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模式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30福建省柘荣职业技术学校袁丽峰
福建省柘荣职业技术学校 袁丽峰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讲授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其来源于教育学家杜威以“做中学”为原则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体系和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思想,这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相契合。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掌握扎实的实验技术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国医药中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然而每个实验室完整器械的配备均需要巨额款项,对于我国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构建完善的药学专业基础实验室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目前国内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完成学生的实践训练:一是在医药企业建立学校的定点实践基地,将学生定期送入企业进行实训;二是在校完成简单的基础实验学习,并进行集中的顶岗实习。上述两种方式均能实现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但却容易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实验技能缺乏理论依托的局面出现。
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学现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医药工业、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业、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个体微小,细胞结构简单,理论知识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理论知识的理解有赖于实验观察,而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的理解与掌握更是离不开理论知识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分开进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强行记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与学都很枯燥,教学难度大。
二、理实一体化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调整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符合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训中熟”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即便如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个知识模块。微生物学模块包括“概论以及细菌”“放线菌”“其他原核微生物”“真菌”“病毒”“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消毒与灭菌”“遗传和变异”八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免疫学模块包括“概述”“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及“免疫学应用”六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其中免疫学模块的知识理论性强,且学生需要在掌握了所有理论知识后才具备进行实验的能力,因此免疫学模块的知识并不适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微生物学知识模块的内容进行调整,将原有的章节设置打乱,依照实训技能的教学要求,对照企业岗位任务的工作程序及操作来设置理实一体化章节,设置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微生物形态观察”“保藏微生物菌种”“测定细菌内毒素”“微生物检查”五个章节,每个章节分别设置必备知识、实训、职业对接三部分内容,以“微生物形态观察”章节为例,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群体形态观察”,其中“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个体形态观察”“真菌个体形态观察”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在“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中,必备知识为显微镜的构造,实训内容为显微镜的使用,职业对接食品药品中微生物的显微鉴定观察。如此调整,打破了微生物学原有的学科体系,突出了企业工作操作技能的实训及工作中必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二)灵活多样的理实一体教学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一起上,先理论后实验,也不是教学环境的简单改变,即在教室里做实验或者在实验室里讲理论,而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不是形成一套单一不变、可以套用所有课程的模板,更多的是依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形成较为统一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因此为了避免理实一体化教学流于形式,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理论教学中渗透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调整的基础上,每个章节中的必备知识模块的学习内容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以“细菌的个体形态观察”这节课为例,必备知识分为“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以及“细菌的结构”两部分知识,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大小都不超过100μm,也就是小于人的肉眼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因此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细菌的形态,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才能测量细菌大小,这时枯燥的理论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大。我们将显微镜、细菌装片以及测微尺等实验器械带入课堂,在讲授细菌形态时,教师现场演示显微镜观察细菌装片操作,同时将显微镜视野投影至屏幕供学生观察;在讲授细菌大小时,课上进行测微尺测量操作,同时将毛发制成的装片与细菌装片进行测量比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对细菌的形态与大小有更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时渗透着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验打下知识基础。
2.实验教学中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强化
紧接在必备知识后的是实训模块,包括实验原理、溶剂器械、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及任务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传统实训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介绍溶剂器械、演示讲解方法步骤、学生实操、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点评这几个环节,存在实验原理与方法的学习枯燥无味、理解难、效果差,实操错漏多、实验结果不理想的缺陷,我们尝试打破传统实训先理论后实验再理论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穿插进行以期取得更好的实训效果。以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原理教学为例,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涉及细菌细胞壁结构相关知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区分开来,学生对革兰氏染色原理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我们一改传统实验原理纯理论的方式,在讲授实验原理前,教师先用标准菌株进行一次革兰氏染色,由学生分组观察思考为什么细菌会被染成两大类不同的颜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借助动画剖析染色液进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最后小组归纳总结实验原理。如此安排,一是可以通过理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强化;二是学生实验原理的学习从被灌输式变成了探究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共同问题进行探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3.信息化资源手段辅助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因此,要真正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的实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大多数中职学校来说配备完整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设备是难以实现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实验硬件设备的添置,依托于信息化的手段,增加理实一体的软件条件也显得尤为关键。以药品中金黄色葡萄菌群检验的操作实验为例,实验方法步骤包含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纯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五个不同的操作技术,每个操作技术中操作细节都很多,在学生实操前至少需要耗费2—4 课时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输入。我们依托于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网络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教师课前通过平台上传每个操作技术的操作要点、操作视频及课前测验,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学习操作技术,遇到疑问可在讨论区提问,教师解答疑问并通过平台实时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课堂上小组上传实验结果实现小组实验结果共享与评价。课后学生可以登录平台观看课上操作视频和教师评语、完成课后任务,强化操作细节。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愿意深入探索,激发学习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率。因此从本校现有的实验硬件条件出发,借用信息化、模拟教学软件等生动化的工具,接受并用好微课、募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创造大量真实的教学情境,辅助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有其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是实践和理论并存的核心课程,中职药学专业的学生整体理论学习能力弱、主观学习能动性差,面对名词概念繁多、学习对象体积微小、肉眼不可见的课程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困境,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是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具有探索价值的工作。我们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课程教学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要求,基于学校的现有校情,调整适用于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努力实现理实一体教学,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