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及对战争形态影响

2020-12-30丁达理

无人系统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同作战无人人工智能

丁达理,谢 磊,王 渊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38)

1 引 言

人工智能是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各世界强国相继把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同样,在国防科技领域,智能化武器装备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人工智能将推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并成为战争形态演变的第一推动力。在新作战概念、自主武器装备军事需求及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无人作战飞机的智能化程度和自主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以美国忠诚僚机为典型代表的研究概念与计划将大幅提升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样式已经初露端倪,并将给航空兵作战思想、作战模式和组织编制带来深远的影响乃至变革。

2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背景与需求

2.1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直接动因。

2016年以谷歌阿尔法狗(AlphaGo)、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类脑芯片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名声大噪,深度学习、模式识别、脑与认知等人工智能基础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迅猛发展决定未来智能化作战的胜负,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10月,白宫发布了两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报告:《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从国家预算规划层面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发展战略。2016年8月,日本防卫省发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个军事技术发展顶层战略《防卫技术战略》,强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1]。2016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长批准了《2025年前发展军事科学综合体构想》,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应用。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问题[2]。同样,人工智能也是武器装备科技革命和战争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军事领域是对科技前沿感知最敏感的领域。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等相关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未来的潜在军事影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高度关注。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和空军研究实验室于2000年率先提出了无人战斗机(UCAV)自主作战(Autonomous Operations)的概念。《美国空军无人航空器飞行计划2009-2047》指出,自主化运行模式有利于提高无人飞行器系统的总体效能。未来的无人飞行器系统将能够独立地观察作战态势并采取行动,仅需要有限或很少的人力参与,这将极大缩短决策和攻击时间。《美国空军2010—2030年科学技术展望》指出:接下来十年,美国空军有两个关键领域需要优先发展和重点投入,强化使用自主化和自动化系统。《美国无人机发展路线图2017—2042》在前面序列发展路线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高无人作战飞机的自主性能力,并在综合自主能力路线图提出的四大自主能力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可执行人类决策的忠诚僚机。美国空军发布的《2019 空军人工智能战略》也指出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和武器化,将在所有任务中利用和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以更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实现成果,同时优化每个飞行员的能力。

2.2 传统攻击模式不能满足空战军事需求,亟需提升智能自主作战能力。

现代信息化高技术战争中,无人机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的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等频繁出现捕食者、全球鹰等无人作战飞机,在这些无人机武器系统中驾驶员不在飞机上,但驾驶员仍然保留在UCAV 系统回路中,这种模式可称之为操控员远程操控模式。而且,其作战使用需要地面控制站具备远程目标人工识别、目标搜索、攻击决策等功能,并通过地面控制站任务规划系统指挥控制UCAV 进入可发射区,构成制导武器的发射条件。可见,当前无人机武器系统作战均采用操控员远程操控攻击模式。但是这种攻击模式具有以下局限性。

(1)不可避免的要求地面指挥控制站与UCAV之间大数据量的交互,特别是在复杂作战环境和强对抗作战条件下,不仅增加了无人机对通讯的带宽、可靠性、实时性等需求,还使得地面操控人员必须实时处理和完成态势评估与威胁估计、战术决策、机动攻击/规避/干扰轨迹规划、机动飞行控制、特情处置、武器发射与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作战任务,这将使得地面操控人员难以胜任。

(2)无人机在与地面通讯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存在作战指挥控制和信息交互的链路隐患。典型的事件有2011年伊朗成功通过电子战技术干扰美国RQ-170 哨兵无人机的控制链路,使得无人机在伊朗境内降落。

(3)地面操控人员的固有生理因素,如估算精度、动作准确性、反应时间、攻击决策的优劣程度等限制导致地面操控人员并不能充分利用飞机和武器系统的全部能力,甚至产生错过或丧失攻击时机,乃至错误攻击目标等严重后果。

然而,UCAV 制空作战面临严峻的强对抗作战环境,目标具有高速/高超声速、大机动、低可探测性等特点,攻击时间窗口极短,战机稍纵即逝。使得无人对地打击采用的操控员远程操控作战模式不能适应无人制空作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智能自主作战模式成为解决空战所面临关键难题的必然技术发展方向,并具有以下两方面主要优势。

