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院校体育教学服务学生专业成长的理性思考
2020-12-30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前言
目前在护理院校内部对学生身体进行锻炼的主要方式就是体育教学,学校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质提升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同时体育教学也成为了课程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护理院校内部有较为丰富的护理资源和医疗资源能够实现医疗和体育有效融合,所以眼下需要护理院校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点进行解决,更好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护理院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目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提升了大众对于生活的需求,想要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就一定要进行体育锻炼。从整体上来进行分析,学生属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学生不但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还要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增强。在社会生活中体育锻炼作为大众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需要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并融入生活,因此对于护理院校学生来说开展体育教学更应该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有效实施。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家需求,更好的提升学生未来生活质量,护理院校应该从多方面做好准备,并将体育教学在院校中合理开展。体育教学属于阶段性教学,还要对学生自身生活能力实施相应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护理技能的同时,还能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成为学生的终生目标。护理院校开展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需求为主,丰富教学资源,并促使体育教学质量的增强,更好的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提供帮助。
2、护理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过去我国护理专业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基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和国家健康标准为主来对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进行激发。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促使自身身体素质的增强,并且还能更好的对学生心理结构实施优化,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目前护理专业中与体育有关的项目主要有护理人员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需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例如铺床跑动对于重症病人的临场护理搬运病人等等都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极强的身体素质和力量素质。同时护理人还要对自身外部形象进行相应的完善,但是目前护理院校内部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没有将公共体育教学和护理相结合,这降低了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护理工作开展。所以护理院校需要将体育课程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内容实施相应的完善,结合目前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强化护理专业人员所需要的体育素质,让公共体育为护理专业的有效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3、护理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3.1、教学内容较为传统课程单一
在护理院校中实施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基础,更好的为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提供帮助,通过集体训练或是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强化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的高质量生活需求。但是基于目前情况来进行分析,在护理院校中实施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护理院校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基于单个方面体育活动来进行体育锻炼,这种单一的体育锻炼形式不但无法让学生对身体各个部位充分锻炼,同时单一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对体育技术知识,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护理内容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课堂不够生动,不够形象,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同时也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体育锻炼教学从上世纪就存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将其沿袭至今,这也导致目前体育教学课程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契合目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护理院校内部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包括几种类别,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以及养生体育运动。这些运动类别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相应的增强,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和体育意识。但是这种体育教学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和力量素质,并没有结合护理专业需求。较为单一的体育课程无法让学生将体育和护理相结合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因此这种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会为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2、体育设备不够完善
眼下我国各个护理院校中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很多院校中的体育场地不仅仅只是体育场地,还会被用作各种医疗训练场地,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体育健身的实际需求。一些院校内部的建筑面积非常广泛,因此不存在没有体育运动场的情况出现,很多院校内部都没有建设相对专业的塑胶跑道以及球场游泳馆等等这种情况打击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也无法为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大部分院校目前经济压力相对较大,这种现象也无法对目前不够完善的体育设施进行补充,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护理院校提升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
4.1、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变更
为了更好的在护理院校中实现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以目前护理校内部学生未来护理职业特征为基础,护理院校需要针对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相应的调整和开展。护理院校可以将体育课程按照教学内容来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医疗体育课程。基础体育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自身不同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力量等情况实施体育教学,对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但是因为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比较繁忙,对身体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能力,是无法胜任护理工作的。经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自身的体能消耗非常大将近八成的护理人员在参加工作之后会出现体能急速下降的情况,在这时对护理院校内部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球类运动以及太极拳运动为主,主要对学生身体素质实施单项专门练习。因为体育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比较乏味,会降低学生自身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这时可以结合实际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需求,来安排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护理专业中护理人员会在医院中搬运病人,或是实施抬担架和搬药瓶等工作,因此护理院校可以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将一些护理工作有效结合,提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特色。在实施基础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模拟护理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这样不但能够对护理人员自身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同时也能以护理专业为基础,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训练铺平道路,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全程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专项体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并始终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进行学习和工作。在护理院校中体育教育属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理院校可以借助体育教学引导提升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辅助学生对锻炼方式进行选择树立健康意识,从而更好的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对心理结构进行优化。在护理院校中女生占大部分比例而男生较少,在大学阶段是女生塑造护理形象的重要时期,因此护理院校可以基于护理专业的职业特征来实施体育专项塑身锻炼,让学生能够对护理礼仪充分掌握并将其在日后工作中加以运用,这些体育教学课程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同时也能为学生未来工作中应用提供方便。
强身健体和有效护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何更好的将医学与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并使其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健康提供积极作用,也成为了护理院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未来,护理人员需要对体育方面的应用只是充分掌握,同时体育教学在护理院校中的有效开展还能够扩大护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们不但能够了解到护理专业体育知识同时能了解到一些体育康复,体育保健等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保健技能,对病人进行正确指导,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护理院校通过对学生实施护理专业体育练习,能够在培养学生护理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医院培养一批又一批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较高的综合性人才。
4.2、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护理院校在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护理院校独有的医学基础并以问题为引导展开相应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提升自身心肺功能的理论根据,从而让学生能在心理上认同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带来正面影响。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被动锻炼,主动锻炼到自主规划锻炼,从而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护理院校在实施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在课堂结束之后还能够让学生对一些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体育教学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奠定基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进步,一些信息化互联网教学工具也在学校中频繁使用。在护理院校中微课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信息化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护理院校内部可以运用微课方式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一周左右将录制好的体育课程案例或是视频通过软件等形式发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一定程度上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了解,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因为学生在护理院校学习的过程中护理基础知识相对较多,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抽出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因此这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体育户外活动就非常重要,想要更好的约束学生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就需要对体育考核制度进行强化,并在考核中加入一些护理知识和护理内容,将体育教学和护理教学相结合,在学校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健身氛围。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护理院校内部体育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基于护理院校内部的护理基础以及护理人才培养教学目标,更好的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对于健康意识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性开展护理人才身体素质的培养,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