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的测评及启示

2020-12-30陶子怡何善亮

江苏教育 2020年96期
关键词:恐惧感效能评价

陶子怡 何善亮

一、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概述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 年提出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当学生相信自己会成功时,他们更有可能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更努力地学习并坚持更长时间;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在一项活动中投入更多的努力是浪费时间。因此,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进而阻碍他们的教育成效和职业抱负。

2.失败恐惧感。

自我效能感的另外一面就是失败恐惧感,这是一种避免犯错的倾向。失败恐惧感强的学生认为失败是他们无能的表现,失败标志着缺乏某种先天能力,他们通常以挫败、羞愧和焦虑来应对失败。对失败的恐惧程度,是由学生对活动或任务的失败风险感知或与失败相关的负面后果决定的。理性和适度的恐惧感可能会促使学生在学业上付出更大的努力,但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往往会让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某项活动。

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是密切相关的:那些认为自己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不佳的学生更有可能对这些情况感到害怕。但二者的关系又是复杂的,自我效能感高不一定意味着失败恐惧感低,要将其置于具体情境中探讨。从已有研究来看,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可以塑造学生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因此,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进行测评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1.PISA简介及数据来源。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 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评估主要分为3 个领域:阅读素养、科学素养及数学素养,每3 年举行一次,每次对一个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对其他两项进行综合测评。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以下简称PISA2018)有79 个国家(地区)参加,主评价领域是阅读素养。

2.被试选择。

本研究选取PISA2018 数据库中的8 个国家(地区)进行比较和分析,分别为中国4 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中国台北、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以及PISA2018 总体均值较高的爱沙尼亚、芬兰、新加坡、日本。参与调查的共有52863 名15 岁在校生和1543 所学校,各个国家(地区)的男女生比例约为1:1。

3.影响因素选择。

本研究选择PISA2018 中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在统计上较为显著的两个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即学生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另外,本研究还将分析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感的国家间总体差异以及和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1.自我效能感的国家(地区)差异比较与分析。

数据显示,在本研究的8 个国家(地区)中,中国4 省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指数最低。同时,中国台北、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的平均指数也处于最后几位。首先,这或许是受儒家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更提倡“内省”“谦虚”和“中庸”,只有较少的学生成长于一个鼓励勇于表现自己的环境,因此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学生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其次,还可能是因为较大的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学生在“自信”这件事上表现出较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2.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的性别差异比较与分析。

数据显示,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女生强,同时失败恐惧感的性别差异也很大,即女生比男生更害怕失败。这很大一部分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即男女在效能感上一方面受到客观环境中角色期待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主观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女性比男性在情绪感知方面更加敏感。

3.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比较与分析。

数据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优势的学生比弱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从OECD 平均水平来看,来自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强的失败恐惧感。这或许是因为: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学生往往就是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和私立学校的学生;相反,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学生往往就读于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和公立学校。城市和私立学校与农村和公立学校相比,教育资源更丰富,环境更优越,同时也更可能成为“重点学校”,学生的学习竞争压力自然也更大,学生自信的同时也更惧怕失败。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学生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家庭期待和社会责任,这可能也是造成他们“高趋高避”型人格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国内地学生在这一点上表现相反,来自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学生相对来说并没有表现出更强的失败恐惧感。这一方面说明,在我国,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社会对他们的容错率很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相对比较安逸,可能是由于父母为其创设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导致他们自强不息的劲头不足。

4.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感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

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国家,更强的自我效能感与更强的阅读表现相关,但在中国4 省市和日本,那些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学生,反而比那些表现出较少自信的学生阅读成绩更低;并且,在以上所有学校系统中,更强的失败恐惧感与更强的阅读表现也相关。PISA2018 报告显示,失败恐惧感和阅读成绩之间的积极联系,主要在阅读成绩高于OECD 平均水平的国家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这或许是因为爱沙尼亚和芬兰属于欧洲发达国家,学生生活水平较高,学习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所以适度的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产生的积极作用可以在其身上发挥效能。而来自中国4 省市的学生更多地生存在较大的竞争和压力之下,他们更容易在繁重的学业中变得麻木,因此效能感相较于其他因素对学生的阅读成绩影响不是很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在PISA2018 测试中,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的表现排名均为第一。但是,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国4 省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远低于OECD 平均水平,失败恐惧感的积极作用也不是很显著。这与社会现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明确自我效能感的价值,并培养学生合理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健全人格。

1.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合理转变教育观念。

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自我效能感更多受到外界环境,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心理学上,在这个时期,教师和父母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因此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评价取向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需要教师和父母从改变教育观念开始。首先,教师和父母不要轻易否定学生,不要一味提倡谦虚、内敛,要让学生学会表扬自己、表现自己。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和观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做到就事论事,绝不将教育惩戒行为上升到能力否定和人身攻击。

2.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创设适切的情境与任务。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学生以往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未来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因此,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直接经验是发展其自我效能感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创设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和挑战性任务,与学生能否达成学习任务进而获得成功体验是直接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将问题情境与任务难度设置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水平上。目标和任务过于简单,无法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就失去了促进发展的意义和达成任务的成就感;目标和任务太难,又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同样不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

3.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路径:采取激励赏识的教育方法。

激励赏识教育是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路径,教师和家长在实践过程中要运用积极的认知评价因素,多鼓励和表扬,并注意表扬的时机和方法,提高赏识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表扬学生的良性行为,及时强化会给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明确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并将注意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表扬的行为上。最后,教师要注意使所有学生都有得到奖励和表扬的可能性,不能只赏识优等生,忽视学困生。

4.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适度把握个体差异。

根据PISA2018 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测评,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这些个体差异。首先,从性别差异来看,女生普遍自我效能感低于男生,失败恐惧感高于男生,且女生的恐惧更容易导致较差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积极心态,弱化学生对于“女生数学成绩差”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改变自我归因,采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次,从社会经济地位来看,弱势家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优势家庭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坚守师德,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因素而区别对待,并且要更细心维护弱势家庭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其从学习活动、人际活动等方面收获、创造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5.警惕学生自我效能感膨胀:学会理性自我评价。

数据显示,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在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失败风险意识的培养和自我效能感膨胀的弊端,这要求教师发展学生理性的自我评价能力。自省、自知是避免自我效能感膨胀的根本,在每一次成功和失败之后让学生客观理性地进行分析、评价、反馈和改善至关重要。能够理性地进行自我评价的学生会从认识自己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盲目与他人攀比;他们能够客观评估一项任务成败的可能性,既不盲目膨胀也不妄自菲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学生对评价的正确认识与信念,建立评价的基本规则,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达成标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6.加强对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关系、生成机制的相关研究。

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作为一体两面的一组概念,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它们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即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喜欢新奇、有挑战性的任务,更加不惧怕失败,他们更倾向于利用失败作为寻求反馈和提高后续表现的机会;失败恐惧感也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负面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没有什么正面影响。其实不然,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学生的情绪情感、心态(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目标(表现目标还是掌握目标)和动机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对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恐惧感关系及其生成机制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具体化、情境化、深入化。

猜你喜欢

恐惧感效能评价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