(1)飞行员进行大量地面模拟飞行训练和战法研讨,研究各种战术动作,累积经验。特别是近百年的飞行员实战与空中飞行训练,得到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飞行员作战与训练经验为UCAV 智能自主空战提供优秀的学习样本。空战知识来源于飞行员,但从飞行员处直接获得的是关于空战决策、飞行操纵等方面的一组离散的客观事实描述数据,通过飞机数据记录设备获得数据,大部分情况下对于飞行员的经验数据只能通过与飞行员的交流获得,它们是构成信息和知识的原始材料,对于空战战术决策显然是至关重要的数据财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飞行员数据进行处理,消除数据的不确定性,找到具有特定含义的彼此有关联的数据,形成空战知识,通过知识集成形成知识库,知识是结构化的、对于战术决策与战术机动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对于提高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机器智能与飞行员智能具有很好的互补、移植和共生关系,在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中具有显著的军事应用发展潜力。智能互补指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间相互取长补短。人的长处体现在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适宜从事非常规的、不确定的、未确知的管理活动,如高层决策、总体规划、发展预测等;人的短处是易疲劳、会遗忘、有情绪,其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受到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限制,不适于进行重复性、繁琐性、单调性的工作,如大量记忆、精确计算、高速查询等。相反地,计算机的长处是抗疲劳、不遗忘、无情绪,适宜担负重复的、繁琐的、单调的,需要大量记忆、精确计算、高速查询的工作;计算机的短处是规范性、呆板性、被动性,不适于处理非常规、不确定、未确知的管理问题,而适于处理常规的、确定的、确知的问题。因此通过智能互补可以充分发挥机器智能和飞行员智能的优势。另外,通过机器学习,在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过程中,机器智能还可以不断挖掘、学习和应用飞行员智能,使得人的智能不断地向机器智能转移,将逐步提高机器的人工智能水平。

2.3 智能化无人机武器装备运用加速发展,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已初露端倪。

尽管在深度学习、模式识别、脑科学等人工智能基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无人机的智能化和自主性水平加速提升,并具备了较好的机动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在不确定、多任务、高威胁的现代强对抗作战条件下,无人机全自主模式距离实战仍具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具有战术宏观决策优势的有人机和具有技术微观规划与控制优势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应运而生,并已初露端倪。美国防部认为,由于当前无人机技术尚未达到全自主的水平,利用当前现有装备进行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是一种可行的作战方式。

(1)全自主作战模式无人系统从技术攻关到实战运用仍有较大距离,操控员远程操控攻击模式是当前一段时间的主要选择。

要实现无人机完全自主作战需要具备复杂战场环境理解能力、战场态势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对手和目标战术意图的预估、及时响应能力以及面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这都对无人系统的自主性和智能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全自主模式仅能够在特殊场景下使用。2011年2月4日,X-47B 验证机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首飞成功,X-47B 一改过去无人机地面遥控的历史,工作人员只需预先输入程序,X-47B 自动完成起飞、打击固定目标、返回和降落等一系列任务。2013年5月和7月,X-47B 成功在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上完成自主弹射起飞、着舰复飞和降落任务,引发世界持续关注。说明美国在UCAV 的自主性已经走在世界先列,但是只能适应于任务确定、目标已知、航路预先规划好这样的确定性场景。也就是操控员远程操控攻击模式是当前一段时间的主要选择,在强对抗、多场景、多任务或者具有不确定因素条件下全自主作战模式还有较大的距离。

