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英雄回归正常
——评《鼠疫》中里厄大夫

2020-12-30○土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鼠疫大夫

○土 琵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时,人人自危,武汉被迫封城,这形势很容易让人想到加缪所写的《鼠疫》,武汉无疑就是那里边的阿赫兰。当然,如今武汉面临的处境比阿赫兰好多了,无论是医疗条件,人力、物资、通讯保障,还是国家治理水平决定的四方援助,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抗疫斗争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人性思考,那时和现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沿着本书主人公里厄大夫的视线和思维,我们能“看”到人性中的诸般色彩,既有闪光,也有灰暗。这对于我们反思灾难、谋划前行很有帮助。

鼠疫刚发生、尚未大爆发时,里厄大夫通过自己的医学分析及与同行的交流,已判断出那是鼠疫,于是坚决要求阿赫兰当局召开卫生委员会会议来商定解决方案。此时,当局以及跟附者(如医师联合会书记里沙尔等)出于避免人心大乱的考虑,不愿意官宣疫情。里厄坚持己见:必须采取隔离措施。理由是,无论那是否为鼠疫还是别的什么传染病,如不采取断然举措,就会有一半市民送命。里厄等医师的态度让当局意识到局势的严重,于是采取了将病人隔离、要求接触者体检、加强消毒等措施。然而对于严重的疫情,这些显然不够,在觉得里沙尔无法依靠后,里厄亲自给省长打电话,要求当局采取更有力度的措施。最终,封城得以实施,隔离营也建立了,尽管条件很差。

推动当局采取严厉措施对里厄个人没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更劳累并且承担更多责任。里厄这样做是出于一名医生的操守,正如作者描绘他的心迹时所写: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正因如此,里厄大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死扶伤而非为了满足当局的什么标准。在当局没有提供任何接诊、隔离等标准时,他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标准,比如在自己医院的接诊室建立了消毒池,比如让病人的家人之间彼此隔离。

也正因如此,他不停地工作,诊治、巡视,每天只睡4个小时。

也正因如此,他不相信鼠疫是上帝给有罪的人们的惩罚。当目睹了法官的儿子“一寸寸”地被死神夺走而他们却无能为力后,他怒气冲冲地对布道时宣扬“上帝的惩罚”的神父说:“至少那孩子是无辜的,这一点您很清楚!”

也正因如此,尽管他并不知道自己及一众同盟者的努力能否阻止这场灾难,并且,他还知道他在这场抗疫战斗中获得的胜利永远是暂时的,他将面对无休无止的失败,但他却不因此而停止自己的努力,或者说是战斗。“只要看到鼠疫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痛苦,只有疯子、瞎子或懦夫才会放弃斗争。”

去做自己该做的工作,去战斗,这就是里厄大夫穿越时空告诉我们的。

目前的这一场抗疫之战,我们也会如里厄一样遇到一次次的“失败”,也无法判定疫情会在哪一时刻消止。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与病魔不屈不挠地斗争。相比那时,我们应更有信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必胜。但胜利不是来自于坐等,而是拼搏。

危难见英雄。在读者心中,里厄无疑是英雄,但他自己并不这么看。

在与滞留记者朗贝尔争论人生目的时,朗贝尔说他不相信英雄主义,他只想活着,为其所爱而死。里厄大夫说:“这一切里面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问题,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诚实是什么?”“我不知道诚实在一般意义上是什么,但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知道那是指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对阿赫兰民众而言,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容易就能把他们打垮——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任何应对经验,也没有什么从上到下的组织可言。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救,而自救需要一些带头人,需要一些有知识、有能力、有威望的人站出来。里厄大夫算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但并没有更大的威望,他几乎是凭着本能站了出来,不辞辛劳,不计得失,成为这场抗疫战斗的实际的领导者。在了解内情的人看来,他是不折不扣的英雄,然而他自己仅把这看做是医生的本职工作。事实上,他所做的,已远远超出了法律、行业及世俗社会对一名医生的要求。在他的心中,医者的责任边界是那样的广远。在他的带动下,许多人加入了扩展自己责任的行列,格朗、塔鲁、神父、朗贝尔、冈萨雷斯。

与许多普通人一样,里厄大夫会感知到疲劳、憔瘁,会因为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感到愤怒、失望,会因为结局的不确定性、“战争”的漫长性而陷入茫然、淡漠。然而,在特殊的情境中,里厄大夫自觉地提升了他的道德水平,或者说是心理自我干预水平。“他唯一的抵御办法是躲藏到‘硬心肠’里去,把他心中编织的结收得紧而又紧。他很清楚,这是能继续工作下去的好方法。”他被迫把妻子的病情压在心底,甚至没有情绪以言语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特殊的情境需要我们普通人超越自己,激发出我们自身品质中所蕴藏的善与贵,而不是服从于本能的自私、低劣。

在尚未结束的这一疫事中,爆出了为数不少的因某些人逃离疫区、隐瞒疫区经历而导致病毒扩散的事件,爆出了一些哄抬物价发灾难财的事件,也爆出了一些程度不一的渎职案例。相反,从那些“逆流”而上,主动申请到疫区一线去“战斗”的医护人员身上,从那些在外围提供支持的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英雄主义的光芒。

而其实,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去吃野生动物,不在疫情发生后四处流动,不裸面到公共场合,不散播谣言,不盲目抢购……许多英雄就不必产生、不必付出那样大的牺牲。

当然,有些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灾难来临时,某些岗位的人、担任某些社会角色的人无可选择地站在了灾难的最前沿,如里厄大夫一样。此时,以何等心态来面对这一事实,就成了常人与英雄的分水岭。

在我们经历的这场抗疫斗争中,有许多凡人不经意间跨入了英雄之列,比如那些忍受着疲劳、委屈、郁闷而默默“战斗”的医护人员,有些人,连基本的医学防护装备都没有,他们自制了口罩、面罩,甚至穿上了塑料袋,但他们没有撂挑子,没有任何对本职的轻慢。就像里厄大夫一样,只要有病人,就去医治他们,尽己所能保护他们。他们甚至无暇计较所遭受的粗鲁无礼,比如,武汉四院有一位医生,被病人家属殴打、扯坏防护服,而接受采访时,他却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关注他自己,当前要紧的是对抗疫病,希望可以和患者并肩作战。

英雄与凡人,有时只是一念之隔。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里厄大夫的话: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没什么兴趣,感兴趣的是怎样做人。

希望“战疫”胜利后,我们都更懂得如何做人。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鼠疫大夫
永恒的英雄主义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进步太快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间接性失忆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