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种猪的饲养技术方案
2020-12-30李杰
李 杰
(兰西县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兰西 151500)
自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强国的发展方针以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与先进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愈加密切,越来越多科学饲养技术应运而生,走入大大小小的养猪场内。其中无公害种猪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备受关注,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生猪营养需要和生物学特征所形成的饲养技术,可以满足优质猪肉产品的生产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优质猪肉食品,同时避免养猪过程对环境造成更多污染破坏,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养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无公害种猪饲养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展开分析论述。
1 选择适合建设的饲养基地
1.1 饲养区域选择要求
选择建设生猪饲养基地时,要以坐北朝南、空气湿度不高、地势高的区域作为优先选择,此优先选择原则能够有效创造良好隔离条件,避免无公害种猪受到病毒传播感染。饲养基地要远离屠宰场、垃圾处理厂、医院>4 km,远离居民住宅区、学校这些人群密集区域>2 km。
1.2 设计饲养布局要求
养殖基地的饲养布局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主要要求。将隔离设施设计到生活区域和生产区域中。布局结构按照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全开放式、全封闭式或者半开放式。将消毒设施建造在基地入口区域,设施材料使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对基地进料口、粪便区、新引入猪、病猪采取分别隔离设计,给基地无公害种猪饲养管理人员设置专门的消毒点。
1.3 饲养设施选择要求
养殖基地采用饲料或者饮用水,要严格控制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种猪饲养区域设置有安全生产的相关设置(单独使用),也有局部独立的生产隔间。
2 引进或者改良优良品种
猪肉食品的风味和质量受生猪品种影响巨大,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主要以三元杂交生猪品种为主,在推进无公害种猪饲养技术时,建议积极引进或者改革优良品种,合理进行杂交组合工作。
比如,引入优良品种“杜约克”为杂交父本,就可以切实改善生产后代的品种,使其具备良好生长性能和高体型外貌,所生产出来的猪肉制品品质也更上一层楼,具有更加鲜美的风味,可以实现对母本品种的改良。
3 创新种猪饲喂技术
实践表明,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公猪与母猪对营养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制定科学、可行的饲喂营养标准十分必要,能保证喂养工作充分促进猪群健康茁壮成长,切实增强猪抗病力以及生产性能。
饲养人员要摒弃传统的饲喂方法,对猪群生长速度进行科学控制,避免抗生素药物的盲目以及过量使用,将青粗饲料适当添加到日粮中。采取种猪休药期管理措施,避免发生猪体内残留药物的情况,以达到保证猪肉制品的高品质。为了提高种猪的精液品质、食欲和抵抗力,将适宜的中草药和基础日粮混合搅拌均匀,饲喂于种猪。
4 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4.1 健全养殖场种猪检疫程序和规范标准
养殖基地在引进种猪过程中要先通过产地检疫,全面了解种猪的健康情况,避免引进的猪将病毒带入到新的养殖基础。除了售前的产地检疫措施以外,还要及时进行到户检疫制度,确保种猪在调运或者出售前,能够通过兽医站等相关单位全面检疫,只有带着检疫证明文件才能调运和上市交易。
4.2 采用种猪户口簿
养殖人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种猪户口簿,自行留存一份,兽医站留存保管一份,以此为依据及时了解种猪的健康与饲养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检疫程序和免疫接种计划,按照计划有序实施检疫工作。
4.3 加大种猪监控工作
养殖基地严格按标准化种猪生产标注以及相关标准要求,采用与实际养殖情况相符的无公害种猪饲养技术规范标准,及时检测猪盐酸克伦特罗,一旦发现种猪存在检测阳性结果,必须将其淘汰,避免给其他种猪埋下安全隐患种子。加大种猪饲养全程的监管力度,及时登记种猪出栏检疫、无害化处理、兽医防疫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为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参考,使整个监督体系发挥出充足作用。
4.4 完善种猪免疫接种机制
想要有效防控种猪的各种疾病问题,就要做好种猪免疫接种工作,保证采用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保证制定的种猪免疫接种机制能够贯彻执行到位。注意在种猪开始配种前1月有序接种口蹄疫疫苗、伪狂犬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猪瘟疫苗等,免疫合格后方能进行配种和售卖。
5 全面开展消毒工作
无公害种猪养殖过程要积极引入粪污处理再利用技术,通过先进的干清粪工艺技术代替人工清理工作,混合在一起污水、尿、粪便通过随后单独处理进行再次利用。使用暗道排污代替明沟排污,这样可以达到污水和雨水有效分离、尿液和粪便有效分离的效果。此外,全面开展消毒工作,构建无毒无菌的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