(2)人工智能技术在有人机辅助决策和无人系统自主性能上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并具备了较强的自主作战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兵作战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美国和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分别推出的飞行员助手(Pilot’s Associate)、机载专家咨询系统(ЬОСЭС)等研发计划,在威胁估计和态势评估、机动轨迹规划、火力/飞行综合控制等关键技术上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并运用在F-16、苏-30 等战机上,美国空军空战模拟系统已经能够根据12000 条产生规则,执行130 个作战目的和450 种空中动作,参加训练的飞行员已经不能区分对手的有/无人身份。2016年辛辛那提大学与美国空军实验室合作的ALPHA 智能空战系统在模拟器中战胜了人类飞行员——已退役的空战专家GeneLee 上校,他将ALPHA 描述为“迄今为止最具有侵略性,反应迅速,最具活力和可行度的AI”。ALPHA 智能空战系统调整战术计划的速度是人类的250 倍,从传感器收集信息、分析处理到做出正确反应,整个过程不超过1ms。2016年,在美国国防部支持国防科技预先研究项目预算125 亿美元的变革性技术中,在自主系统领域主要投向人机协作、提高机器智能、促进跨平台分布式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发展。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2017年财年预算29.7 亿美元支持先进算法和软件,提高自适应规划和态势感知等人机协作能力[3]。

(3)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已初露端倪,美国等军事强国率先进行了概念发展计划与能力试飞验证。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是利用无人机不怕牺牲、工作时间长、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有人机的指挥控制下,于“危险、脏、累、枯燥等”环境下执行侦察、打击、目标指示等作战任务。随着防空系统的飞速发展,美国率先在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直升机战场大力发展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1993年美国空军作战实验室提出了“基于编队的有人/无人航空平台能力”先进概念,希望无人机充当猎人(有人机)的“捕鸟猎犬”深入危险或未知区域进行侦察和打击任务[4]。1996年,波音公司启动了机载有人机/无人机项目。2014年美军在阿拉巴马州的红石兵工厂和加利福尼亚洲的飞行测试中心成功完成了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同时控制灰鹰无人机和影子无人机执行任务的测试[5],并对飞行演示进行了对比评估,美国空军作战实验室的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评估结论[6]是:(1)完成战术侦察任务所需的时间缩短10%;(2)识别和上报高价值目标的数量增加15%;(3)提供给指挥官的关键信息增加了30%。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巨大军事应用潜力出现后,更多作战技术概念计划纷纷推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防部2016年举行的忠诚僚机概念研讨会,确定美国空军计划将F-16 改装为可以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并在未来战场上作为F-35 战斗机的僚机与其协同使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目前正致力于研发无人机的自主运算数据库,以期实现以最小的成本将F-16 忠诚僚机在若干架五代机之间来回转换控制的愿景。2017年美国空军实验室和以制造无人靶机闻名的克瑞托斯无人机系统公司联合研发的XQ-58A 女武神无人作战飞机,根据美国空军忠诚僚机的概念,该型无人作战飞机作为无人验证机,将由F-35/F-16 等有人机控制发起攻击,实现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2019年3月XQ-58A 女武神无人机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完成首飞。这是一款隐身、高亚声速无人驾驶飞机,是美国忠诚僚机计划的一部分,单机成本200~300 万美元。可以说,这是小一号的无人廉价版F-35,美国空军负责人指出:这是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低成本无人作战飞机。同年7月,XQ-58A 女武神无人机进行了第二次试飞,美国空军研究实验所宣布,这架喷气式无人作战飞机在71min的飞行中成功完成了所有的测试目标。虽然女武神计划研发的是一款无人僚机,但更广泛的天空博格(Skyborg)计划正致力于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战斗机结合起来,美国空军高级武器采购员威尔·罗珀表示,美空军的F-35A 隐身战斗机新版本和希望采购的F-15 深度改进型,都可以作为空军无人僚机的长机(指挥机),美空军并准备修改F-15EX 和F-35A Block4(第四批)战斗机,以适应天空博格计划所需的数据连接与处理器。罗珀证实,美空军最终将XQ-58A女武神并入天空博格计划。计划2019年和2020年试飞无人僚机,希望能在2023年之前等到好消息。

3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运用

各国军队在重视先进空战技术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新质的、变革性的空中作战力量的作战运用。美军的联合作战条令认为,空中力量的作战运用主要包括空中机动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空中遮断作战、制空作战、战略空袭作战五种样式[7]。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作为一种可以预见的全新的作战力量,将作为生成体系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空中力量的作战运用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8]。

