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0-12-30刘春霄王红艳李家仪任宗娇
刘春霄,王红艳,李家仪,任宗娇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医学是以保障和促进人类健康、防治疾病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医学院校研究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敢于改革创新的能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关心的焦点。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其素质和能力,如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创新能力被普遍认为是高素质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注重创新,着力促进创新品质的提升。培养创新能力,是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任务[1-2]。
1 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际一流创新人才的标准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创新观念淡薄,虽然学好专业知识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但衡量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业和高水平的实验能力,而是综合素质。二是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不健全,缺乏平台,创新资源不足,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原始创新供给能力不足,而且学校没有制定激励研究生创新的机制,没有激发研究生创新动力。随着研究生报考数量的逐年增长以及医学院校普遍扩招,部分教育管理者急于求成,导致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研究生成长发展规律的事情时有发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得医学院校研究生质量下滑,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三是医学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氛围不浓,师资力量不足。四是研究生个体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研究生,都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及实验技术,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薄弱,就难以得出科研成果。
医学与自然、社会、语言、工程项目、药学以及临床都息息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多方面、复杂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创新之路是坎坷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走下去。
2 培养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2.1 强化统筹布局,优化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环境及课程设置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作物生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其中包括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等6个方面,规定导师所带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违反学术道德行为时,导师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可见,研究生教育在不断规范。潍坊医学院牵头山东省三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修复重建及组织工程创新团队、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创新团队、卫生管理与政策创新团队、靶向递药系统研究创新团队、病原体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创新团队、基于肿瘤组学的靶向生物药物创新团队、脑血管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心血管生物力学创新团队,共同进行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医学院校应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开设创新思维能力课,主要讲述一些体现创新能力的案例以及创新的重要性,使创新思想在研究生脑海中根深蒂固。此外,导师多参加一些高端医学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医学专家授课,学校与国内外大学进行学生互换学习等[3]。导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与研究生共同讨论,传授有效的实验经验。转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学科导师培养的资源,让导师的科研创新精神潜移默化中影响研究生,让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得到启发。每周开组会进行科研论文和实验结果讨论,科研育人,从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导师在长期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引导研究生,学会“静待花开”。
2.2 构建学术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医学院校应鼓励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尤其是科学学位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只有尽早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技术,才能具有创新思维,提出新颖的科研课题。对于校外重大学术研讨会,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学术创新最关键的是科研方法或实验技术的创新。研究生不能只简单复制他人的科研思路,只做表面研究,开始课题前应该多看相关文献和书籍,通过阅读不断积累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创新点,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医学院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好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工作,为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做到真正关注和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研创新之路是坎坷的,要想实现创新,除有丰富的知识与敏锐的眼光外,科研工作者还要勤奋,有一颗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心。
2.3 消除管理偏差,加强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进入复试全凭分数,但是面试时导师要进行全面考核。一要看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如分子生物学、英语等课程成绩;二要看本科期间有无助研经历,有无参与重大课题;三要看动手能力,面试过程中通过沟通评价研究生的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了解其实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最终经过层层筛选考核录取高质量的研究生,而不能以“进入复试的研究生少,能招到就不错”为由草草结束复试。
研究生入学后,对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首先是研究生管理意识淡薄,大多数管理者认为研究生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从而疏于管理,导师、学生、家长之间也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成效微乎其微,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的成长与创新能力培养。医学院校可以制定与研究生互动管理机制,还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落实;建立多元化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立激励研究生创新的机制,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与信任,共同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建立研究生创新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动力,以适当的奖励为支撑,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4]。
2.4 运用创新实践理论培养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
实践是培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科研能力的大课堂,学术科研实践可以大大提高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实践教学平台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方案中可以单独设置学分,让研究生自己动手,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研究提出校企合作是培养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可与企业、医院、政府以及国外医学院校合作培养研究生,或者多个导师共同培养一名研究生。实践有利于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而医学创新最终还是要应用于社会实践,造福人类社会[5-6]。
深圳虚拟大学园作为我国第一个集成国内外院校资源,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创新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与国内外各大院校和各大医院都有合作项目,并设有北、广、深3个赛区。医学院校可以开发类似深圳虚拟大学园的专业平台,让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落地成真,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
2.5 激发医学院校研究生自主创新动力,加强自我教育
医学院校研究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抛弃不合实际的想法,了解医学职业,增强自信心;要有探索与挑战精神、团体合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信心,肩负起守护人类生命的责任。因此,医学院校研究生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判、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要端正态度,勤于思考,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运用已有经验和实验技术,独立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要敢于提出质疑,对自己所学知识、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对知识有独到见解;要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与竞赛,全面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医学院校研究生自我教育方法:(1)学生组织教育法。学生通过组会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课题。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研究生平时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功,把实验做得更好一些,把问题思考得更周全一些,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得出更多成果,这也符合新时代对基础研究提出的新要求。(2)目标式自我激励法。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晓维说“做研究就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经得住诱惑”。所有的理论都要通过大量实验来验证,研究生所做的实验是最基础的前瞻性研究,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医学院校研究生可以李晓维为榜样,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6 保持心理健康,提升创新能力
医学院校研究生实验压力大,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因此,研究生一要直面压力,有序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条理地完成学业及实验课题,或将所需处理之事分主次,分轻重缓急,事半功倍;二要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自我消化,找到合适的发泄口;三要转换角度看问题,凡事都有两面性,要辩证看待;四要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研究生忙于学业与实验往往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偶尔让自己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7]。
2.7 利用校园文化激发医学院校研究生自主创新动力
校园文化是不断传承的,在传承中有创新、有发展、有特色。校园文化既封闭又有开放,既传统又有创新,既迂回又有前进,既传承又有批判。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自主创新的动力。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校风、校训为基础,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8-9],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8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提升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
医学院校研究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从而对实验要求、方法、思路更加了解,撰写毕业论文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可将相关文献与研究生的课题选择、设计、判断等相结合,从中获得启发,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另外,还要多关注其他领域的创新成果,拓宽知识面,但也要防止过度上网,影响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发挥导师的感召作用、开展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观察其他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等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培养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