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辨力

2020-12-30山东滨州实验学校郭芳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法治活动课堂教学

山东滨州实验学校 郭芳芳

思辨是指逻辑推导而进行的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会产生良好影响。

一、整合思辨话题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展开深入的教学调查,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参数。整合思辨话题,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对学生学习制约因素有充分把握,以便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互动契机。思辨话题要切合教材内容,更要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唯有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和自然,这样的思辨活动才有历练价值。思辨话题贴近学生关切,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思辨活动组织才会更为顺利。

小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以此展开教学思辨活动,往往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调动效果。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师先与学生一起研读教材内容,然后给学生设置争辩话题:“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百人百姓百脾气”,这是对人的差异性的常规认知。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同学之间交往就会受到影响了,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学生拿到这个问题后,快速展开思考和讨论。大多数学生持否定态度,也有一些学生觉得很有道理。课堂争辩气氛基本形成,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学生在不同范围内展开了争辩活动。有学生认为,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但这不影响交朋友,朋友未必要完全志同道合,不同性格的朋友之间还可以形成互补。也有学生不以为然,人们常说“朋友千千万,知心有几何”,就是对找不到知心朋友的由衷感慨。

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争辩话题,发动学生展开自由争辩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学生都能够自主展开学习思考,发表个性观点,教师参与活动之中,对学生个性观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这样的思辨活动便是成功的。思辨未必要达成完全的统一,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能形成学力基础。

二、营造思辨启动环境

思辨是一种思考和辩论的活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更为适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然启动学习思维,自然展开辩论活动。设置适合的争辩话题自然是最为关键的,但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素材信息,利用多媒体创新适宜的思辨环境,这样才能够激活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展开多种形式的思辨活动。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生活故事,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比赛,以培养学习思辨品质。

在教学《我很诚实》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狼来了》的故事,学生对这个故事都比较熟悉,很快就进入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思考对其中人物的一些做法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开始观察图片,对其中的情节进行梳理,很快就给出个性观点。如“家长询问孩子的成绩,这是最为正常的事情,这个孩子却说谎了,当然是不对的行为。如果从小就养成说谎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赞成小米的做法,自己做错了事情,能够主动承认错误,这是负责任的做法。”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个性观点阐述进行对应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思想矫正力量。

教师为学生讲述故事,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信息,都为学生带来更多直观学习的机会。学生对故事和图片等信息有特殊敏感性,其助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对这些图片内容进行推演和评价,成功启动争辩思维,并在评价互动之中形成思维能力。学生有明晰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利用图片展开教学,成功对接学生生活认知思维,形成重要的学习成长契机。

三、创新思辨组织形式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准备思辨话题,还要对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处理,让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以便形成教学启动点。集体讨论、质疑展示、问题思考、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数据处理等,都属于思辨组织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切合性选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给教师带来更多选择,发动学生展开网络互动思辨活动,能够无限延伸思辨学习“长度”,为学生思辨学习提供更多契机。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学习机会,对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至关重要。如在教学《我的家在这里》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家乡景色,然后为学生设置活动:我们的小区和村落是大家居住的地方,维护好生活环境应该是大家的事情。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作为居住者,应该如何做呢?第一,小区垃圾没有人管理,你会怎样做?第二,道路被堵塞,你会怎么办?第三,水渠被破坏了,你打算如何应对?要给出具体的应对方案,而且要注意可行性。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够展开冷静的思考,给出许多应对策略。有学生主张,如果小区垃圾没有人管理,我们可以及时和相关部门联系,也可以组织大家来处理垃圾;也可以在小区内张贴传单,作出正面宣传,让每一个居民都参与到垃圾处理之中来;也有学生对小区道路堵塞问题献计献策,建议物业做好停车位规划,对乱停乱放现象进行对应管理。

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些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地展开思考和研究,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给出的个性化建议来看,学生都能够顺利启动争辩思维,对现实问题展开对应设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启动,促使学生自然形成思想认知基础。

四、拓展思辨训练域度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案例展开集体讨论,为学生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一定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学科训练契机。特别是案例分析,已经成为学科训练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不妨给学生布设一些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深入生活搜集相关案例信息,以有效提升课堂思辨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需要引入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发动学生开展网络互动,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

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展开学科学习,这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设计,以提升教学适合度。如教学《我家的好邻居》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性活动任务: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有很多邻居,这些邻居都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哪些帮助呢?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才能掌握相关信息,回家之后,对父母展开采访调查,将一些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形成采访记录。学生接受调查任务后,展开积极应对,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一些调查问题。其次对家长展开询问调查,并对询问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设计。最后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形成采访记录。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大多都能够获得较多采访调查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建立采访记录。教师对学生采访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感知进行内化处理,让学生顺利建立正确观念。教师就个别学生采访到的负面内容进行理性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其中的道理,给学生带来更多理性思考的机会。

学生接受教师布置的调查任务,自觉对家长展开相关采访活动,表明教师教学设计是具有可行性的。学生能够事先对采访问题进行整合处理,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组织性。无论学生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经过这样的调查实践,都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对社会对家庭产生更多感悟和启迪。采访是最为常见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求学生做出充分准备,给学生更多技巧方法提示,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支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自然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给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新课题。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有观照意识,对学生学习实际需求要有充分认识,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探索,适时引入思辨教学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辨机会,以提升教学中师生互动频度,促使学生在思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