3.1 空中机动作战

空中机动作战是指战斗部队机器装备在指挥官的控制下,搭乘直升机等平台,从陆地或海上平台起飞并在战场上机动,以进行地面战斗的一种空中力量作战运用的作战样式。

随着空战武器和地面防空系统的飞速发展,直升机战场生存环境愈加恶劣,近年来美军直升机在索马里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以及俄罗斯直升机在叙利亚战争中频频被敌方采用伏击战术击毁。2015年11月24日,俄苏-24 被土耳其击落,1 名飞行员空中被击毙,1 名飞行员获救,但搜救的米-8飞机被击落1架;2018年2月3日俄苏-25被肩扛式导弹击落,为解决伏击杀伤带来的装备毁伤与飞行员生存问题。大力发展和提升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就成为军事强国空中机动作战的重点发展方向。

为了应对航空兵空中机动作战面临的严峻防空威胁,提高航空兵在危险和防守严密的高价值区域的侦察和打击能力,早在1993年美国空中机动作战实验室就提出了“基于编队的有人/无人航空平台系统能力”先进概念,力图研发无人机充当猎人,作为有人机的“捕鸟猎犬”,在作战任务中,根据有人机的指挥控制,前突到危险或不明区域,执行侦察或打击任务。2013年开始,美国海军组建了由海鹰直升机和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的混合编队,搭载于海军新型濒海战斗舰。2014年,第35 海上打击中队的海鹰直升机和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开始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濒海战斗舰,将作为对面作战、反潜作战和反水雷任务的关键构成部分。

3.2 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

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是由航空兵作战力量对距己方地面部队附近(一般为前锋前方3~15 km)的敌方目标实施的空中打击行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多次局部战争来看,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在联合作战,特别是陆空军联合作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美国中央司令部空军部队提交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数据见证》报告中指出,2003年美军挺进巴格达的作战行动中,美海军和航空兵的飞行任务中有75%属于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性质。

目前,战术无人机系统(如美军的捕食者系列)的一般配置有:合成孔径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对敌制导武器、数据链等,已经具备和有人机协同对地/面攻击的作战能力。美军现装备捕食者、全球鹰等型无人机300 多架,配属14 个无人机联队(大队),主要部署在12 个本土及10 余个海外基地。有人机/无人机在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接敌运动和进攻歼灭任务中。在接敌运动中,无人机凭借成本低、侦察时间长、侦察灵活性强等特点,可以担任前方侦察的任务,通过数据链实时把敌方信息发送至有人机或地面联合指挥所,为作战行动提供实时目标情报信息。在进攻歼灭任务中,无人机可以在有人机的指挥控制下进行电子干扰和压制,为对地目标打击提供一个安全通道,还可以发挥无人机航程远、续航能力强、超低空突防等特点,携带制导弹药深入敌纵深对目标进行突发性的攻击摧毁。最近经典的战例是2019年9月,沙特的石油设施遭受数十架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机群攻击,损失惨重,而沙特的防空系统却对此毫无反应。

3.3 空中遮断作战

空中遮断作战是指在敌军事潜力能有效地用于对付己方部队或达成其目标之前,将其牵制、瓦解、迟滞或摧毁而进行的空中作战行动。这种作战运用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联合作战过程中,空中作战力量能够前出己方前锋线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独立地促成联合部队司令的作战目标。

