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老和尚山森林资源特征及保护空缺分析
2020-12-30潘雨陈可心
潘雨,陈可心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作为自然资源载体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4]。林地资源的结构决定着其经营管理方式,会导致森林资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森林资源质量和功能的发挥[5]。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着环境保护建设的成效,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6-8]。漾濞县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岭山脉南端区域,辖区以山地地貌为主,生物多样性较高。目前县域内有国家级、省级及州市级自然保护地5个,但各保护地之间存在高度重叠,实际保护面积约2.3万hm2,且均位于县域东侧,县域惠江以西近80%的区域还未曾设立自然保护地。老和尚山为县域西侧海拔最高的山峰,周边植被保存相对完好,通过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森林资源进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制定森林经营规划及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老和尚山位于漾濞县西南侧,为漾濞县辖区惠江以西海拔最高的山峰,地理坐标为25°38′36.8″ E,99°53′46″ N,海拔3 235 m。以老和尚山最高峰为中心,向四周缓冲10 km为研究区域,总面积31 415.51 hm2,地理位置在99°48′—100°00′ E,25°30′—25°41′ N。该区域地形为中山山地,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以及温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 046.5 mm,年平均气温为16.2 ℃。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参考数据主要包括该区域2019年国土第三次调查矢量数据,2019年林地“一张图”数据,2019年生态保护红线数据,2019年国土第三次调查影像及2019年Google Earth高清影像。采用ArcMap10.2.2软件将以上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获取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林地属性;根据云南植被类型分类及优势树种将该区域植被进行分类;按照《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空缺分析技术指南》采用GAP分析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学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评价,获取具有保护价值的空缺范围。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林地结构
表1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漾濞县老和尚山方圆10 k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共有12类(表1),分别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从表1可见,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为20 261.77 hm2,占比为64.49%;其次为耕地,面积为5 439.63 hm2,占比为17.31%;再次为园地,面积为3 957.13 hm2,占比为12.60%;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均低于2.0%。可以看出该区域百姓是以山地农业为主,其中经济林占比较高。
从林地属性结构来看(表2),该区域国有土地占比较小,仅为12.61%;天然起源的林地占45.56%,其余部分为人工经济林或用材林,如核桃、桉树及云南松;生态公益林占比也较低,仅为20.41%,部分天然起源的林分还未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来看,仅有28.78%纳入保护范围。从该区域植被类型来看(表3),乔木经济林类占比最高,比例达31.37%;其次为暖温性针叶林类,比例达22.05%;再次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类,比例为21.65%。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类、桤木林类、暖性灌丛类及稀树灌木草丛类也是该区域植被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2 林地属性结构
表3 植被类型结构
3.2 保护空缺分析
利用该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物种、景观、自然遗迹等分布数据和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测算出保护空缺区域,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基础。通过各类资源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分,计算得到最终评分,≥24分为“Ⅰ级”可建立自然保护区;23~13分为“Ⅱ级”可建立自然公园;13~6分为“Ⅲ级”,可为保护地建设备选地;≤6分为“Ⅳ级”,不宜纳入保护地建设。通过空缺分析,该区域等级为“Ⅲ级”以上且连片面积>500 hm2的面积为25 328.71 hm2,其中包含人工乔木经济林,因乔木经济林受人为干扰较大,不宜建设为保护地,因此去除该类型林地且连片面积>500 hm2的面积为16 162.05 hm2。该区域为农林交错区,受交通、住宅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地块隔离,导致部分区域较为破碎,也不宜建设为保护地,因此在此基础上去除部分零碎地块后,具有保护空缺的面积为7 461.49 hm2(表4)。从表4可见,通过空缺分析及逐级优化后,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以林地为主,占比高达99.41%,其余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均不足0.5%,受干扰较小。优化后的林地属性结构也较优化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表5),各类林地属性面积比例均有较大提高,天然起源林地及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林地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对保护地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表4 保护空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
表5 保护空缺区域林地属性结构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分析漾濞县老和尚山区域森林资源结构,对科学制定森林资源优化经营管理方案,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和尚山区域为山地林农交错地带,林地占主导地位,主要为云南松林,其次为耕地,再次为人工乔木经济林。山体上部还保存着部分天然林,中下部林地受农业生产活动干扰较大,过去群众对薪材依赖性较高,地带性栲林被破坏,近十几年加强保护,得到了逐步恢复[9]。通过林地属性结构可知,该区域受保护范围和力度不够,生态公益林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比过小,部分天然林依然未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自然资源[10]。该区域以暖温性针叶林及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植被占比较高,通过保护空缺分析也表明该类型植被具有一定保护价值,适宜建设森林自然公园。