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及对策
2020-12-30杜杨吴丽媛
李 彬 杜杨 吴丽媛
(安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河南安阳 455000)
1 我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
1.1 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养殖场的开办多位于农村或者远离城市的郊区,从事养殖的人员多为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受文化水平、科学养殖和兽医知识的限制,我国多数养殖场不懂得合理用药的方法,不清楚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预防性用药、超剂量用药屡禁不止,直接导致下一代畜禽疫病复杂化,诊断难度增加,畜禽耐药性增加。
1.2 用药过量和用药保健化
近几年,我国兽药质量不断提升,但使用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根据经验认为用量大效果好,两倍量甚至更高量的使用。同时受兽药经销商推销的影响,本着“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的思维使用抗生素,短期内效果明显,但是给子代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1.3 禁用药物和人药兽用时有发生
在《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中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以及“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明确规定,并且自2000年开始,我国就陆续公布了一些在畜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的药物。但在日常对养殖场,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户)的检查中发现,仍然有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在检查的同时发现有使用庆大霉素、土霉素等人用药物的痕迹。
1.4 不执行休药期规定
2003年农业部对休药期规定重新修订,并于5月份以公告第278号开始颁布实施,对兽药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中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进行了修订。休药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他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时间间隔。休药期的长短直接影响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率和残留量,部分养殖场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缩短或不执行休药期,直接造成药物在动物体内大量积蓄,其产品中的兽药残留量超标,对人体造成损害。人体内长期药物积蓄,就造成了耐药性,人们时常提起的“超级细菌”诞生而出。
2018 年年初,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的年度工作要点也对药物饲料添加剂提出了要求,称研究推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退出计划。也就是说,在2020年底以前,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饲料中消失,不能再用在饲料生产中,只能用在养殖端。
从欧洲禁抗10多年来看,主要用酸化剂、植物精油、抗菌肽、微生态制剂来替代抗生素,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单独的产品可以完全替代抗生素。而我国酶制剂是饲料企业使用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其次为中草药添加剂。在养殖环节中,中草药是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益生菌的使用普及率居第二位;养殖场对中草药和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也最为认可,新生的微生态制剂也在慢慢的融入使用市场。
2 减抗的对策
(1)养殖场户应升级养殖模式、改善生产硬件设施和畜禽生长环境,提高畜禽自身免疫力和加强疫病防控是关键。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合理规划圈舍地址,以避风向阳、易排水、沙壤土、水源充足清洁为宜;改善畜禽生长环境以提升其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提升畜禽臭气排放、粪便排泄物清理设备和场所,圈舍及时清理、消毒,保持干燥,减少排泄物对畜禽的二次污染;圈舍周围多种花草,调节小气候,美化生活环境;采取积极的措施杀蚊灭鼠,定期消毒,房子疾病传染;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2)养殖场户应提升饲料细节管理,精准投食,不使用变异饲料,采用合理的配方,并配合酸化剂、益生菌等改善畜禽肠道菌群不良,减少腹泻。计算好料槽覆盖率,要保证栏内处于弱势的畜禽的进食量,饲料不足会导致栏内猪群均匀度变差,过多虽然能确保采食量但增加了浪费,提高了养殖成本;加强饲料平时仓储的管理,仓储过程中注意防霉防虫,不同品种分开存放。
(3)以中成药制剂、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药物饲料添加剂,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少抗药性、减少毒副作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功能。中兽药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蜕变,其防治效果显著,对畜禽毒副作用小、在动物性食品中无残留或残留少,并且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兼有营养物质和药物两重性,既能防病治病,又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而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者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由于其调节肠道的功效,快速构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并增强动物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4)加大宣传力度,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立足岗位职责,积极宣传减抗禁抗政策,加强指导和监管。以乱用抗生素的危害案例教育广大养殖场户,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基层培训,利用现场告知、专题宣讲、网络传播、调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广新型养殖方式,建立养殖经验交流平台,规范药物使用等知识,引导广大养殖场户树立“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理念。
(5)政府应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技术集成与研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的优势,积极制定一批针对畜禽不同品种的减抗技术方案,供养殖场户选择,并树立“减抗”、“无抗”养殖示范基地,给予政府政策性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