作为敌方作战系统的关键环节,空中遮断作战主要目标是指挥所、机场、桥梁、弹药库等指挥、机动、物质输送等目标。这些目标必将面临复杂的作战环境和火力强大的防空守卫力量。自从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首次使用MQ-1型捕食者无人机发射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打击地面目标开始,无人机力量已经成为有效实施对敌打击的火力发射平台,也成为了空中遮断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遮断作战需要科学运用作战资源,有人机具有飞行速度大、载弹量大、全局决策能力强等优势,无人机具有更长的滞空时间,可以在更广阔的作战区域上空长时间游弋,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和被俘等风险。因此,无人机在广阔的作战区域通过高效能探测系统获得完整的侦察信息,有人机通过综合情报信息,根据作战任务,给无人机分配高威胁目标或紧急突发目标,协助有人机达成作战任务,不仅能有效降低有人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风险,还能够大幅提高有人机作战能力。根据忠诚僚机2020—2022 财年自主技术无人机集成验证计划公告[10],2022财年该项目主要验证有人-无人忠诚僚机编队对敌方防空系统的压制能力,试验场景为GPS 和通讯系统受到干扰、敌方防空系统较强,且使用了电子对抗措施。无人机作为敌防空系统压制平台,对作战区域敌方电子辐射装置进行感知、辨别和定位,同时具备独自灵活编队电子战能力。无人机单机或编队同有人长机进行战术协同,能够根据目标威胁程度和目标反映措施在防区内/防区外进行反辐射作战。

3.4 制空作战

制空作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空中作战力量和地面防空力量,为赢得一定空域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作战行动。按照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制空作战的主要趋势是实现“三化”:空间化、信息化、无人化,并明确提出制空无人作战飞机是具体实现“三化”的八大系统之一。

信息化条件下的制空作战,表现出空中协同的明显特点[9]。空中作战单元或小编队的作战能力是发挥空中力量战略功能的基石。美国2016年公开忠诚僚机计划,到2019年XQ-58 的多次试飞,F-35 与无人作战飞机协同的分布式空中打击平台一旦成功,就可以实现有人机向无人机赋能,标志着智能化正式成为空战能力的倍增器,引起了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关注。无人作战飞机具有价格低廉、信息处理完整、机动轨迹规划精细、跟踪控制能力精准等优点,而有人机可以在无人机的保护和辅助全方位态势感知的支持下,更加关注整体态势判断和战术决策,根据整体效能最优的原则指挥无人机执行具体目标的攻击、电子干扰等任务。随着无人机智能程度的提升,无人机还可能充当佯攻,配合有人机完成对目标的攻击。波音鬼怪工厂负责无人僚机项目的沙恩·阿诺特表示,当飞行员驾驶超级大黄蜂以600 节的速度飞行时,可以随时控制无人僚机在周围飞行,每名飞行员可以在座舱指挥和控制4~6 架无人机执行各种任务,从而延伸了作战范围,降低了自身的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人机/无人机在协同作战中的关系将是控制与被控制、功能相互补充的关系。有美国空军军事专家设想:由一架F-22 控制3 架无人作战飞机,组成混合编队实施制空作战,无人机部署在F-22 前面打头阵,F-22 则保持无线电静默,被动接收由无人机及卫星传送的作战信息数据,实施攻击前,F-22 迅速打开机载无线电装置,搜索、发现和跟踪目标,并指挥无人机发射武器,实施攻击[11]。

3.5 战略空袭

战略空袭是指使用航空器、导弹等兵器对敌战略目标进行袭击的作战行动。美军认为,战略空袭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典型的实施平台有美国的B-52、B-1B 和B-2等战略轰炸机。战略空袭一般具有远程、大吨位、纵深、零失误、高风险等特点,而无人机更具有优势来执行此类作战任务。2016年2月,美国空军部长德博拉·李·詹姆斯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宣布,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正式命名为B-21,同时美国媒体报道称,B-21 除了有人版,还有无人版,而且可能会与其他隐身战机配合深入敌境,打击防守严密的目标。

4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对战争形态的影响

战争形态是战争的形式与状态的总称,是指战争这一事物所具有的外在形式或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外在表现。包括下列基本要素:战争主导要素、战争中介系统、军队战斗力系统整体涌现性、战争空间形态、军事运动基本形式、军事技术体系结构、战争接触方式等[1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军事智能化应用加快,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已经完成多次试验与关键技术验证,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军事强国重点支持的变革性技术,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具可能性的革命性的全新作战模式,也必将对不远将来的战争形态带来深刻影响。这里主要从作战样式、作战能力整体涌现性、空战主导要素与对航空兵技术体系与人才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4.1 改变空战游戏规则

