于“痹证”范畴,该病主要好发于老年,由于老年人气血不足,骨质脆弱,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从而导致气血阻碍,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该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非常多,主要有中药外敷、针刺、推拿等,其中以针刺效果最为显著,并且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容易被接受。针刺特定部位得气后,患者的疼痛会立刻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活动度增加后会更加促进经络的舒畅,气血的运行,改善病情。辨证中医学认为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者选穴过程中采取了整体观念,从脏腑入手,疏通全身气血。主穴采取鹤顶穴,该穴位首见于《医学纲目》,位于膝盖的上方,有股神经前皮支和大静脉的分支以及膝关节的动静脉网等分布[3]。属于经外奇穴,针刺鹤顶穴可以疏通膝关节周围的气血,止痛,通利关节,同时配合局部取穴,取膝关节周围的位于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梁丘、血海穴,两条经脉在脏腑关系上互为表里,一脏一腑,一阴一阳,针刺穴位不仅可以起到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脏腑的功能。阳陵泉位于膝关节的下方,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止痛,散寒的作用,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在调整脾胃的同时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两者均位于膝关节下,阴阳相配取穴,起到止痛,疏通经络,通利关节的作用,内外膝眼位于膝关节上,针刺不仅可以疏通气血止痛,还可以疏通局部经络的作用。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为常用的保健穴位,能补气养血、解痉止痛。以上穴位联用,可以起到刺激全身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并且可以祛风散寒利湿、活血化痰、通络止痛的同时,又有补益肝脾肾的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可以提高疼痛的阈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止痛的作用,改善针刺部位的微循环,和周围软组织的微循环,促进针刺部位炎症因子的吸收,陈益丹等[4]在研究中发现针刺可以改善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调整金属蛋白酶的含量。郑佳等[5]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针刺鹤顶穴可以起到较强的止痛作用,起到疏通经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 周、治疗后3 周的膝关节H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针刺鹤顶穴联合局部取穴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