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扶贫
2020-12-30汪金友
○汪金友
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想买一双运动鞋。他妈妈说:“你不是已经有一双运动鞋了吗?”儿子答:“那双鞋已经旧了,而且不好看。我们班有几个同学,都买了新的名牌运动鞋。”
和别人攀比穿戴,这不好。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带儿子去访问贫困户。首先,我找民政部门的朋友,要了一份附近贫困户的名单。然后在一个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去访问。
那一家,聋哑的母亲刚刚去世,一只手残疾干不了农活的父亲,和13岁的女儿、10岁的儿子生活在三间土屋里。屋里没有一件家具,只在墙角放着一口盛粮食的破缸。小男孩脚上的两只布鞋,都已漏了窟窿。
看着他们破烂的穿戴和生活的窘境,儿子的眼里一直浸着泪水。我把带去的几本书,让儿子送给那两个孩子,希望通过读书,给他们带来一些快乐。同时,还给这位父亲留下几十元钱。
从那以后,儿子变了,经常注意观察,班里哪个同学的书包最破,哪个同学的衣服最旧。从初中到高中,儿子一直担任班长,也经常帮助老师收取一些试卷费、资料费等。如果发现哪个同学囊中羞涩,他就会悄悄地说:“我替你交了吧。”
高中时有一位同学,家在农村,生活非常困难。一件衬衣,穿一个夏天;一件棉袄,穿一个冬天。于是儿子就和我们商量,想送给他一些衣服,而且最好别让其他同学知道,免得他不好意思。我说,这好办,等放假的时候,我们去他的家里看看。这一次,我们给他带了几身衣服,还有一些大米白面等,说儿子和他是朋友,顺路来瞧瞧农村的风景。
这种扶贫意识,在儿子的心中扎下了根。以后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他一直把扶危济困看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过很多这样的好事,也因此交到很多知心的朋友。
人的仁爱之心,在三种情况下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一种是对别人的艰难和困苦,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同情的时候;还有一种是个人的关爱和救助活动,能够得到他人乃至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的赞许和肯定的时候;再一种是自己把同情弱者和帮助他人,真正当成是一种快乐的时候。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仁爱和慈善之心,让他们懂得,让别人快乐才能自己快乐,让别人幸福才能自己幸福。
也有些人认为,我们自己并不富裕,又怎能去帮助别人?其实,富裕和贫穷,都是相对的。无论你多么贫穷,都还有比你更贫穷的人。能不能帮助别人,不在于你的物质,而在于你的精神。
当学校发动师生给贫困户捐助物资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兴冲冲地回家要妈妈给她准备要捐的东西。妈妈说:“我们家已经穷得不能再穷了,没有东西可捐!”而她的外祖母,却拿出了家里仅有的一罐果酱,并说:“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那么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而只有振作起来,才有可能当上富人。”于是,这个女孩捐出了果酱。她长大以后,竟然成了两家果酱厂的老板。
爱人者,人皆爱之;助人者,人皆助之。让孩子懂得扶贫,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