随着新主导军事技术(群)核心地位的确立,其发展呈加速推进、以指数增长的强劲态势,对军事技术体系及战争体系的拉动效应明显,是名副其实的战斗力增长“引擎”。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体系、作战理论、组织和制度体系在军事和国家层面日渐建立,新型作战武器(系统)技术战术性能大幅提升并得到广泛应用,战争整体能力加速增长[13]。在智能化浪潮冲击下,世界军事竞争激烈展开,武器装备加速智能化,适应智能化武器的作战方式、体制编制开始探索,以2014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为标志,一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已拉开帷幕。人工智能在航空兵作战上的应用使得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全新空战样式变得逐渐清晰,被认为将改变空战游戏规则。在未来网络化作战条件下,有人作战飞机从传统的“射手”向“指挥官”的角色转变。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将有人机从直接交战的“射手”任务中解放出来,成为获取无人机前突后的火力/信息指挥决策节点,并指挥无人机“射手”完成打击任务。

4.2 能力优势决定制空作战的巨大潜力

尽管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无人作战飞机在整体战场态势的理解与宏观全局战术决策上还有很大的技术局限性,需要由有人机负责指挥与控制,但是无人机技术战术性能的巨大优势将大幅提升现有武器系统的性能,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作战能力。2019年波音自动化系统副总裁兼总经理克里斯汀·罗伯特森在波音制空权训练系统(BATS)——绰号忠诚僚机原型机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波音制空权训练系统将为盟军的有人/无人飞行任务开创前所未有的优势,凭借其快速重新配置的能力,以及与其他飞机一起执行不同类型任务的能力,波音制空权训练系统将成为一个力量倍增器”。首先无人机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采用的隐身技术和精准控制技术让无人机能够以最优的隐蔽方式空中接敌或超低空甚至贴地突防;其次具有超长持续行动时间,有人机持续执行任务时间最多10 个小时,而无人机正常执行任务时间主要取决于燃油动力,如X-47B在空中加油的条件下可以连续飞行50~100 小时,很明显,武器装备的连续工作时间从以“小时”计数到以“天”计数,是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进步,不但使远距离侦察打击或长时间制空作战成为可能,由此构成的军事威慑和持续打击能力使得无人作战飞机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再次是无人机具有有人机无法比拟的机动性能,无人机因为没有飞行员,所以机动性能不受8~9 个过载的最大限制,机动是作战飞机完成作战机动占位攻击或战术规避等核心作战任务的最主要方法,一旦自主性能很强的超大机动无人作战飞机成为航空兵作战的力量,这将对作战飞机的设计与生产装备,特别是对传统战术战法带来颠覆性变革;另外,无人机还具有执行命令不打折扣、训练周期大幅缩短、综合成本低、政治风险低等优势。这些优势的汇聚,可以预见将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航空兵作战的主导力量。

4.3 给空战飞行员带来全新的心理挑战

飞行员是遂行航空兵作战任务的主导因素。随着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概念不断走向清晰,其巨大的能力优势和技术潜力对飞行员带来了全新的心理挑战。美空军上校吉恩·李作为美空军假想敌教官,曾指挥和进行过上千场模拟空战,但是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开发的“阿尔法”击败后说,“它非常能掌握情况,反应也很快,似乎能预测我的意图,并在我改变飞行动作或发射导弹前立即回应。它知道如何躲避我的攻击,也能在必要时迅速在攻击/防守动作间切换。”可以设想,如果这种情况不是在地面模拟对抗试验,而是发生在将来某个时候的真实空战场景,那将对有人机飞行员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作战人员在长期稳定的作战训练下,在心理建立了认识与作战环境的平衡,使得作战人员形成了一系列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当这个作战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了随时都有威胁生存的杀人机器时,就会造成作战人员心理压力陡增,出现了与作战环境的不平衡,过去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接着,心理上的超负荷压力就很容易摧毁一些人的意志而导致过度的紧张和恐惧。恐惧心理实质上是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力量或能力而产生的一种企图摆脱危险的逃避情绪[14]。无人作战飞机一旦真正用于空战,使得飞行员这个传统空战的主导因素将面临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作战对象的完全不可预知、作战信心很难建立、缺乏类似训练经验等严峻挑战,而这些都是引起作战人员恐惧心理的重要共性因素。可以预测,一旦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应用于实战,并展现出压倒性作战能力优势,将给对手带来不可避免的巨大心理压力甚至恐惧,继而形成碾压式战略威慑。

