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猪户在防治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12-30陈小兵
陈小兵
(河南省上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上蔡 463800)
我国的生猪存栏和消费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但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而且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生猪疫病防治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也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确保生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人们能够吃上放心猪肉。笔者通过临床调查以及结合临床经验就当前生猪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生猪在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
1.1 不能及时确诊
由于多数生猪养殖户对疫病的防治掌握知识水平有限,当生猪发生疾病时,不能及时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特征以及剖检变化等手段或借助当地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进行确诊,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对症或对因进行治疗,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使生猪的实质性器官出现损伤或继发感染其他疫病,将加大治疗难度,甚至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1.2 用药剂量把握不准
在给生猪治疗过程中部分操作人员对药物剂量把握不准,用药也是凭经验用药。若剂量过多不仅浪费药物,而且还对生猪造成损害;药量过少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且会耽误病情,甚至还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1.3 给药方式不当
当生猪发生疾病后,养猪户不能及时根据生猪的病情正确选择用药方法。若生猪患的疾病比较轻微,可以选择口服用药方式进行治疗;若病情严重,而且吞咽困难,只能选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不能选择口服用药方式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不仅耽误病情,而且还会延缓病情,是患病的生猪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导致病猪的病情严重或恶化而死亡。
1.4 饲养管理不当
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部分养猪户饲养管理意识落后或淡薄,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对饲养环境的管理工作。如猪舍内粪便和排泄物堆积成山、饲养密度过密、猪舍内混养其他动物、舍内通风不顺畅、对饲养用具或舍内环境消毒不严格等。另外,饲养环境中各类应激因素过多等等,以上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防治或继发感染其他疫病。
1.5 疫苗接种重视不够
部分养殖户对疫苗的接种重视不够,平时只重视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接种,其他细菌、病毒性疾病不采取疫苗接种预防。如:梭菌性疾病或其他寄生虫病或病毒性疾病不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疾病,可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改进措施
2.1 做好用药培训
养猪企业或有关部门应定期邀请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控部门或农业院校教授,应定期对场内技术人员进行用药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改进药物使用方法,做到在使用药物时,能结合药物特性而采取针对性用药;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治疗方式,并能通过生猪临床特征选择用药;通过培训使其严格按照药物的规格,做到科学、规范和合理用药,同时确保剂量准确;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用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做好养殖场规范管理
根据临床试验和观察显示,生猪的疾病与饲养环境关系密切,平时养猪户要注重饲养环境卫生,合理提供饲养密度,每天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其排泄物,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以及各类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以防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菌的滋生,导致生猪发生疾病。
2.3 注重预防
在养殖过程中,饲养环节事关重大,对于猪病的影响甚大,要切实做好猪病的防治工作,首先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饲养环节,从根本上加强猪的体质,提升猪的抗病能力,从源头上切实做好猪病防治工作。在饲养期间养殖户必须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因为绝大多数猪都是以圈养的方式进行饲养的,一旦不行爆发猪疫病,其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将会快速扩大,进而给整个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相关领导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预防工作,将消毒、检疫以及免疫接种等相关工作落实到处,从源头上扼杀猪疫病,即便发生疫病,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1]。
2.4 加强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生猪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养猪场高度重视疫苗接种,要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各自猪场的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同时要注意接种时间、接种方法和接种记录,同时还要注意疫苗注射的间隔免疫时间以及疫苗注射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是养殖户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生猪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显著,为此,做好生猪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养殖户要高度猪病的防治工作。所以,提升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场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关键,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和消除工作中的误区。另外,还要加大对养殖户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和科技下乡等平台举办各类技术讲座,以提升防治猪病的技术水平,为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做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