4.4 对航空兵的军事技术体系结构提出新的技术和人才需求

2016年美国空军发布了《2030空中优势飞行规划》反映了未来航空兵作战将通过信息化技术联合不同平台,聚合形成“能力簇”,以提供获取未来空中优势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技术不仅要突出平台能力、聚焦自主协同,还需要关注体系优化。首先,从平台技术来看,通过美国的SR-72 高超声速无人机计划、TR-X 隐身侦察无人机、X-47B、XQ-58A 无人机,欧洲的神经元,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等,可以总结出高空、高速/高超声速、隐身、低廉、模块化、先进航电和飞行控制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验证。其次,自主与协同技术,俄军研制可控制无人机的虚拟现实头盔、美国海军进行低成本无人机蜂群项目测试、DARPA 选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锡恩公司承担拒止环境中协同作战项目发展一套包含协同算法的软件系统,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要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展综合的分布式作战管理能力,美军开展的忠诚僚机计划与飞行试验,华沙理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验证无人机编队优化技术,西班牙开展无人机与有人机同空域飞行测试等,无人机的作战管理、自主决策、机动轨迹规划、自主攻击、协同控制、编队优化等关键技术是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最后是用于体系优化的数据链技术和任务载荷技术,DARPA授予雷锡恩公司承担“满足任务最优化的动态适应网络”任务,还授予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耐力”项目推进高功率激光武器开发,英国皇家海军在扫描鹰无人机上验证ViDAR 雷达的探测与自动识别能力等,目标探测技术、新概念武器、动态适应网络等技术也是有人机/无人机后续发展的重点关键技术。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是智能化程度很高的高层级联合作战单元,不仅需要关键技术的突破,也需要能够有效组织和指挥的技术与指挥人才。这里主要从作战理论、学科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谈几点思考:一是需要拓展和增强联合作战理论学习,2017年11月2号《解放军报》刊发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文章《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开创战争研究新境界》中指出,“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和国际地区安全的严峻挑战,迫切要求军队做实研战课题,夯实胜战根基。在自主作战大前提下深化战争指导,研究打赢战争的方法途径。在科技博弈的制高点上拓展战争手段,高度重视研究新技术的战争效用,用先进理念引领军事技术发展,深化研究新型作战手段和作战力量的研究。”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无人平台的机动能力、持续执行任务能力等新的作战能力迫使我们必须深化研究这种新型作战手段和作战力量。二是学科与专业设置,学科和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制度,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与规模,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设置。目前相关军队院校均设置了无人机相关专业,但是仍存在专业较分散、学科方向不聚焦不清晰等问题,需要加强和完善。三是人才培养,首先是我们的教员队伍基本上是从有人机教学岗位抽调组建的,存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转变适应等方面的需要;其次是无人机装备时间较短,实战实训经验不充足,带来的实战教学内容有待补充完善;再其次是要加强学员的部队见习与实践,培养学员的爱岗敬业、懂装备、善谋打仗等军人素养;最后是无人机部队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员的不怕艰苦、敢于奉献、献身边疆的思想政治教育。

5 结束语

现代战争正从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转化,无人作战飞机作为航空兵作战的重要力量,正在朝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现有局限性,从人工智能推动等方面论述了有人机/无人机智能协同作战的背景和军事意义,并分析了将对空中机动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空中遮断作战、制空作战、战略空袭作战五种典型作战样式产生的深远影响,继而展望了对空战样式、作战潜力、飞行员和军事技术体系结构等战争形态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协同作战无人人工智能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HUMS在无人直升机上的应用与展望
反击无人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诗到无人爱处工
媒体融合背景下体育报道的制胜之道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